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新界北發展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胡志偉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於二○一五年展開研究《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當中提出新界北發展的初步概念,並為當中三個具發展潛力地區,包括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文錦渡物流走廊,以及新界北新市鎮(發展用地面積合共約720公頃)制訂了概括的土地用途概念。政府於二○一七年發表的《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就不同特徵的發展界限的情況進行檢視,其中包括利用新增的運輸基建設施從而增加新界北東部的發展密度,以容納較高人口(近40萬)。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估算上述研究報告建議為新界北發展而提供的多項基建設施的造價為何;若有,詳情為何;

(二)鑑於上述研究報告建議興建一條南北方向鐵路,政府有否進行有關的研究;若有,詳情為何;若否,會否盡快進行研究;
 
(三)政府在發表上述研究報告後,有否研究提高在新界北發展下最高可容納人口的可行性;若有,人口及住宅單位的最新估算為何;
 
(四)政府於去年展開的《新界北第一期發展研究──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可行性研究》的詳情為何;政府有否就其餘兩個具發展潛力地區進行內部研究或委聘顧問進行研究;若有,詳情為何;
 
(五)上述三個具發展潛力地區內下列土地的面積:(i)由政府擁有的土地、(ii)由私人擁有的土地(並按棕地、農地,以及其他土地列出分項數字),以及(iii)預計因發展而需收回的土地;有否評估收回土地涉及的開支為何;若有,詳情為何;
 
(六)每個上述具發展潛力地區內按規劃用途劃分的土地面積分別為何;
 
(七)鑑於政府於本年三月表示,已完成檢視160公頃棕地以評估其是否適合用作公營房屋發展,該等棕地是否包括位於新界北發展範圍內的棕地;若是,詳情為何,以及當中有多少公頃棕地適合用作公營房屋發展;及

(八)新界北發展的最新規劃及時間表為何;會否加快推展新界北發展,以取代引起爭議的「明日大嶼願景」大型填海計劃?

答覆:

主席:

《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建議發展兩個策略增長區,分別為東大嶼都會(即「明日大嶼」的交椅洲人工島)和新界北新發展區,以應付尚未滿足的長遠土地需求,並建立土地儲備。有關項目獲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二○一八年十二月發表的報告建議為中長期措施後,政府二○一九年二月接納整份報告並展開兩個策略增長區研究的前期準備工夫。

已完成的《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新界北初步研究》)是概括性規劃研究,建議新界北由三個發展區組成,落實發展建議前仍須進一步研究。我們去年九月率先展開新田/落馬洲樞紐的可行性研究,進度理想,明年初會就初步土地用途諮詢持份者,接着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如獲批准,會在明年下半年展開新田/落馬洲樞紐的餘下研究和詳細設計。我們亦爭取明年及早為另外兩個發展區(即新界北新市鎮(見註)和文錦渡物流走廊)展開規劃及工程研究。

由於土地嚴重短缺,我們會彈性處理,讓發展區內較成熟的個別項目先行上馬。以位處新界北新市鎮範圍內的皇后山為例,儘管新市鎮的發展潛力仍有待研究,在技術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我們先行落實皇后山公營房屋項目。項目佔地超過13公頃,1.2萬多個公營房屋單位明年陸續入伙。此外,我們在同屬新市鎮範圍內的蓮塘/香園圍口岸附近預留56公頃土地,香港科技園公司正就發展這片土地為工業邨,進行發展願景研究。

就問題的各部分,經諮詢相關部門後,我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新界北初步研究》建議的兩個發展情境同樣提供21.5萬個職位,容納人口分別為25.5萬和35萬,差別主要是新界北新市鎮在兩個發展情境下有不同的建屋密度。不論哪個發展情境,都需要大幅增建排水、污水、供水,以至運輸交通等基建設施。以運輸交通為例,兩個發展情境均建議新田/落馬洲樞紐的發展由北環線和擬議新田站帶動,另建議研究新南北方向鐵路連接新界北新市鎮至附近新市鎮,在較多人口的發展情境下進一步連接這條南北鐵路至其他新市鎮或/和市區,以及改善南北道路網絡。

《新界北初步研究》建議的發展情境和相關基建配套屬概念性建議,政府在落實新發展區前需再作進一步研究,檢視過去幾年和未來影響發展的因素,以敲定土地用途、發展參數、所需基建設施等,並進行詳細設計以確定工程規模、收地清拆範圍和落實時間表,屆時工程造價會有較確切估算。

如獲財務委員會撥款,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會盡快展開《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當中會因應《香港2030+》研究的最終發展策略和其他相關因素,探討鐵路及主要道路基建的策略性布局發展,包括上述建議的南北方向鐵路和道路,以支援新界北新市鎮發展。在進行上文提及的新界北新市鎮規劃及工程研究時,我們會與運房局協調,處理好新南北方向運輸基建在兩項研究的銜接問題。

(三)及(四)根據《新界北初步研究》,新田/落馬洲樞紐的擬議發展規模為5.5萬人口、2萬多個房屋單位和8萬個職位。去年九月展開的可行性研究認為可更充分利用北環線和擬議新田站帶來的機遇,進一步增加房屋供應和容納人口。另從改善職住平衡角度,並考慮到樞紐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功能,以至落馬洲河套的創科發展和港深兩地未來人流貨流安排,研究會重新檢視樞紐內經濟用地的用途。我們會在明年初公布新田/落馬洲的初步土地用途時,一併交代建屋量和經濟用地的最新想法。

如上文所述,我們會爭取在明年展開其餘兩個發展區(即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新界北初步研究》建議該兩個發展區可容納20至30萬人口和13.4萬個職位,新增人口集中在新界北新市鎮。發展這個新市鎮須大幅提升交通和其他基建設施(如上述的南北方向鐵路和道路),其可行性需進一步研究。如技術可行和符合經濟效益,我們會在下一步進行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探討新界北新市鎮最高可容納入口。

(五)及(六)《新界北初步研究》粗略估計三個發展區發展用地約720公頃,超過一半是私人土地,餘下為政府土地。720公頃當中約200公頃為棕地,另有不少常耕農地(未有具體數字),收地清拆和安置補償開支有待確立發展和工程範圍後才有較確切的估算。

三個發展區須待完成研究和所需技術評估後才會建議土地用途的分布和進行改劃,故現行分區計劃大綱圖所顯示的是原有規劃用途。
 
(七)已完成檢視的160公頃棕地並不包括新界北新發展區內的棕地,而後者的土地用途會在新界北新發展區的研究作出檢視。
 
(八)就交椅洲人工島,我們二○一九年五月獲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支持撥款進行研究,並準備提交財務委員會尋求批准,以期盡快展開人工島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以及相關策略性運輸系統的可行性研究。正如《香港2030+》研究指出,香港需要兩個策略發展區滿足長遠土地需求。兩者的功能和挑戰亦有所不同。新界北的發展善用現有土地,提升鄉郊環境,但無可避免會影響寮屋居民、棕地作業者和農戶等現有土地使用者。另一方面,部分社會人士對人工島計劃有所關注,但填海是製造新增土地的唯一方法,由於無須清拆安置,工程時間亦較確定。此外,政府建議研究在交椅洲發展人工島,是考慮到該方案對香港未來所帶來的龐大公眾裨益,包括公營房屋供應、紓緩交通擠塞,以及增加就業機會等。換言之,新界北及交椅洲人工島並不是二選其一的方案。
 
註:新界北新市鎮包括香園圍、坪輋、打鼓嶺、恐龍坑和皇后山。

2020年10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05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