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就二○一九年十月至十二月賣地計劃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九月二十六日)就二○一九年十月至十二月賣地計劃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啟德商業用地在「撻訂」後再「流標」,政府在估價上是否未能緊貼市況?
 
發展局局長:大家都知道,地政總署有一班測量師專家,他們於截標當日上午才訂出底價。為何要訂底價?原因是我們不希望有所謂「賤賣」土地的情況。我知道政府測量師和私人發展商的測量師,他們的基本原則是相似的,但亦有分別的。政府會檢視市場最近的成交和市況,在這點上,我們和私人市場沒有分別,但私人市場會看自己公司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或他們有多願意去承受市場風險,這方面的估計是政府涵蓋不到的。所以有時候,若私人發展商評估風險是重的,落價會較我們的底價低。正如以往,若我們收回來的價較底價低時就會「流標」。在目前的制度下,我們覺得仍然是運作良好。就地政總署來說,我們看到他們的估價仍然是非常「貼市」。過往在二○一二年到現在,除了這幅土地,「流標」的土地共有五幅,我在這裏不一一重複。該五幅土地,當中有三幅我們及後已重新推出,亦全部成功售出;有兩幅則仍未重新推出。
 
記者:今季沒有推出商業地,是否因為擔心示威活動持續,影響市況而流標,因此不推出?另外,有些發展商表示願意捐出農地,這是否會令政府的土地供應增加,因而減慢政府之後的賣地步伐?
 
發展局局長:其實不是的。過往不是每一季也會推商業地的。因為商業地始終與住宅地不相同,數量是相對少一點的。今年計及現正處理的高鐵上蓋地皮,可以看到只是高鐵上蓋的一幅地皮,面積差不多三百萬呎,其實是多的。往年在個別年份,二○一六至一七年,可以達到五百萬呎,但這是很例外的,很多時候只是百多萬呎,或數十萬呎。因此,今年商業地的量不是少的。而不是每一季也會推商業地,向來也是如此的。你的第二個問題是?
 
記者:有發展商願意捐出農地予政府興建公屋,政府會否因此減慢賣地步伐?
 
發展局局長:我看不到有此影響。有關捐地,昨天有發展商宣布捐出三百萬呎農地,當中包括捐地予「要有光」。我知道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的同事已接觸「要有光」,因為他們一直有傾談的,我們了解「要有光」希望用該幅土地作過渡性房屋,運房局的同事會與他們進一步跟進。就個別發展商願意捐出土地予非牟利團體作與社會公益相關的用途,我們認為是好事,但有關發展商並未接觸政府表示希望復歸一些土地予政府,我們未進入這討論。無論如何,我們不認為數量會足夠令我們改變其他的努力。以今次為例,三百萬呎的農地,即總量約三十公頃,位置不知道在哪裡。如你看我們未來對土地的需求,若我們能做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的各項措施,接下來會做的是三千公頃新增土地。因此,個別發展商無論捐出多少土地,也不會影響政府在多管齊下的策略之下全力推進各種措施,一些影響也沒有。
 
記者:那是否代表三百萬呎農地是不足以滿足政府的需求?你們是否更加傾向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去收回農地發展?
 
發展局局長:這方面我也可以說一說。其實我剛才所指的三千公頃,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八項措施,政府全面支持的,如果全部落實,會有三千公頃的土地。至於香港未來的土地需求大概是多少?如果看《香港2030+》(《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當時指最少1 200公頃,但社會討論指這是遠遠低估的。現時《香港2030+》(研究)已到比較成熟的階段,稍後我們會公布數字,讓大家知道土地不足情況的程度。我剛才說土地不足的情況,相信私人發展商,如果有個別或其他的發展商多捐出十多二十公頃、或三十公頃的土地,對大局的影響不大。雖然我們也會正面看待,因為如果有私人發展商以無償或很低的價錢將土地捐出、長租予非牟利機構作社會性房屋或其他的社會服務設施,我們覺得是好事,但這對政府本身的努力沒有影響。
 
你剛才提到收回土地,我在這裡說一說。你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八個建議中,有幾個較為主要的,我在這裡很簡單講一講。第一,新發展區的進一步發展。就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我們今年獲第一期主體工程撥款,我留意到有傳媒指我們今年會展開收地工作,技術上是的,但其實如果你看我們的工序,到明年我們才需要佔用人離開該地方,所以我昨天說明年開始會進行這個工作。在洪水橋新發展區方面,我們盼望今年第四季能到立法會申請撥款。兩個新發展區,加上其他個別的土地,我們看到未來五年透過《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的土地大約是四百公頃,相比過往的速度,是大幅提升的。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也希望我們加快規劃工作,特別是對於棕地的規劃。如果大家記得,其實社會對我們應該更加善用棕地的共識是相當高的,我們接下來會進行這項工作。已規劃的棕地,特別是當中我們發覺一些適合用作公共房屋,尤其是高密度公共房屋,其實我們都會按照機制,就是透過《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作公共房屋發展,因為這很清晰,是用作公共用途。其他功夫我們也會繼續做,包括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等,我們也會繼續做。如果要詳細回答你的提問,答案會拉得很長,但簡單而言,個別發展商捐出一些土地或長期以低價租出土地,從政府角度而言,我們覺得是好事,特別是支持非政府機構作一些社會需要的用途,但我看不到這對政府造地的工作有大的影響,我們仍然會努力去做。
 
記者:你認為現時的社會氣氛會否影響地產商之後的投標意欲和地價?
 
發展局局長:我不會揣測太多。未來的商業用地方面,高鐵站上蓋用地近300萬呎,是一幅非常大的商業用地,現正招標,稍後我們會知道結果,這幅地的條件很好。至於香港的整體經濟,如果你有留意財政司司長最近接受訪問指都是轉弱的,如果第三季繼續有負增長情況,技術上便會進入衰退,當然,對地產商如何看後市是有影響的。但在政府來說,我們仍會努力持續推出土地。剛才我說,我們每一次推出土地時,在截標當日早上會因應最新的市價和市況訂出底價,我們會持續這樣做。
 
記者:是否明年第一季會接受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的申請?現時最新的時間表和構思為何?
 
發展局局長:不好意思要等一等,因為房屋土地相關事宜,行政長官在本星期二也說過,她在《施政報告》會作出論述。很快會有公布,或許要等一等。但在時間方面,我們是清晰的。我們較原來計劃遲了兩至三個月,希望下年第一季可以接受申請。我們本來說今年年中前可以接受申請,因此相差兩至三個月,但詳情需要給予一些耐性等一等。
 
記者:高鐵上蓋的地皮十一月才會截標,當時你們的估值是過千億,現時加上社會事件的影響,會否重新評估估值?你認為流標的機會是否大?
 
發展局局長:不要介意我指出,我們是沒有估值的,因此你引述的估值,我不相信是政府的估值,相信這是市場的估值。一般而言,我不會評論市場的估值。就政府而言,到截標當天的上午,地政總署的專家會就當時的市價和市況作出評估去訂出底價。
 
記者:首三個季度土地供應達到全年目標的六成多,港鐵的項目已推出,第四季港鐵也未必有項目可以推出,第四季的土地來源為何?有沒有信心可以達到全年目標?另外想問啟德跑道區的商業用地,其實在九個月內兩次「流標」和一次「撻訂」,你們覺得跑道區商業地有沒有什麼原因一直不能賣出,餘下的幾幅土地有沒有想過是繼續用作商業酒店用途,還是有其他想法?
 
發展局局長:其實如果你看啟德跑道區的土地,也有商業用地成功賣出。今年我們早前成功售出兩幅土地都是住宅用地。在商業用地方面,市場會不會對經濟前景等比較敏感,我們會再看一看。在這刻我們沒有打算將剛剛「流標」的商業酒店用地轉為其他用途,因為轉變土地用途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如果我們真的有想法,考慮將土地用作其他用途,也需要做研究和重新作規劃,這樣可能需時約一年多至兩年的時間。在政府角度來說,我們提出這幅土地用作酒店商業用地前,是經過規劃和很審慎的考量,但當然可能市場的變化有時候很快。我們覺得現時應該穩定地處理,因此我們在適當時間再推出土地時也會是作商業酒店用途。
 
記者:你對達標的信心如何?
 
發展局局長:我們在年頭說過,港鐵會出售的土地,就只有包括日出康城12期的兩幅。因此,接下來第四季的主要土地來源,就是一些政府本身推出來賣的土地,或者是透過市場本身,無論是市場自己發展或重建的項目。在這階段來說,現時我們已很接近七成達標,如果你對比去年第三季,我們仍未達到這百分比,所以相對來說,我仍是有信心全年來看是有機會達標的。
 
記者:捐出的農地會否用以興建公屋?
 
發展局局長:這方面要具體討論。我多謝你的問題,容許我在此作點解說。如果發展商願意捐出土地,譬如捐給「要有光」,相信「要有光」沒有能力興建高密度公營房屋。我了解運房局曾與「要有光」聯絡,而他們表示考慮用作過渡性房屋。
 
土地業權誰屬和土地適合作甚麼用途要分開來看。如果土地歸還予政府,就是政府土地。土地是否適合作剛才你提到的,即高密度公營房屋,其實是規劃主導的,主導權在政府。規劃署會檢視香港不同的土地,這是一直在進行的,我們之前說,由二○一三年開始至今,我們找到差不多210幅土地,可以為我們提供超過31萬個單位,就是這個概念。規劃署經過考慮後,發覺有些土地適合作高密度公營房屋,而有些土地適合作私人房屋。大家亦知道,目前我們提供房屋土地的比重已更改,由百分之六十比四十,即六成公屋四成私樓,轉為七十比三十,即七成公屋三成私樓。所以那是兩個概念。就不同土地,無論現時屬於私人或是政府的土地,究竟是否適合作公營房屋,我們會努力持續做,如果看到土地適合作公營房屋,在公共目的確立後,即使沒有捐地給政府,其實目前我們的做法都是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的。

2019年9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27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