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題:香港在廣東省出現旱情時的食水供應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偉强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書面答覆:
 
問題:
 
現時,香港的食水有七至八成來自東江水。關於香港在廣東省出現旱情時的食水供應,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香港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簽訂的《關於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的協議》有否訂明,當廣東省出現嚴重旱情時,兩地政府可就調整供港水量進行磋商;如有,詳情為何;
 
(二)有否制訂措施應付廣東省出現嚴重旱情引致供港東江水不足的情況;如有,詳情為何,以及在甚麼情況下會實施制水;及
 
(三)鑑於將軍澳海水化淡廠首階段工程完成後的每日供水量將只約佔全港每日耗水量的5%,而全球水資源日益緊張,當局會否研究把海水化淡廠的食水產量佔耗水量的目標百分比定於30%?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維持香港供水穩定。香港的食水來自從廣東省輸入的東江水及本地集水區所收集的雨水,東江水和本地集水分別佔食水總用量的七至八成和二至三成。自二○○六年起,東江水供水協議採用了「統包總額」方式。根據這方式,我們可以獲得一個保證的供水量,並可以按當年本地的集水量彈性輸入所需的東江水量。現行供水協議的每年供水量上限為8億2千萬立方米,這個保證的供水量是水務署根據食水需求預測進行詳細分析,確保香港的供水可靠程度達百分之九十九,即使在百年一遇的旱情下,仍能維持全日供水。
 
就郭議員提問的三個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雖然香港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簽訂的《關於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的協議》沒有訂明當廣東省出現嚴重旱情時,兩地政府可就調整供港水量進行磋商,但現行東江水供水協議每年供水量上限的8億2千萬立方米僅佔東江每年平均徑流量約3%,加上東江流域中上游有三座大型水庫,即新豐江水庫、楓樹壩水庫和白盆珠水庫,總容量為170億6千萬立方米,它們的存水可供調度,確保香港可按現行供水協議獲得東江水供應至每年供水量的上限。
 
如前文所述,現行供水協議每年供水量上限的保證供水量可確保香港即使在百年一遇的旱情下,仍能維持全日供水。倘若香港遇上持續極端乾旱天氣導致供水量不足,我們會按照當時的實際環境,包括用水需求、各項水資源的供應情況、降雨量預測等,綜合審視所須的應對措施,例如限制非必要用水,包括澆灌園景、游泳池注水、洗街等。
 
(三)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的設計、建造及運作合約正進行招標,預期在二○二二年落成。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的食水產量為每日135 000立方米,可供應本港約5%的食水用量。我們並預留空間以便日後在有需要時擴建,把食水產量增加至最終每日270 000立方米。政府會根據各項水資源的供應情況、用水需求預測及海水化淡技術進展等,研究推展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二階段的時間表。
 
此外,我們亦正開拓再造水及重用中水(即洗盥水)/回收雨水作為兩個新水源,將本港水源由目前的本地雨水、東江水和沖廁海水三個水源增至六個,使本港的水資源更多元化。目前,我們並沒有計劃研究把海水化淡廠的食水產量佔耗水量的目標百分比定於30%。我們會根據各水源的供應情況、可靠程度、對環境的影響、技術發展、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以及用水需求,定時審視海水化淡廠的定位和其食水產量應佔總用水量的比例。
 

2018年6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5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