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發展局轄下部門一直積極推動各項節約能源的措施,包括在營運過程中提高能源效益,以及探討在不同設施中應用可再生能源。近日,我相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行孖咇」,參觀水務署位於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了解其環保節能的成效,值得與大家分享。
水務署正探討在水塘安裝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的潛力,以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為測試系統的可行性及評估其效能,署方首先在石壁水塘和船灣淡水湖進行先導計劃,各安裝352塊太陽能板。船灣淡水湖的系統運作約半年,石壁水塘則運作了一年多。參觀當日,我們乘坐水務署安排的船隻,前往近東面水壩的一處湖面,近距離觀看浮在水面的太陽能板狀況。長方形、「一格格」的太陽能板整齊地排列着,與平靜的湖面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呈現大自然景色與環保科技的和諧融合。
水塘安裝好處多
水務署助理電機工程師梁致峰介紹說,在水面安裝浮動太陽能板,可善用水的特性,為太陽能板提供天然的冷卻效果,從而提升整體的發電效率;太陽能板覆蓋水面,亦有助減少儲水蒸發,保護水資源。
現時兩個系統所產生的電力,主要供水塘附近的水務署設施使用,每個系統的設計功率分別為100千瓦,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2萬度,相當於36戶普通家庭的一年耗電量,為地球每年減少84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同種植了420棵樹,可見善用可再生能源的初步成果。
安裝在兩個水塘的太陽能板面積,各約1,100平方米,只覆蓋非常微小的水塘部分,而每塊板均用防反射太陽光的玻璃製成,所以對周邊環境並無構成太大影響,反之卻令生態得益。我們留意到板上有些雀鳥遺留下來的糞便,梁致峰說,這正是牠們曾在板上停留的痕跡,證明人工裝置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為雀鳥提供一個人工休息的地方。
確保水質清潔
除了推動環保節能工作,水務署也十分重視水塘的水質情況。我知道水務署會定期把一些魚苗放入水塘,以維持生態平衡。水務化驗師朱益輝表示,他們放置的魚苗種類包括:「大頭」、「鯿魚」等,牠們可協助吃掉水中的藻類,控制藻類增長以維持生態平衡。水務署亦會定期在水塘不同位置抽取水樣本作檢測,並使用儀器進行實時水質監察,確保水塘水質優良。
全港最大太陽能發電場
談到太陽能發電,不得不提渠務署和機電工程署。渠務署轄下有超過300所防洪及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運作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及應對氣候變化,署方積極在新建及現有廠房設施加入可再生能源及節能減排等元素。
現時,渠務署位於小蠔灣污水處理廠的太陽能發電場,是全港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由超過4,200塊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板組成,總裝置發電容量達110萬瓦特,每年發電量可達110萬度,即約相等於230個家庭一年的總用電量,從而每年減少77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太陽能發電場所產生的電力,會為廠內的隔篩設施、工場、行政大樓、紫外光消毒設施、污泥處理設施等提供電力。除可達至節能減排目的外,更可節省污水處理廠的電費開支。
積極推行節能減排
另一邊廂,機電工程署亦積極為各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推行不同的節能減排方案,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提升能源效益。除了早年已在總部大樓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系統外,還積極推動將政府大樓內老化的空調設備更換為具高能效的空調設備;將照明系統更換為LED照明系統;優化製冷機組等,以達到減少政府建築物5%用電量的目標。
機電署早前便聯同醫院管理局引入創新的能源管理項目,把多間醫院的老化冷氣機組,更換為磁浮式變頻製冷機,結果顯示,每年可節省超過1,300萬千瓦小時的耗電量。項目因此榮獲美國能源工程師學會頒發亞太區「區域能源項目獎」。
構建更宜居的香港,除了城市規劃和設計、基建與交通配套,保護環境是越來越重要的議題。發展局和環境局將繼續加強合作,探討如何更廣泛地推動各項環保節能措施,共建綠色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