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發表《香港家書》(只有中文)

政以下為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八月四日)在香港電台發表《香港家書》全文(只有中文)︰

親愛的節思:

這個暑假,你選擇到美國波士頓大學參加一個為中學生舉辦的數學課程,不回港度假,媽媽和婆婆都更掛念你。你日前在電話中告訴我,這個課程啟發了你對數學問題的思考,激發了你對知識的追求,我感到很欣慰。昨天又從爸爸口中知道,你為了解答一個數學疑問,步行了一個小時到波士頓公立圖書館找一本參考書,可惜無功而還。你白走了一趟,我們卻覺得,你付出的努力正正是體現你對追求學問的執,無需悶悶不樂。

年青人可愛的地方,就是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無懼成敗,不計成本,執著奮鬥。如果你有留意香港傳媒過去數日的報道,你會知道媽媽在工作上正遇上一些這樣的年青朋友。

從去年年底的拆卸天星鐘樓到最近的保衛皇后碼頭,我們見到一些學生和年青人自發性地組織起來,對建築物的歷史價值、本土文化和公共空間表達了強烈的感情。雖然我不能認同和接受他們「不遷不拆」、原址保留皇后碼頭的要求,但我從他們那份執和激情,看到了年青人獨有的特質。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下,這些年青人留守皇后碼頭,甚至有人絕食抗議,相信支撐他們就是那份執和激情。三日前,政府已順利收回他們佔用多月的皇后碼頭土地,三位年青人也停止了絕食行動,但我深信──也希望──他們對支持本土文化和歷史文物保育的信念是不會減退的。

我在七月一日上任發展局局長這個新職位之後,便希望能和這些年青朋友先作私下會面,讓大家在毫無外來壓力下交流,讓他們知道發展局在平衡保育和發展的工作中是樂意聽取他們的意見。這個提議不獲接納後,我坦然出席了由「本土行動」朋友安排的公開論壇。可惜,這畢竟並非最有利於坦誠溝通、求同存異、建立共識的方式。

論壇上有人指摘我堅持不接受「不遷不拆」皇后碼頭就是無誠意溝通,他們或許認為只要主事官員有善意,便可以隨意接受他們的要求,而無須顧及政策的延續性、工程的迫切性和合法性、技術的可行性,以及要符合市民合理期望的公眾利益。

遷拆皇后碼頭是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工程的一部分,目的是要按計劃完成中區最後的填海工程,提供土地建造有迫切需要的道路網絡,包括P2路和貫通港島北岸的中環灣仔繞道主幹道路,以紓緩這一帶的交通擠塞。實際上,由於各樣的爭拗和有關填海的法律訴訟,原本預計在2009年落成的中環灣仔繞道,現在最樂觀估計也要到2016年才能通車。因延誤造成的交通擠塞問題,將越來越明顯。

保育人士會認為,若果政府能在更早階段充份諮詢和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便可減少爭拗,讓工程順利展開。這個說法忽略了公民社會近年不斷的轉變,和部分市民對文物保育和本土文化意識的提升。我敢說,無論是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或者是對皇后碼頭歷史價值的評估,在當年都是符合公眾諮詢的程序和法例的要求,也得到立法會和相關法定和諮詢組織的支持。時移世易,今日的保育人士提出皇后碼頭應原址保留。政府在考慮到各個因素後,決定全力保存碼頭,先遷移,後重置,已經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回應保育人士的訴求。

我在上任發展局局長之初已表示,「發展為先」的硬道理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作為發展局局長,我要履行的職責就是平衡保育和發展,確保兩者互不對立。這項艱巨而富挑戰性的工作,對我個人的能力是個艱巨的考驗,對施政以人為本、重視公眾參與的新一屆特區政府,則是個堅定的承諾。

我願意和全港市民一起解決複雜和具爭議性的保育課題,希望日後能與關心文物保育的朋友,包括那些曾經留守皇后碼頭的學生和學者保持溝通,大家能以開放和務實的態度磋商,共同建設一個有本土風貌,人民文化精神的香港。

節思,媽媽和你一樣,都面對考驗,讓我們共勉吧。最後,小心注意健康,多做運動。

媽媽
二○○七年八月四日

2007年8月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9時23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