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五題:發展邊境地帶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克勤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答覆:

問題:

中央表示全力支持香港特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發展及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香港的邊界多年來發展滯後,與一河之隔、高樓林立的深圳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此外,港方邊境的設施有堆填區、墳場、廚餘處理廠等厭惡性設施,加上欠缺交通接駁,以致發展受局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改變現有的政策,不再在邊境地區興建或擴建厭惡性設施,並將現有設施縮小規模;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有否研究如何充分發揮邊境地帶的發展潛力,以達到與深圳「優勢互補」的作用,例如建設核心商業區;如有,詳情為何;及
 
(三)有否與中央及相關部委,探討香港如何利用邊境地帶的土地,參與大灣區的發展?
 
 
答覆:
 
主席:
 
正如行政長官過去多番強調,香港未來要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且連繫世界。當中香港和深圳這兩座毗鄰城市的關係尤為密切。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下,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規劃香港的空間布局時,我們會全力配合這些發展方針。事實上,在全港發展策略《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研究當中,建議在邊境地區發展「北部經濟帶」。經濟帶從西面的落馬洲一直延伸至蓮塘/香園圍,適合作科研、現代物流、倉儲及新興的行業,當中不少是政府早年經檢視邊境禁區土地後釋放出來的土地。上文提及的「北部經濟帶」,涵蓋現有七個過境通道,而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及《香港2030+》建議的新界北策略增長區都位處這條發展軸之上,兩項發展涉及約190公頃原本屬於邊境禁區的土地,稍後我會進一步闡述。
 
就問題的各個部分,經諮詢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後,我回覆如下:
 
(一)政府為着廢物和污水處理或殯葬設施等選址時,會根據一套專業及全面的準則找尋最合適的地點,進行環境、生態、規劃、交通等方面的評估,並且提出必須的緩解措施,以確保選址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而選址亦須通過相關的法定規劃或環境評估程序。政府沒有既定政策特意把這些設施集中在邊境地區;個別設施座落接近邊境的地區只是因為其地點合適。

位處新界北接近邊境的這類大型處理設施包括新界東北堆填區和正在興建的廚餘處理設施,它們主要用作處理來自新界東北的都市固體廢物和廚餘。廢物和污水處理設施不是新界北獨有,在其他主要地區都有不同類型的設施以應付區域性需求。現代化的廚餘處理設施都會採用全密封式設計,以及配備過濾及淨化空氣的設施,因此不會對附近環境構成影響。政府正逐步落實一系列的轉廢為能、減廢及廢物處理的措施,以減低以堆填處置廢物的需要。當位於石鼓洲旁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於二○二五年投入運作之後,亦會有助減少運送至堆填區的廢物量。

至於殯葬的設施,經過多輪的地區諮詢後,政府只會在沙嶺墳場現有範圍內興建擬議的靈灰安置所、火葬場和殯儀館設施。這項目現正分階段推展,其中靈灰安置所發展項目會於二○二一年完工,涉及工程費用超過18億元。
 
(二)及(三)在進行土地規劃時,我們會充分考慮如何善用邊境地區或跨境基建附近地點的地理優勢,以把握區域發展如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經濟機遇。就商業區而言,位於新界西部的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由於它可經過深圳灣口岸,方便到達深圳西部如前海,加上擬議的洪水橋鐵路站,我們會把這區發展為新界西部的商業中心區,提供超過200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及約75 000個商業就業機會。在新發展區的首批工程已經開展,目標是在二○三八年完成整個新發展區工程。

港深政府共同規劃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現在「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佔地87公頃,可以提供最多12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約科學園的三倍),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憑藉香港園區的地利優勢,園內企業得以利用深圳的強大生產設施進行大量生產,以及拓展龐大的內地市場,擴大發展規模及提升經濟效益。當局正向立法會就相關的建築及基建工程申請撥款,並爭取在二○二四年落成第一批樓宇。此外,當局會與深圳市政府展開研究在深圳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的安排,以釋放香港落馬洲管制站超過20公頃現時屬邊境禁區的土地作其他用途。

新界北策略增長區提出三個在口岸周邊的具發展潛力地區,即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文錦渡物流走廊,以及新界北新市鎮(涵蓋香園圍、坪輋、打鼓嶺、恐龍坑和皇后山),以善用這些地區能便利來往深圳及粤東地區的優勢。初步估計這三個具發展潛力地區共可帶來21.5萬個就業機會,以及25.5至35萬人口,涉及發展用地約720公頃。當局已就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開展可行性研究,我們會爭取明年為這個發展樞紐進行詳細設計,以及為其餘兩個具發展潛力地區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

為邊境地區進行規劃時,我們不會忽略毗鄰深圳的發展。事實上,兩地政府有不同的渠道就跨境交通、環保等事宜作交流。舉例來說,規劃署和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每年都會定期會面,就雙方的規劃工作交流意見。

多謝主席。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