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May姐」有約 香港新聞博覽館年底開幕

近日中上環一帶非常熱鬧,除了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月底開放予公眾參觀外,區內另一活化歷史建築「香港新聞博覽館」,也將於今年年底開幕。這次我特意邀請了資深傳媒人、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May姐」),為大家介紹博覽館的特色,並有機會一睹香港首份華人資本、華人主理的中文報章《循環日報》於1878年出版的一份珍貴版本。

香港新聞博覽館的前身為必列啫士街街市,位於中環必列啫士街2號,二次大戰後由當時的市政局倡議興建,於1953年啟用,是當年香港市區首個同類型的市場建築。古物諮詢委員會於2011年將之評為三級歷史建築,2013年被納入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項目,現將活化為亞洲首個以新聞為主題的展覽及教育中心,令人期待。

20世紀現代建築風格

必列啫士街街巿的總樓面面積約一萬平方呎。這幢立方體建築物樓高三層,以鋼筋混凝土興建而成。設計以實用為主,牆身平滑簡樸,髹上白漆,無任何裝飾,採用平屋頂設計,窗戶呈長條流線型。博覽館建築顧問林雲峯教授介紹,這幢建築屬20世紀現代主義建築風格,與中環街市和灣仔街市類同,外觀線條簡潔,橫線設計有仿郵輪特色。

讓公眾認識新聞工作

正門入口抬頭一望,May姐特別介紹「香港新聞博覽館」的招牌,正是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所題。訪客步入大堂便是接待處,牆身會裝上大電視熒幕,日後會播放不同電視台的新聞和新聞館定期製作的一些短片。展覽館的地下及一樓將會對外開放,設有不同的專題展覽、新聞體驗館、多用途活動室等。地下將展出香港報紙、電台、電視台等的發展過程,以及香港自開埠以來的政經民生大事。

May姐說,博覽館是屬於市民的,所以日後會免費開放。參觀人士更可以到館內附設的錄影室親身體驗當記者和主播的滋味,加深了解新聞工作。另外,由於街市一部分曾為美國公理會佈道所(現稱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舊址,孫中山先生曾於該處居住和受洗,所以館內也會展出有關孫中山先生的新聞事蹟。

保留昔日街市痕跡

May姐還帶我去看博覽館特意保留下來的家禽屠宰房(「劏雞房」)原貌,該處將介紹昔日香港對抗疫情的新聞,例如鼠疫、禽流感、「沙士」 等新聞大事。May姐形容新聞工作者在採訪時經常奮不顧身,為市民報道第一手資訊;而確保資訊流通,亦往往有助提高市民在疫情中的衛生防護意識。當然,我和大家均不希望香港再有同類不愉快的新聞。「沒有新聞就是最好新聞」 吧!

樓梯轉角處有「弍樓 蔬菜及豬牛肉部」的字句,香港新聞博覽館行政總監陳小冰說,博覽館特意保留了昔日街市的痕跡,例如正門入口大閘、街市檔口、牆上的舊瓷磚、「地面濕滑 敬請小心」的提示字句、以前室內遊樂場的「跳飛機」等,這些對於舊街坊來說都有一定感情。我們參觀時還即興「跳飛機」,那裏將用作多用途室,同學可以參加工作坊,認識香港和媒體的發展歷史。

歡迎捐贈珍藏

在活化歷史建築過程中,往往會遇上很多困難,需要靠建築師和承建商共同努力去解決。另一邊廂,如何豐富一個博覽館的內容,就要靠業界和有心人士的支持。May姐展示了博覽館其中一件珍貴展品,就是《循環日報》於創刊四年後即1878年出版的一份報章,讀着140年前有關船舶往來及貿易的報導,相當有趣。由於以前沒有科技協助保存不同媒體的舊報道,很多真本已經失傳,所以有心人可以考慮向博覽館捐出珍貴舊物作展覽,以豐富博覽館的藏品。

活化工程現已接近完工,並剛取得屋宇署的佔用許可證(即入伙紙)、消防處的消防證書及機電工程署的升降機准用證。展館將於5月中旬進行內部裝修工程和電腦系統測試,預計10月完成,並開始試業,12月正式營運。

作為前新聞處處長,我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態度及工作熱誠敬重有加,新聞界對香港的歷史及未來發展亦肩負關鍵角色。我對香港新聞博覽館充滿期待,希望將來透過不同活動,推動公眾深入認識新聞行業的工作和發展。

 
請按上圖觀看影片
香港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左)向黃偉綸介紹,經活化後的必列啫士街街市,部分昔日街市的設施將會保留。
香港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左)向黃偉綸介紹,經活化後的必列啫士街街市,部分昔日街市的設施將會保留。
香港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左)向黃偉綸介紹,經活化後的必列啫士街街市,部分昔日街市的設施將會保留。
香港新聞博覽館行政總監陳小冰(右)表示,會保留髹於街市牆上的模版字,以保存昔日街市的特色和氛圍。
博覽館會保留髹於街市牆上的模版字,以保存昔日街市的特色和氛圍。
香港新聞博覽館行政總監陳小冰(右)表示,會保留髹於街市牆上的模版字,以保存昔日街市的特色和氛圍。
香港新聞博覽館建築顧問林雲峯教授(左)指出,博覽館保存了必列啫士街街市的重要建築特色,包括仿郵輪的簡約線條。
博覽館保存了必列啫士街街市的重要建築特色,包括仿郵輪的簡約線條。
香港新聞博覽館建築顧問林雲峯教授(左)指出,博覽館保存了必列啫士街街市的重要建築特色,包括仿郵輪的簡約線條。
流線型窗戶是必列啫士街街市的建築特色之一。
流線型窗戶是必列啫士街街市的建築特色之一。
必列啫士街街市翻新後,正門寫上「香港新聞博覽館」,是饒宗頣教授所題。
必列啫士街街市翻新後,正門寫上「香港新聞博覽館」,是饒宗頣教授所題。
必列啫士街街市昔日未翻新前的模樣,地下原本售賣魚和家禽。
必列啫士街街市昔日未翻新前的模樣,地下原本售賣魚和家禽。
必列啫士街街市昔日未翻新前的模樣,地下原本售賣魚和家禽。
圖為街市地下家禽屠宰房內的爐具,將保留下來用作展覽。
圖為街市地下家禽屠宰房內的爐具,將保留下來用作展覽。
街市一樓原為室內遊樂場,曾設有乒乓球桌等,活化後,將保留「跳飛機」玩意。
街市一樓原為室內遊樂場,曾設有乒乓球桌等,活化後,將保留「跳飛機」玩意。
街市一樓原為室內遊樂場,曾設有乒乓球桌等,活化後,將保留「跳飛機」玩意。
博覽館也保留一些原有設施,包括圖中的開敞式檔位。
博覽館也保留一些原有設施,包括圖中的開敞式檔位。
博覽館也保留一些原有設施,包括圖中的開敞式檔位。
經活化後,博覽館將設有不同專題展覽、新聞體驗館、大電視熒幕等。
經活化後,博覽館將設有不同專題展覽、新聞體驗館、大電視熒幕等。
黃偉綸(前排右三)與大家一起為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年年底啟用打氣。
黃偉綸(前排右三)與大家一起為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年年底啟用打氣。

2018年5月13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