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就「保留並支持具本土特色商業區和市集的發展」議案的發言全文

以下為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今日(一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保留並支持具本土特色商業區和市集的發展」議案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今天立法會會議上有兩位議員分別提出有關保育文物建築、地區文化和經濟特色的動議辯論。而就本議案和修訂,方剛議員及十九位議員都踴躍發言,充分反映立法會和社會大眾對有關課題的重視。

本議案和余若薇議員的議案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課題:我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應如何積極地保留社會大眾認為有價值、具本土特色的現存建設,這不單指一磚一瓦、一基一石的單一歷史建築物,更帶出「點」以外,「線」與「面」的層次,例如方議員所關注的具本土特色的商業區和市集。這個議案亦涉及一個更深層次的考慮,就是保留有價值建築物的「硬件」之餘所附帶的「軟件」,包括某些商業活動的保存的問題。

何志平局長在上一個動議辯論中指出,政府希望社會就應該保留哪些文物建築、應以哪些方式保留、公眾如何參與等問題凝聚社會共識。近日社會上就文物保育有熱烈討論,其層面比以前擴闊不少,包括保護集體回憶、香港人曾經體驗過的生活方式,及一些經濟和文化特色等。

我們在思考有關課題時,必須以理性、務實、整體社會利益為出發點。一方面,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珍惜和重視有價值的文物和文化,讓市民和我們的下一代認識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身份。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須認清社會發展是一個必然現象,就是我們的社會必須不斷向前,因此,新的樓宇會更替破舊的樓宇,令市民居住環境有所改善;新的經濟活動亦無可避免地取替一些未必再有經濟價值的行業,使香港的經濟持續發展。

再者,在討論及支持保育之餘,我們不要忘記,整個社會以至每一個市民或多或少都要為推動及落實保育工作,付出不同程度的代價。我們既不可能、市民亦不會認同,每事每物都作保留。在文物建築的範疇,哪一些屬於真正有價值而應予以保留,社會必須作出成熟的討論和達致共識。同樣地,我們相信要決定哪些屬於具本土特色而應予以保留的商業區和市集,由於牽涉不同持份者的利益,社會各界也會抱持不同意見。關鍵是如何在維護最大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取得適當的平衡。社會也應就「具本土特色的商業區和市集」的內涵和定義作出討論,尋求共識。

具本土特色的商業區及市集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當中主要依賴商業活動本身的動力及個別行業的凝聚而產生的協同效應,成功因素往往在於有關商業活動本身的獨特性和吸引力,政府並透過靈活的城市規劃加以配合及協助。我們藉不時更新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鼓勵保存和鞏固香港的特色作為整體城市設計的方向和概念。

至於如何具體應用現行的規劃機制,以體現社會上共識到需要保留的市民生活方式、文化、社會及經濟活動的集體回憶等,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亦歡迎公眾表達意見。我想指出,政府身體力行,在規劃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城市發展時,採取了主動和積極的「與民規劃」的策略和步驟。其實,我們已採取這個方式,例如灣仔、啟德以至整個東南九龍的規劃,是最好和最有力的證明。

讓市民就規劃發展計劃表達意見,以提高市民的參與及城市規劃過程的透明度,正是楊森議員的修訂案所倡議的大方向。

議案提到舊區重建,當然離不開市建局的工作。而市建局作為市區更新的積極參與者之一,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一直採用其四大業務策略全面地推展市區更新,在重建發展之餘,還有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及舊區活化。在改善舊區居民居住環境的同時,也會力求彰顯發展計劃範圍內的地區特色,使地區風土得以承傳,加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事實上,《市區重建策略》作為市建局工作的方向性指引,特別提出市建局應「保存重建項目範圍內的歷史建築物,包括保留有關社區的原有地方色彩和不同地區的歷史特色」。

保留地區特色,和尊重當區原有的文化及商業活動,在市建局多個發展計劃中都是規劃重點。市建局亦重在過程中與持份者的溝通。

市建局透過成立具廣泛代表性的地區諮詢委員會,從不同層面諮詢當區居民及持份者的意見,以了解他們對區內更新計劃的訴求和意見,並與相關機構和持份者,如古物古蹟辦事處、古物諮詢委員會和區議會等緊密合作和聯繫,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將計劃內確認為值得保留的地區特色加以保育或強化。至於直接受其更新計劃所影響的居民及商戶,市建局更會與他們就其切身關注的課題,包括補償、安置等,進行討論和磋商,聽取意見,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以觀塘市中心更新計劃為例,市建局很早便擬定了諮詢藍圖,採用很多議員剛才提及的由下而上的模式、與社會人士攜手規劃觀塘區的未來發展。過去年多以來,市建局已透過多輪的諮詢工作,聽取社區和居民對重建觀塘市中心的意見。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在觀塘重建區及周邊地區,進行民意調查;成立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其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地區領袖、居民、專家學者、當地交通服務的營運者及販商代表等,就重建觀塘的路線圖、規劃及設計方面收集意見;市建局並舉辦社區工作坊,及就觀塘計劃的設計概念提出幾個具體的規劃方案,廣泛地諮詢不同持份者。市建局現正整理收集到的意見,以落實規劃方案,期望日後為當區帶來更多綠化和休憩空間、更完善的交通網絡、優質的居住環境和更重要的,蓬勃的經濟活動。

事實上,就市建局正積極進行的重建計劃,例如中環卑利街/嘉咸街和深水海壇街等,該局均因應諮詢過程中收集到的意見,在規劃方面,積極參考在重建計劃範圍內相似的建築模式,重現小巷街舖,塑造原區的建築及經濟活動特色。

就利東街計劃而言,市建局強調重塑一些灣仔區的特色,例如多元化的小街舖,新舊行業交融。而卑利街/嘉咸街計劃則擬保留百年老店及傳統街市的氣氛。至於海壇街計劃,亦擬議日後會有玉石為主題的小型廣場。此外,在其他行人設施的改善,加強與周邊的連接,及綠化和通風環境的相配合下,我們深信這些地區重建後人流會增加,區內的經濟活力將得以提升。此外,西營盤的餘樂里計劃,會利用更多地面空間,塑造一個表現過往數十年該區文化變遷的公園。

至於郭家麒議員的修訂案及何俊仁議員的進一步修訂,是倡議以恰當的模式保留具本土特色的經濟活動,我們理解兩位議員的修訂背後的精神。然而,由於城市規劃必須考慮眾多因素,包括不同持份者的期望和訴求,因此,我們認為城市規劃在適當的規範框架下,應保留足夠彈性,以避免流於僵化和與實際情況脫節。

除了重建和保育工作,市建局也透過活化舊區及推動樓宇復修的工作,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為舊區注入新的色彩,並保留原有社區網絡和本土特色,促進地區活力。至於市建局應透過重建或復修模式更新某些樓宇或地區,市建局在聽取了公眾的不同意見後,會在維護公眾長遠利益的大前提下,作出平衡各方利益的決定。

未來市建局會繼續積極推展以上工作,承擔市區更新和保育的使命。然而,我們認為這些工作不應、也不可能只由市建局負責。故此,社會大眾需要繼續清楚表達對保育的意見,以期整體的保育政策能充份反映社會各界的聲音,並透過規劃機制加以適當的配合,全面和持續地達致保育政策的目標。

方議員亦提及新加坡、倫敦等外地例子,這些外地經驗不乏活化再利用的案例,它們的規劃概念和運作模式均融合文物保護和商業元素,使之成為當地的著名文物旅遊景點。它們的成功某程度上建基於各地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但我們相信對香港的文物保護工作及城市規劃也有借鏡的地方。我們會小心研究外地經驗,以求設計一套適用於本港的發展模式及文物保育機制。

最後,我必須重申,政府與各位議員懷共同目標,我們希望我們的城市持續發展,市民的生活質素不斷提升,同時,我們也希望適當地保留有價值、具本土特色的現存建設,包括具本土特色的商業區和市集。我們認同兩者並非矛盾對立的概念,但在具體落實有關概念時,我們必須因應情況,尋求協調。我們也必須考慮為達致文物保育目的,所動用的社會資源及公帑,及就現時的土地運用、城市規劃、市區更新、私人發展權益等相關政策和程序之間,達致一個合理和為公眾接受的平衡點。

我期望繼續與各位議員及市民大眾,攜手同心,共同為社會發展和保育工作開拓更理想的空間。

多謝主席女士。

2007年1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57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