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樹木健康和公眾安全,樹木管理部門每年都會在風雨季來臨前,完成樹木風險評估,並採取合適的風險緩減措施。近年,政府陸續展開多項先導計劃,研究以科技輔助樹木管理工作,提升樹木管理的質素和效率。今次,我邀請了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的同事講解風雨季前進行的樹木檢測工作,以及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黃文聲博士,介紹如何應用智能傳感技術監測樹木的穩定性。
風雨季前風險評估
根據《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各樹木管理部門每年須於風雨季前,以專業和有系統的方式,為位於人流及車流較高地點的樹木進行風險評估,並按評估結果採取合適的風險緩減措施,如修剪樹冠、安裝支撐物等。至於危險及難以挽救的樹木,需盡快移除,以策安全。現時各樹木管理部門已展開檢查工作,發展局亦已特別提醒部門,須加強留意受去年颱風影響的樹木的情況,安排適當的風險緩減措施,保障公眾安全。
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樹木管理主任曾國安介紹說,樹木檢查人員主要從地面檢測及評估樹木各部分,包括樹冠、樹葉、樹枝、主幹、樹根和樹木附近的環境等。檢查人員也會使用輔助工具,如用膠槌敲擊樹幹來評估其結構狀況,並以望遠鏡觀察較高的枝幹和樹葉的生長情況。如有需要,檢查人員會攀上樹木,從不同角度檢測隱藏部分。當發現或懷疑樹木有腐爛或其他結構問題,他們會以微鑽阻力測試儀或聲納探測儀(見圖)檢查樹木內部的結構狀況。
智能傳感技術助樹木管理
在惡劣天氣如暴雨或颱風下,樹木難以避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發展局與理大及其他大專院校組成的研究團隊,合作進行為期3年的「賽馬會智慧城市樹木管理計劃」,透過智能傳感技術及地理資訊系統,大規模監測樹木的穩定性,研究從樹木的擺動或傾斜狀況,評估其倒塌風險,從而加強樹木風險管理。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黃文聲博士介紹說,傳感器會安裝在樹幹的底部,以量度樹木傾斜的角度及方向,繼而透過網絡傳輸,把數據傳送至大學數據中心進行大數據分析。當傳感器監測到樹幹底部的傾斜角度超過臨界點時,系統會立即向樹木管理部門的指定人員發送提示信號,以及時採取適當的風險緩減措施。
大規模監測樹木穩定性
黃文聲博士說,智能傳感技術先導計劃去年2月展開,初期在元朗大棠進行測試,為設計傳感器及監測系統作參考。系統經改良後,研究團隊現已在灣仔及九龍東地區安裝第二批傳感器,以測試在市區網絡的傳輸效果。整個先導計劃在港島及九龍區部分樹木及石牆樹安裝8 000個傳感器,分階段於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完成,這些樹木主要位於行人路邊、斜坡、公園等人流及車流較多的地方。
我知道大家非常珍惜樹木,樹木與我們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在香港這個都市化的城市,樹木綠化了我們的居住環境。我們會盡努力做好樹木風險管理,同時也需要私人物業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做好自己物業範圍內的樹木護養。監察樹木的工作有賴大家的協助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