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十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謝偉銓議員動議的「積極開發及善用土地,推動經濟及產業發展」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首先,我再次感謝謝偉銓議員提出這次動議辯論,以及另外六位議員提出修正案和多位議員先後發言。各位的意見對我們如何造地和透過造地推動經濟和產業發展,是很有用的參考。除了造地,各位的發言亦提到如何善用現有土地,這亦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在未來充滿挑戰和一定未知數的環境下開拓新機遇,我們其中一項工作一定是要持之以恆,立定決心確保我們有充足的土地供應。其實一定要有地,我們才可以想很多不同的政策,如何去創新。我留意到議員發言時,有議員提到政府需要有統籌架構,亦需要有全盤的造地策略。其實我們是有的,在政府內部來說,土地和房屋供應方面,我們有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統籌組。而我們的策略,我們現時主要以二○二一年發布的《香港2030+:跨越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這個全港空間規劃研究內的策略作藍本。為何這個報告是重要呢,因為我們在這個報告中提到,不單是未來數年,而是一直到二○四八年,香港需要6 000公頃土地,包括房屋、經濟、基建、社區設施用地,當然當中有很多假設,經濟情況如何增長等等。當時提及的需求,到二○四八年是6 000公頃,而我們當時在這個報告很清楚指出,政府希望瞄準一些我們列舉出來的土地來源,希望做到7 000公頃土地,意味着我們亦希望有土地儲備,超出我們純粹作估算的需求。議員說這些地從何而來,其實由現時到二○四八年,計及過去數年, 7 000多公頃土地的來源,我們已在這份報告大體羅列出來,除了北部都會區,還有交椅洲、龍鼓灘填海和將軍澳地區,亦有考慮馬料水。
當然這7 000多公頃的土地,我們一定要與時並進,隨着我們何時開展研究,研究中有否發現技術困難,其規模和時間表是否需要調校,我們必定要按步就班去做。但希望各位議員不需要懷疑,這個土地列表中的7 000多公頃的來源,每個來源我們都會積極推進,包括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項目。
大家的發言提到我們很需要土地作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其實我對這個議題非常有感受,大家可能記得早幾年土地房屋缺乏,特別是房屋供應很緊張時,我們每次向議會談造地,都是談房屋用地為主,我們當時沒有空間去想經濟、產業如何發展。但現時有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7 000多公頃的來源會照顧經濟和產業發展,這個動議實在來得非常合時,亦希望大家於今年《施政報告》看到,我們現時造地的確不單是為了追趕房屋供應,而是已進入如何推動各方面產業,包括旅遊發展這個環節。大家看到我們的工作,證明我們的重點——「有地先有得諗」是很正確的口號,「有地先有得諗」產業和經濟發展。
創新科技方面,新田科技城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如果爭取到立法會撥款,我們很快便可以動工,在二○二六/二七年有第一批創科土地產出,而現時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已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的工作。
專上教育方面,我們有大學城,我們在北都預留了不少於80公頃用地。《施政報告》亦提到在我們部署這些土地規劃時,教育局會同步與大學接觸,希望二○二六年有一個大綱。屆時希望做到政府造地時,有關大學知道哪一個會進場,他們亦可以開始部署。
現代物流方面,洪水橋/厦村是一個重鎮。接下來,龍鼓灘填海是另一個物流業重鎮,都會有大量土地產出。而接下來新界北新市鎮,可以說是整個北都最大區域一個板塊,那裏有三個口岸。我們會於今年底前,將一些土地用途建議出台,當中相信很多都與產業有關。
大家在發言時都有提到其他土地供應來源,包括如何善用綠化地帶和空置土地。剛才我提到7 000多公頃用地,全部都有來源。這些來源當中,我們本身都有先後,亦需要排優次。至於綠化地帶,其實亦有部分,我剛才提到7 000公頃的來源當中,是有綠化地帶土地,因為不論是北都還是其他地方的改劃,都有涉及綠化地帶。但是不是一些很大規模的研究呢,並不是。為甚麼呢,因為綠化地帶,我們時常說統計上有約16 000公頃,其實超過一半是有明顯的發展限制,包括位於集水區,或其位於斜坡而較斜,開發時較艱難,成本會貴。如果一半是這樣,餘下8 000公頃的綠化地又如何呢,其實餘下8 000公頃有1 200公頃已經納入不同的發展計劃,所以我們已陸續要觸及這些綠化地。另外有200多公頃,我們早前已經宣布現時正在研究。因為發展的先後次序問題,我們暫時沒有計劃再就餘下數千公頃的綠化地作大規模檢視工作。但如果市場有一些好的個案,或者認為有些地方很值得考慮,我們都願意以個案和地點式作參詳。
有議員提到空置用地,包括一些空置校舍。的確大家如果現時上網,會見到地政總署網頁指現時有400多幅空置土地,可以給非政府機構使用。但我必須要再三澄清,這些用地的邊界並不整齊或是很好的地段而能做到很多興建、建設和發展的土地。為甚麼呢,因為這些土地很多可能曾被人非法佔用,而地政總署現時將其圍封,很多是這一類土地,所以未必能夠做到大家心目中的產業和經濟發展。不過我們時常說,民間有很多智慧,就算做不到經濟產業發展,如何用好它們,可能民間機構會有一些想法。資源方面,我們近年亦引入了一個資助計劃,獲得議員支持,現時這個資助計劃合共撥款15億元,能幫助需要在這些土地上發展的非政府機構,做一些基本建設。這需要大家合作,但我相信這些不是我們談的產業經濟用地。
另外,在這次辯論大家都很強調,即使有土地,我們都要願意採用一些較新的模式批撥和使用這些土地,並引入市場參與,才會到位。我希望在過去一段時間,大家看到政府無論在原址換地、引入片區發展,以及在北都就某些產業園,探討由政府擁有的營運公司直接參與產業的發展,並做市場意向調查,我希望以上種種能顯示我們願意引入不同模式,用多元模式發展土地。
有議員提及,政府不要經常只談價高者得,要給很高地價才能拿到土地。其實我們從來都不是以價先行。當然政府推出土地,我們都希望收到合理回報。近期大家會見到,我們在一些重要的產業用地,例如現時在洪水橋和元朗正進行招標的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用地,我們正正就是用「雙信封制」模式。而在這個「雙信封制」,七成評分是與價格無關的環節,即價格環節的評分只佔三成。為甚麼呢?正正顯示我們重視收到的標書,當事人發展這個企業是否有經驗,能否真的做到我們心中所想的現代產業,其實這些對我們而言是更重要的因素。但大家可能都明白,如果實行「雙信封制」,相比單純以金錢價格投地,政府的準備工夫和難度是更多,因為我們需要考慮更多。但為何仍要走這條路,其實正正體現我們不是只着重價錢,價錢固然要合理,但這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質素,以及是否真的能夠推動產業發展。
精簡程序方面,除了各位議員十分關注,其實我們亦非常着緊,所以過去幾年除了修訂法例,我很鼓舞大家看到我們今年幾個月前推出那份通告的重要性。雖然只是一份內部通告,但如何要求所有審批部門——不只是發展局轄下部門,如何擔任促進者的角色,這個思維轉變很重要,所以感謝議員的支持,但我們絕對不會出完這份通告便算。其實副局長帶領的專責小組,已要求有關部門首長定時向小組匯報有否履行。
我亦呼籲業界及各位議員,如果有人向你分享一些個案,仍然有審批部門表示,由於法例所限而無法批准申請,卻沒有深入解釋要做甚麼才能獲批,或闡述申請的問題,如果大家接觸到類似個案,我鼓勵大家告訴我們。很多時業界認為告訴我們會影響申請,得罪審批同事,但希望大家知道這是雙向的,如果我們要做好監察,一定要有這些資料,才會知道系統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想發揮作用。
我們亦開宗明義說,未來如果要拆牆鬆綁、精簡程序,我們會進入工程審批階段如何精簡程序,不是只看之前土地規劃的階段,而是去到開工階段有甚麼可以精簡。
議員在發言時,除了看我們的制度,亦有一些個別環節,我留意到大家特別着緊。例如有議員很着緊我們要求發展商興建很多層地下停車場。雖然已經精簡了,但我們願意再探討可否有更多寬免,不需要大家一定要向地底發展,因為時代與時並進,我們近期開始聽到有些地方,如果電動車泊在地底,是否會有風險,水浸時,如果是地底停車場,會否有一定風險及難度。其實當環境不斷轉變,我們掌握更多資訊,能讓我們做到更多檢視,利便大家發展。
我聽到大家另一個關注是短期租約用地,為何固定年期最多是七年,雖然可按季續租,但固定年期確實知道可以用的是七年。其實是雙向的,有部分用地因政府真的有發展計劃,所以只能夠是短期。但亦有些用地長期做某些活動或物流倉儲活動也可以,為何我們仍用短期租約,有時是因為我們想確保用地用得好,因為某些行業作業者的營運是否最理想,可能政府都希望有彈性,不理想時可以換,所以固定租期給予我們彈性,但我聽到大家的聲音,那條線是否一定是最多七年,個別行業基於其特質,政府可否再放寬,我們願意探討。
規劃方面,我們近年做了很多放寬工作,例如在新田科技城,即使是創科用地,我們做土地規劃圖紙時,法定規劃圖已預留很多彈性,甚至在科技城的用地做一些商業設施、餐飲、人才公寓都可以。就洪水橋而言,我們最近說如果是商業地帶,不只是寫字樓,亦不會再規管商業用地要有多少樓面是寫字樓,多少樓面是零售,總之是商業,就算是很新興的康體娛樂事業都可在商業用地發生。
標準金額方面,我們除應用在工廈修訂地契,現時亦會在新發展區及新發展區附近的農地應用,所以我們越擴展得多,都希望走拆牆鬆綁的思路,但無論政策已有多拆牆鬆綁,很多時個案管理是重要的,無論是發展的個案,或者個別議員提到我們如何協助棕地作業,我們如何協助受影響的群眾,這些涉及個案管理,有時要有些恩恤的成分,但不可動輒因為一個個案,而我們回頭再改制度,因為制度始終要有其完整性和持續性。
最後我想談談,如果我們要推動經濟和產業發展,除了有地和拆牆鬆綁的政策,土地契約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都是至為重要。所以林健鋒議員經常提醒我們,議會在七月通過的地契續期條例是至為重要,因為試想想任何人如要在香港投資,要繼續在香港發展經濟和產業,土地延續性能否給予其信心,今次政府延續租契不單給予大家信心延續,因為你的土地到期前六年,我會告訴你會延續,大部分都會延續,還有一個信息是不需要另外補地價。大家試想想,這是對推動產業和經濟發展多麼重要的舉措,正正因為它如此重要,自從條例生效以來,我們已經透過不同途徑向市民宣傳,亦有接觸本地商會、外國商會和領事團體、銀行公會、地產代理等。我們亦透過金管局接觸信貸評級機構,希望它們了解這件事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在此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政府也會多加努力,在這裏再加把勁,很快到十二月又有一批地契我們會公告其續期。我們會把握契機,再三做好這個工作,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因為這條例已存在,我們要讓大家感受到幸福。
主席,我們深刻知道充足土地供應的重要性,亦知道我們現時應好好利用土地推動不同產業發展。我希望今年的《施政報告》,大家都看到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我們會與大家協力把這工作繼續做好。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完
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2時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