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就二○二二年一月至三月賣地計劃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十二月三十日)就二○二二年一月至三月賣地計劃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在規定最低單位面積呎吋的時候,剛才提到考慮到資助房屋的安排而去制定下限為280平方呎,但目前公屋最細去到150平方呎,為何私營房屋會有這個標準?將來會否作出平衡,考慮增加公屋的最細面積?另外想問現在局限屯門這塊地皮,將來會否有時間表套用至較大範圍,甚至是所有的私人樓宇?此外想關注規定的單位面積大了,很難避免市場可能調高金額的問題,如何避免這個情況發生?會否導致市民反而更難上樓?或者會否考慮配合放寬地積比率去改善這個問題?
 
發展局局長:先回答你有關公營房屋的情況。其實(公私營房屋)是兩個市場,在公營房屋方面,我與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局長陳帆早前十月《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後出席記者會時已提及過,公營房屋方面因為要追上供應數量,但我們也盼望公營房屋將來可以做大些,例如平均能否將公營房屋做大百分之二十。我當時舉過一個例子,四人單位現在不足400平方呎,可否做大百分之二十至480平方呎呢?當時我們很清楚向大家解釋過,眼前是做不到的,為什麼呢?其實如果未來五年有的公營房屋,現在已在不同的建築階段,如果當中作出改動,完成的日期會更落後。我記得陳帆局長也說過,在第二個五年期進入規劃階段的,特別是在較後期間的項目,他們會考慮這樣做的,而我也說過在交椅州人工島計劃的土地分配上,我們已預了在交椅州的公營房屋,會較目前的平均大百分之二十。
 
至於一般人如果要買樓,我們對他們的影響會否很大呢?我們有考慮過,覺得是不會的。為什麼呢?因為現時在市區,即使是新樓,呎價三萬元以下,選擇還是有相當的,即約兩萬多元一呎。如果剛好以280平方呎計算,兩萬多元一呎,售價其實未達或剛剛達800萬。以目前的按揭指引來說,如果是首置,按揭成數可達八成甚至九成,所以我們不覺得會令市民在選擇上大幅減少。
 
你的另一個問題是有關其他土地的情況。我們今次在這幅土地實施最低面積的措施,如果順利的話,我們在未來的賣地表都會這樣做。我相信港鐵公司也會考慮跟從我們的做法。舊樓則是另一個情況,因為樓宇已存在,所以面積多少就是多少。
 
記者:請問為何政府有意限制最低單位面積,但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兩個項目不採用,反而屯門用地會首先採用這個限制?
 
發展局局長:其實市建局目前採用的標準高於280平方呎,我了解其新項目,如果以實用面積計算,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但化作實用面積,大概超過300平方呎。我們尊重市建局本身的考量,也不需要因為我們現在定了最低面積為280平方呎而將其本來的要求降低。
 
記者:局長,想問一問今次限呎的要求,其實當年都推過一些限呎的地,今次和當年的考慮有甚麼不同?以往都有些上限的要求,今次就沒有上限的要求,考量是怎樣?也想問今次屯門這幅地,之後的地皮如果都會把限呎放進去的話,是用280平方呎的要求還是依不同地皮的大小來考慮?今次以屯門的地皮做第一幅,其實考慮是甚麼?選屯門這幅地是大小問題,還是因為以往你們推過的屯門地皮,都看到發展商最後起出來的單位都只有200呎,是甚麼原因要選這一幅地?
 
發展局局長: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屯門這幅地我們覺得適當,因為它的單位數目多,一個項目有超過2 000個單位。以往有一些經驗,如果我們沒有限制,可能開則會較小,如賣地的時候我們沒有限制,之後會難去處理,因為已投了標、付了地價,所以這個地皮我們覺得適當的。未來的地皮,我們都覺得這個數字——除非市場告訴我們這個數字很有問題,否則我們會有穩定性。如果有個別項目,例如一些低密度住宅,這個要求都不會影響,本來他們就是要開如2 000平方呎、3 000平方呎的則,即使我們有此要求對他們也沒有負面影響。
 
你第一個問題,是二○一一年的時候,兩者比較,當時是頗不同的,是不同時空。二○一一年當時,其實是倒轉的,當時有限單位最大面積,我沒有記錯的話,某些樓盤是不可以超過60平方米。當時其實想將單位供應做多些,與今次我們希望回應香港人希望「住大啲」的訴求頗不同。如果你看當時,還有另一種做法,就是上下限都定的,例如下限不低於35平方米,上限不超過40或45平方米,我們覺得這樣管得太過死板,所以我們覺得,在目前考量當中,定26平方米作最低面積是適當的。
 
記者:想問一問今次將最低面積下限納入賣地條款裏,其實預計對地皮招標反應有甚麼影響?會不會有機會增加地皮流標的風險?
 
發展局局長:我們覺得風險未必很大。因為如果你看過往數據,數據提供了給大家,過往五年,小於280平方呎的供應,新住宅樓宇來說,只有大約百分之十三,所以影響應該不是很大。反而我們定了遊戲規則的時候,對地產商來說便很清晰,他們不需要擔心如自己這樣開則,一些行家卻開則很小,會不會他們「着數」了。基本上我們覺得是level playing field,是公平的遊戲規則,而定出來的我們覺得亦有其合理性,這我不重複了。所以我們不覺得對地價種種會有大的影響,也不覺得會增加流標的風險,但當然到招標時看看如何。
 
記者:280平方呎的水平是基於多少人的家庭而定?一人家庭、二人家庭還是三人家庭?如果是二人家庭,除開每人140平方呎左右,與你們之前提過,大概每人人均161平方呎居住空間還要小,是如可釐定的?
 
發展局局長:不是這樣的一個概念,剛才我們說,為何我們覺得280平方呎是適當,我很快重複一下,如果你看安達臣道的首置項目,我們定了250平方呎,而在置業階梯,安達臣道的首置項目有資助性,而在屯門這個是純私人項目,在置業階梯可以說是較高的,所以面積做大約百分之十是合適的。另外,如果你看數據,過去五年,較這個面積小的,有大約百分之十三的私人住宅項目供應,所以我們覺得,如果再定細一點,其實可能沒甚麼意思了,因實際影響不大。
 
另外,你剛才提到的是平均數,那是另一個概念來的。如果你看《香港2030+》(《香港2030+:跨越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因為香港的情況就是,有些朋友會住大一點,有些朋友會住細一點,那是完全另一個概念,亦有住在公營房屋的朋友,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政府賣地或港鐵項目,我們過往說的納米樓,可能細過200、210平方呎的單位,過數年便會絕跡。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適當安排。但不要將這與平均數拉在一起說,因政府不會限制每個單位住多少人。
 
記者:想問關於東涌商業地,因為上一次都流標,今次在招標條款上會否有甚麼不同?如寫字樓和商場樓面會否調整?如果不幸今次都批不出,會不會考慮轉作住宅用途?
 
發展局局長:我們有調整的。記者朋友都很「熟書」。我們今次基本上在以下方面會做一些調整:在用途上會比較多一些,例如以往data centre,一些數據中心,以往是不可以的,現在講明是可以的;另外在上次來說,我們要求作辦公室和商場的比率,辦公室是高一些的,今次調校讓中標者可以選擇的比例多一些。詳細的情況待出標的時候會看得到。如果萬一再流標怎樣,一般我不會現在揣測,我們推售地皮時,是樂觀、充滿信心,希望做得到的。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21年12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21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