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談拍賣政府土地(只有中文)

以下為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五月十二日)就拍賣政府土地及市區重建策略檢討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昨日賣地反應冷淡,有指是地產商對政府不滿,你對此有何回應?另外,會否調低即將拍賣的粉嶺土地的價格?

發展局局長:發展商對我們公開拍賣土地的反應,我不方便揣測,亦不知道他們在想甚麼。但對政府來說,昨天我們公開拍賣東涌的住宅用地,是正常以市價賣了政府的土地。我們曾經講過,我們在售賣土地方面是市場主導的,但由於土地收入是政府重要收入的一環,我們不會賤賣土地。土地賣出一定要「到價」,所謂「到價」是要達到由我們專業測量師評估的市場價格。市場價格並非是成功勾出土地那天的價格跟覑便不會調整,每一次公開拍賣的早上,地政總署的專業測量師會再按市場的情況作一個市價。昨天的東涌土地,我們是「到價」賣出的,所以對我們來說是順利賣出了土地。至於有多少人競投,氣氛如何,這是市場的反應。但我可以同大家講,昨天東涌賣地的結果對於特區政府優化土地供應以滿足房地產市場需求的決心及計劃沒有改變,換句話說,本月、六月及七月,我們仍然先後有三次公開的土地拍賣。在財政司司長預算案演辭中提到一方面以「勾地表」、市場主導來提供土地,但優化措施包括政府會主動推出土地拍賣,在選擇了的六幅優質土地中,我們現時定了會於六月及七月分別公開拍賣何文田和山頂兩幅土地,換句話說,我們仍有四幅土地會按情況推入市場。

記者:是否認為地產商聯手造價?另外,有議員要求盡快公開拍賣土地,對此有何回應?

發展局局長:今年二月財政司司長說我們一方面仍然以「勾地表」、市場主導,但我們亦有主動性。財政司司長在四月時表示會於六幅土地中挑選兩幅,分別於六月及七月公開拍賣,所以暫時這優化土地政策會繼續下去。至於發展商投地時候的策略,正如我剛才講,這是他們自己對市場的決定,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土地估價的工作是非常專業的,故此我們一直指出專業估價的工作要堅持下去,八折申請勾地亦要堅持下去。

記者: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建議「樓換樓」措施,有重建戶批評沒可能可以「樓換樓」,因為新樓太貴,七年的差額實在太大,你們會否作出修訂?

發展局局長:我在此首先重申,今次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提出,往後在市區重建項目中,為業主尋找「樓換樓」,是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這並不是要增加補償,因委員會及社會上很多意見均認為,當年經立法會決定,以同區七年樓齡補償收購的舊樓的水平是合理的,但這幾年的經驗是,業主指沒有選擇,除了現金外,是否可以有機會讓他們返回原本的社區居住。所以今次提出「樓換樓」這個另外的選擇方案,一定是建基於同一套的補償水平,即是同區七年樓齡。

大家不要忘記,市建局(市區重建局)進行的重建項目,其實是用納稅人的公帑進行舊區重建,所以補償的合理性是要面對廣大市民,不單是受影響的業主,所以合理性一定要有廣泛的應用。我們不能夠因為某一個重建項目重建的價值較高,或地積比率較大,便給予更優厚的補償,而另一個項目,例如土瓜灣馬頭圍道,是虧本的項目,但市建局仍需要進行重建,如我們用另一套補償,這是不可行的。

對於業主認為無論是市建局的同區七年樓齡,或加上我們今日設計的「樓換樓」的選擇,亦認為不是最理想的方案,今次市區重建策略提出了更多元化的重建模式,便是可以由業主聯合自行提出重建,除了可以找市場上專業的顧問協助,我們亦建議市建局可扮演促成者的角色,提供專業的顧問服務,讓他們重建。在這情況下便不涉及七年樓齡,甚至不是舊樓換新樓,如重建價值很高,像今早我聽到電台節目,本來只有六個單位,但日後可建五十個單位,故業主不應只取回一個單位,那些由業主自發,經市場機制進行的重建項目,重建的利潤由業主分攤。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重建模式。多謝大家。



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5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