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交椅洲人工島項目階段性公眾參與活動

發展局今日(四月二十七日)總結交椅洲人工島(人工島)項目的階段性公眾參與活動。
 
發展局聯同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就人工島項目四個範疇(包括填海範圍、概括土地用途、策略性運輸基建及可能融資選項)的初步建議,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並隨即展開這一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
 
截至今年三月三十一日,這一輪公眾參與活動在展城館、東涌社區聯絡中心、中西區、離島區、元朗區、屯門區及荃灣區十個地點舉辦展覽,錄得合共約16 000人次參觀。此外,局方共舉辦了30多場簡介會,與1 700多名相關地區和界別的持份者以面談或網上形式交流。項目的專題網頁錄得超過二萬次瀏覽。
 
研究團隊透過多個渠道,包括展覽場地、網上意見表格、電郵、電話、傳真、郵寄,收到約7 800份公眾意見,當中有60多份來自團體或組織(包括專業學會、智庫、商界、建造業、環保團體和關注組織等)。在約7 800份公眾意見當中,約六成表示支持項目,認為有助增加土地供應、完善策略運輸網絡,並認為建議填海範圍及三島設計已考慮環境及工程可行性等相關因素。
 
而反對項目的佔約兩成半,主要關注人工島對環境生態及公共財政的影響。餘下約一成半並沒有明顯立場,只就不同範疇表達意見及提問。
 
研究團隊於30多場簡介會上收到很多正面和具建設性的意見,當中大部分意見認同項目可提供土地,有助增加房屋供應及香港整體發展,亦能完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
 
此外,研究團隊亦持續從其他渠道如媒體報道、社交媒體等,了解公眾的看法。團隊閱覽了約180份相關報章專欄及社評,約有110份表明了立場,當中約六成表示支持項目,主要認為項目有助提供土地,緩解房屋短缺,為香港經濟及商業發展帶來好處;表示反對項目則佔約四成,主要關注成本控制、項目對公共財政的影響和經濟效益。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人工島項目填海造地1 000公頃,是香港未來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行政長官近日強調香港要追時間、追結果和追前列。造地發展一定要放眼未來,我們要有充裕的土地才可以有條件制定政策改善市民生活和工作空間,發展優勢產業,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她續說:「發展人工島的構想自二○一一年起經過多年討論醞釀,並於二○一八年經大型公眾參與活動後,成為其中一個土地供應優先選項,政府繼而開展規劃及工程研究。我們不應再停留於討論推展與否,而是集思廣益,探討如何把項目做好。」
 
「我們欣悉今次公眾參與活動接獲的意見大部分表明支持交椅洲人工島項目,這份支持固然鼓勵我們把工作做好,但無論是支持或反對,社會各界表達的意見和關注都有助我們深化研究。我們期望社會眾志成城,共同推展這個可以為香港帶來重大經濟及社會效益的造地項目。」
 
根據初步歸納收到的公眾意見,有提及填海範圍的約佔四成,提及概括土地用途的約佔五成,而提及策略性運輸基建及可能融資選項的分別約佔三成。當中部分意見同時有觸及不同範疇。
 
就填海範圍,當中意見包括認同三個島嶼的建議填海範圍,亦有關注填海會否對海洋環境、水流和水質造成影響,以及海岸抗禦措施能否應對氣候變化。
 
就概括土地用途,當中意見包括認同人工島有助提供土地,緩解房屋短缺,但亦有對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的規模、商業可行性及產業發展方向存有疑問,以及認為有需要檢視房屋供應量和公私營比例。
 
策略性運輸基建方面,當中意見包括支持人工島擬議的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及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認為可打通全港策略性交通網絡,便利新界與市區之間的連接,以及緩解現時往來市區道路的擠塞情況。另有意見認為運輸基建需配合首批居民入伙,關注工程期間及完成後對堅尼地城及屯門一帶的現有海濱空間、社區設施和交通網絡的影響。
 
至於可能融資選項方面,當中意見包括認同值得考慮以公私營合作的融資選項推展項目,但亦有意見表示擔心人工島建設對公共財政造成影響,對工程成本估算及控制有顧慮,以及認為經濟效益評估傾向樂觀。
 
工程團隊將會就公眾關注的環節細化建議,深化人工島發展方案。隨着研究繼續深化,往後會在不同階段(包括各個法定程序進行期間)設有公眾參與的環節。政府的目標是在今年內就交椅洲人工島及連接人工島的策略性道路開展環境影響評估的法定程序,並在二○二四年展開詳細工程設計及土地勘測。待進入更詳細的工程設計階段,屆時會有更好的基礎提出如何分階段推展及按發展時間表作出全面的造價預算。
 
與此同時,政府與六大專業學會組成的平台早前已展開工作,並即將就涉及人工島的可持續設計及生活社區規劃兩個議題各成立工作小組作深入討論,集思廣益,提出建議,務求令人工島的設計更具創意。
 
這一階段公眾參與的詳細報告將於整理後上載至項目的專題網頁(www.centralwaters.hk/tc/)。
 

2023年4月2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0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