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建造業也不斷與時並進,令建造過程更快捷和安全。日前,我與同事視察香港首個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的工務工程,也是建築署與承建商合作,首個以這項創新建築技術建造的住宅項目─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聽取工程人員講解項目的建造過程、工程細節和進度。
創新施工方法一舉多得
傳統的建築方法是「先落成、後裝修」,相對需要較多工人、較長建築時間,地盤亦會有較多物料耗廢。 MiC則採用「先裝後嵌」的概念,把建築物分成多個獨立單元,每個涉及人手密集和需時較長的工序都會先在廠房完成,再運往工地裝嵌,像「砌積木」般疊起,從而縮短工地施工時間,有效提升生產力、工地安全、環保表現及成本效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項目包括5幢樓宇,其中4幢樓高16層,餘下1幢為17層,每層8個單位,提供合共648個50平方米的3房單位。建築署署長林余家慧說,項目去年8月展開,由於採用MiC來建造,加快了建築流程,承建商現時預計明年年底竣工,較合約完工期的2021年第2季為早。
內部裝修設備一併裝好
整項工程共有約3 800個預製組件,俗稱「盒仔」。每個「盒仔」均已預先在廠房完成大部分飾面、內部裝修、配件裝置等組裝工序。建築署工程策劃經理區紹敏說,現時在工地上已完成超過十分之一的「盒仔」裝嵌。5幢樓宇中,最高的第二座已安裝至第4層。她說,去年年底,署方與水務署、機電工程署和消防處協商項目的審批和驗收標準。今年6、7月間,亦與相關部門到承建商位於內地廠房視察「盒仔」的組裝過程,並確保運送安全。
參觀當天,工程人員示範把一個預製組件吊起,嵌入已設定的位置,全程只需約15分鐘。我們隨即進入參觀,看到一些基本裝修、間隔和設備,包括地磚、窗花、浴缸、洗臉盆、廚櫃,以至水喉等都一併安裝妥當,牆上亦已髹上油漆或鋪上瓷磚。
每層樓裝嵌時間為5天
承建商項目總監顏少德說,超過8成的內部裝修工序均在預製工場內完成,而把預製組件裝進大樓的步驟,需要經過精準的計算。每層樓的裝嵌時間為5個工作天,裝嵌一個預製組件需約30分鐘,較高的樓層,吊運時間相對會增加約5分鐘。
為建造業界起示範作用
近年,政府積極把MiC引入各項公共工程,例如香港科學園「創新斗室」和黃竹坑香港大學宿舍,也是先導項目。至於建築署第二個應用MiC的項目─「古洞北新發展區第29區特建福利服務綜合大樓」亦將於本月動工。我期望透過在公營項目中試行MiC,能為建造業起示範作用,增加業界採用MiC的信心。長遠而言,希望透過這項對香港來說相當新的建築技術,令業界克服近年面對的嚴峻挑戰,如成本高昂、勞工短缺等問題,共同推動建造業界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