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署長唐嘉鴻本月榮休,Edwin在政府服務37年,曾在不同決策局及部門任職,但若總結最難忘和最具滿足感的工作經驗,原來都是與渠務署有關。今次,我邀請了Edwin分享退休前感受,談談公務生涯難忘的人和事,以及渠務署未來的重點工作。
唐嘉鴻1982年加入政府,任職助理工程師,2012年晉升為首席政府工程師,2015年6月出任渠務署署長至本月榮休。他先後在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發展局、前工程拓展署、路政署、運輸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渠務署工作,在推展工務工程方面,經驗相當豐富。
難忘參與淨化海港計劃
Edwin早於1993年便與渠務署結緣,在該署出任高級工程師9年多,是其公務生涯中任期最長的崗位。回首當年,最難忘莫過於參與「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系統建造工程,監督興建全長逾23公里的深層污水輸送隧道(註)。他憶述施工期間遇上不少困難,工程進度亦受到立法會和社會質疑。惟工程團隊沉著應對,最終把問題一一克服。同事們鍥而不捨、認真投入的態度,他至今仍印象深刻。
歷來最龐大環保基建項目
「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年底成功啟用。2015年,Edwin重返渠務署出任署長,剛巧碰上計劃第二期甲工程漸漸完工,有機會監督其落成和啟用。
他分享說,該計劃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環保基建項目,其設施的處理能力、規模和覆蓋度均是本港同類工程之最,自己實在有幸能參與其中。兩期計劃投入運作後,為維港兩岸最多約570萬人提供污水收集及處理服務,大大改善維港的水質,維港渡海泳亦於2017年回復40年前的賽道。雖然歷時20多年建造,但絕對值得等待。
難忘山竹襲港高度戒備
除污水處理,防洪是渠務署另一項重點工作。Edwin 難忘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部門高度戒備,總動員全力應對的情況。如在颱風來臨前,派出應變小隊到有可能受風暴潮影響的低窪村落作適當預防措施,工程人員亦預先檢查及清理較易因垃圾或樹葉阻塞而造成水浸的地點等。
風暴期間,Edwin憶述,他與同事一直在渠務署緊急事故控制中心留意外面的情況,感激同事上下一心,隨時候命,應對突發事故。在「山竹」過後,Edwin亦要趕緊處理被嚴重破壞的西貢污水處理廠等,可見每次應對颱風襲港,均不可鬆懈。
難忘把藝術帶進蓄洪池
另一項為Edwin帶來滿足感的,是2018年初,首度開放大坑東蓄洪池,舉辦名為《大禹之後》的媒體藝術展覽,破天荒地把大型基建與藝術結合,讓市民用全新的角度認識水利和水的特性、香港的防洪工作,相當有趣味。
除了大坑東蓄洪池,其實Edwin任內落成的跑馬地地下蓄洪池,也為市民帶來防洪保護,大大紓緩水浸風險。
寄語同事 敢於創新
今年是渠務署成立30周年,署方特別在沙田污水處理廠舉辦開放日。 Edwin表示,署方在過去多年以防洪3招(即上游截流、中游蓄洪、下游疏浚),多管齊下地消除了125個水浸黑點,現時全港只餘下6個水浸黑點。
展望未來,Edwin表示,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將繼續提升渠務設施,並大力推展藍綠建設,如活化河道等,在策劃排水改善工程時,亦顧及美化及生態多元化,推展親水文化。另外,該署未來的一個重點工作是把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到附近亞公角女婆山的岩洞,從而釋放現址約 28 公頃的土地,作有利民生的用途。
渠務署近年致力把新的技術引入設施中,亦進行了不少科研工作,Edwin寄語同事繼續以開放的態度,接受新的技術和思維,利用科技改善渠務工作,令工作更有效率,造福市民。我亦在此祝願Edwin退休生活愉快,健康、開心、精彩每一天!
註:淨化海港計劃(前稱策略性污水排放計劃)是政府為改善維多利亞港水質而推行的一項大型計劃。第一期工程於1994年底展開,其中需要興建全長逾23公里的深層污水輸送隧道,把污水從九龍及港島東北部輸送到同時建成的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處理及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