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檢視工程審批流程及統整建造標準,善用創新技術減省建造成本和時間」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二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劉國勳議員動議的「檢視工程審批流程及統整建造標準,善用創新技術減省建造成本和時間」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首先感謝劉國勳議員今日提出的議案,以及盧偉國議員、黃國議員及龍漢標議員提出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就工程成本管控和其他精簡程序的建議與各位議員交換意見。
   
  首先,我想先談談劉國勳議員在議案措辭提出香港在《國際建造成本指數2023》全球排名第八的情況。發展局一向關注建造成本問題,而工務工程成本管控一直是我們其中一項重點工作。事實上,在二○一六至二○二○年間,香港在剛才提及的《國際建造成本指數》的排名曾經在全球前三名內。過往數年,發展局推出多項策略性措施,並與業界協作,從而在工程成本管控方面做到一點成績,全球建造成本排名亦向下有所調整。當然,我們會在這方面繼續努力。
   
  在項目成本表現方面,政府工務工程項目的表現其實保持良好。容許我以一些數據給各位一些概念。在二○一三/一四年至二○二三年這10個立法年度,財委會(財務委員會)合共批出約550個甲級工程項目,撥款總額約9,700億元,至今只有其中百分之三,即16個項目需要向財委會申請追加撥款,所涉款項約百分之六,即571億元。
   
  此外,如果我們從結帳,即「埋單」角度去看,過去這10個立法年度有534個甲級工程項目完成最後結帳,原本這些項目的核准預算總額約1,720億元,最後結帳的總開支低一些,約1,530億元。換言之,雖然有個別項目需要向財委會追加撥款,但其他項目的盈餘足以彌補超支項目的追加撥款,仍有約190億元餘額。即是說,最終所有項目的總開支,包括追加撥款的開支,為原核准預算的百分之九十。這些數據都說明政府有能力好好掌握項目的表現和開支。
   
  事實上,香港的工務工程項目表現在國際上獲得相當好的評價,例如牛津大學傅以斌教授,他是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的權威,曾經把香港工務工程項目與其他地方包括加拿大、丹麥、荷蘭、瑞典和英國工程項目的表現作出比較,結果發現我們推展工務工程的機制和成本控制措施較其他地方為佳,工務工程出現超支情況的機會遠比其他地方為低。
   
  在具體的項目管控政策方面,發展局於二○一六年六月成立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於二○一九年將這個辦事處升格成為項目策略及管控處,透過推行不同措施,加強項目管控,以提升基建項目工程的表現。
   
  管控處的做法是由項目立項開始進行審視,定期檢討和跟進,從而由詳細設計至申請撥款各個階段,全程監察項目的發展。自成立以來,管控處已審核約550項總值約12,000億元的工程項目,並以「目的為本、實而不華」的原則優化項目設計,配以策略性措施,為政府減省了逾1,900億元的潛在工程成本。這些工程大部分已順利開展,部分亦已到達施工後期。我們有信心這些項目不會出現嚴重超支或延誤的情況。
   
  在系統設置方面,政府於二○一八年成立一個由發展局領導的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陸續檢視發展項目涉及的各個審批程序,以及理順各個部門之間與發展相關的規定。督導小組不是獨自做工夫,而是與業界有對接溝通,具體而言,在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之下增設了一個專責委員會,提供一個正式渠道讓業界與政府商討精簡行政審批程序事宜。此外,發展局及各部門亦經常與各業界組織會面交流。
   
  自督導小組成立以來,我們已推出多項與發展相關行政審批程序的精簡措施。以近年為例,我們在過去兩年推行了六項措施,涵蓋一般建築圖則的審批、發展項目有關樹木保育及移除的審批、規劃許可附帶條件的釐定、政府發放收地補償前的業權查核、停車場樓面豁免安排,以及以更簡便的方法對已獲規劃許可的發展計劃作出修訂。當中樹木保育及移除方面正正是引入劉國勳議員剛才提及的專業人士自行核證安排,業界反應相當正面。
   
  發展局在二○二○年年底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以專案專辦形式,協調部門以加快私人住宅項目的發展審批。其後,辦事處的職能擴展至包括大型商業項目,並為受政府項目影響的棕地作業經營者在覓地重置業務方面提供一站式的諮詢服務。
   
  主席,我期待在往後的辯論中聽取各位議員的意見,稍後再作回應。多謝主席。
 
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4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