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介紹加強建造業人手新措施的新聞簡報會上的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早晨,過去兩日我們就財政預算案有關發展局的工作都已經和大家介紹,今天早上藉稍後為建造界關懷基金的籌款午宴,我亦趁此機會和各位交代關於財政預算案或未來一年在基建方面的整體情況,特別很高興建造業議會的新任主席李承仕先生亦一起出席,麥齊光常任秘書長稍後亦會為大家介紹我們計劃增加的建造界工人的培訓工作。
特區政府特別於本屆的任期內致力透過基建推動經濟發展,為建造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現正全力推展各項大、中、小型工程。在過去一年多,十大基建工程大致上進展良好,進入施工階段而屬於十大基建的包括啟德發展計劃、港珠澳大橋、以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在2010-11財政年度要開展的其他大型項目包括郵輪碼頭發展的郵輪碼頭大樓,早前開工的是平整地盤的工程,還有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餘下工程,以改善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及初級污水處理廠、將軍澳第45區室內單車場暨體育館、以及水務署的大埔濾水廠擴展工程等。
政府在每年預算案公布的投入的工程開支是最佳量度基建發展的常用指標,在這方面近年的升幅是非常顯著的。今天很高興周聯僑先生在此,因為工會不斷爭取基建上馬及開工。從這個圖表大家可以看到,過去十年政府每年從預算案反映出的來年基建開支,這個純粹是政府的基建開支,不包括鐵路公司或房屋委員會的。由2007年差不多是谷底的大約205億元,慢慢回升到2008-09年的234億元;在2009-10年即本財政年度的修訂預算高達451億元,比原本的393億元高出百分之14。到下一個財政年度2010-11年大家會見到已接近500億,為496億元。我們沒有預測往後數年,但其實財政司司長於預算案演辭有估計於未來數年的基建開支相信每年會超過500億,所以這數字應該給予建造界很大的信心。當然在如此龐大,接近500億的來年基建開支中,我們估計可提供的建造界就業機會有62,500個,其中6,600個屬於專業及技術人士,55,900個為工人職位,整體上這62,500個的就業機會比2009-10年財政年度高出15,400個的就業機會。
這496億元的基本工程開支包括小型工程,因為我們經常認為小型工程更加勞工密集,所以開創就業機會更加有效。在這496億元裏的小型工程開支,即是2,100萬以下的小型工程開支達85億3千萬元,大概和我們今年的86億1千萬元等同。當然大家記得於去年這個時候我們說小型工程預算達86億元其實是很突破性、很高,特別是為金融海嘯後開創就業,所以雖然今年的整體經濟情況較穩定,我們仍然將小型工程的開支維持於相當高的85億3千萬元這水平。
這些工作和加入的開支當然有一定的成效,這成效反映於建造界的就業情況,所以我們另一個給大家觀看的圖表,是整體建造界的失業率由金融海嘯高峰期,即2009年初的12.7%持續下降至最新一個季度即2010年一月的7.4%,相對於整體各界別的失業率,當然你可說它的惡化比整體的惡化更快,但它的改善亦透過注入大、中小型工程改善得相當快。特別在建造界兩個類別,於地基及上蓋工程界別的失業率由金融海嘯高峰期的10.2%下降至最新季度數字的6.7%,相信隨大型工程的開展,地基及上蓋工程的就業情況還會有改善。至於裝修及保養工程界別的失業率在金融海嘯高峰期時曾高達21.6%,現時已下降至單位數字,最新的季度數字是9.6%。當然9.6%還不理想,所以樓宇更新大行動其實要慢慢才進入真正開工期,相信對於裝修維修工程工人的就業情況,仍然有改善空間。
建造界的就業人數,純粹看失業率未必最準確,我們轉而看看就業人數有多少。建造界的就業人數由金融海嘯高峰期的257,300人輾轉回升至最新季度的278,100人,增加了20,800人,增幅為8.1%。其中當然增幅較高的亦是在「裝修及保養工程」,就業人數由海嘯高峰期即失業率達21.6%的時候,當時只有50,700人於「裝修及保養工程」界別就業,現時最新的情況已增至65,700人,增加了的就業機會有15,000人,增幅29.6%,接近三成就業職位的增長。
要順利完成這些大、中、小型的基建項目,建造界的支持和參與非常重要,而高質素的建造業技術工人參與建設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故此我想簡略介紹現時香港建造業的人力資源狀況。
根據建造業工人註冊管理局截至今年1月的紀錄,香港有約27萬名註冊建造業工人,其中大約有60% ,即超過16萬人, 註冊為未有專門技術的普通工人(unskilled)。而在註冊技工(skilled)方面,有大約10%的註冊是屬於臨時註冊(provisional)。我們認為在這時候實在有需要訓練更多技術工人以提升建造業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
另外,發展局除了看工人情況,亦會看工程師和測量師等專業人員的情況,我們曾就本地未來數年在這些專業人員的供求進行研究,發覺整體而言,由於專業人手的流動性高,在香港基建較低迷時,他們去了杜拜、內地、澳門等地工作,由於他們的流動性高,我們預測即使將來隨大型基建開展,輕微至中度的人手供應不足應不會對業界構成太大問題,因他們可以回流香港承接這些工程。
總的來說,在培訓優質人手方面,我們認為須特別關注建造業工人和監工/技術員這兩方面,工程師會繼續由高等院校培訓。稍後麥齊光常任秘書長及李承仕主席會介紹建築業議會在培訓方面如何配合我們基建發展的措施。
我想重申政府的態度是,正如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演辭所說,我們要令建造業所需的人才,盡可能由本地提供,不希望有需要考慮輸入外地勞工。
為減輕承接工務工程的承建商因2008年金融海嘯下造成的信貸困難,發展局在2008年年底實施了多項暫時性的紓緩措施,例如引入中期付款安排(interim payment)或在合約保養期過了一半後發放部分工程項目保留金(retention money),以改善承建商的現金流,當時建造業商會亦歡迎此措施。截至2009年底,即紓緩措施實施了一年後,共有404份工務工程合約受惠於這些措施,提早發放予承建商的合約金額高達7億8千萬元。考慮到全球經濟剛開始復蘇但前景仍不明朗,而建造業工人的就業情況還未如理想,我已決定延續這些在2008年年底實施的紓緩措施至今年年底,希望可繼續幫助業界的承建商和分判商在現金流的情況。
財政司司長在剛發表的2010-1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一系列一次性的措施,希望可吸引更多人士加入建造業,以應付在可見的將來基建工程發展的需要。我很高興得到建造業議會的全力支持。議會會與我們攜手一起落實這些措施。
新措施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是提供誘因吸引更多人士,希望特別是年青朋友,參加建造業的培訓及現職工人參加再培訓,從而改善業內人手老化和技術錯配的問題,協助提升業內從業員的技術水平以增加其競爭力。
第二方面措施是改善建造業文化,包括要求工務工程承建商為工人提供制服,以及積極改善工務工程的工地環境及安全。我們稍後亦會聯同建造業議會作多方面的宣傳工作,使更多人認識建造業,及願意投身建造業。
多謝大家。
完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28分
相關連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