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就市建局工作的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六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上,就市區重建局工作的發言:

主席、各位委員,我很高興今日與市區重建局向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一年一度市建局的工作。

文件已詳細交代了市建局連同其策略伙伴香港房屋協會合作展開了這38個重建項目及4個保育與活化項目的進度。

在過去一年,市建局仍然繼續採用「4R」業務策略,更新舊區。由於隨我們在二○○八年七月啟動了「市區重建策略」檢討,而這工作雖然進入了尾聲,但尚未完成,故此在重建項目方面,我們與市建局的默契,仍然是整固期,並不是大力推動各區重建的時期,因可能在「市區重建策略」內會有一些新的做法。儘管如此,大家可以看到,在過去12個月,市建局在一些廣泛的社會事務上,亦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例如在一月底,在馬頭圍塌樓事故發生後,市建局在很迅速的時間公布了在馬頭圍道塌樓地盤和附近春田街的樓宇進行重建。至於在復修方面,剛才我們說的「樓宇更新大行動」,市建局是一個重要的執行機構,並承擔了1億5,000萬元的款項。在活化方面,市建局除早前的活化項目外,亦回應了行政長官提出的保育中環項目,市建局肩負起中環街市的活化工作,將它打造成「城中綠洲」,亦為此成立了「城中綠洲社區諮詢委員會」,積極開展了有關的諮詢工作。此外,即使在賣樓方面,亦配合了房屋及運輸局的最新政策,市建局亦進一步規管其重建項目的樓宇銷售和照顧用家,推出了8項化的售樓措施。

隨「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即將完成,在二○一○至二○一一年的業務報告,大體上仍是鞏固期,即繼續進行已開展的項目,及剛才說的新增加的項目,市建局亦會開展少量規模較細的重建項目,當然會加強樓宇復修計劃,特別是我們會注入額外的5億元進行「樓宇更新大行動」。

今日或許不是一個討論「市區重建策略」下市建局的角色及各方面工作的機會,因為在七月十日本委員會會召開特別會議,聽取公眾對第三階段文件的意見,特別是10個初步取向,包括「樓換樓」,及市建局擔任促成者的角色。我屆時會親自出席,聆聽公眾就我們最後階段發表的意見。

今年,一年一度的報告有一個特色,亦為了提高市建局的透明度和加強問責性,我們在今次提交的市建局年度報告文件中首次公開了市建局8個已完成項目的財務資料。今次公布了,我們以後亦會公布,每一次隨市建局完成了一個項目,我們會在適當的機會或在年度報告中,報告在當年完成項目的財務資料。今次公布的8個項目中,有6個是由市建局前身,即土地發展公司開展,因此其財務安排與市建局開展的項目是不同的,只有兩個項目是由市建局開展,亦已完成了。所有8個項目在未攤分間接成本(員工或其他行政費用)前均錄得盈餘,總數是20億元。但就這8個項目的20億元盈餘,我要作三點說明。第一,大家會留意到,這些重建項目往往歷時多載才可完成,期間物業市場已經過百般波動及變化。因此不能以多年前的收購價與今日發展的價格作直接比較,而有盈餘的狀況亦並非一定可永遠持續,個別項目的損益是按市場狀況而變化。第二,今次的盈餘數字,是考慮到市建局成立後,政府向市建局重建項目提供的支援,除了分階段注入100億元資金外,另一個財務支援是政府對市建局的項目,會豁免收地價,這是特區政府對市區更新很大的承擔。因此,市建局在項目中賺到的錢,很大成分是來自政府免收地價,從而令市建局可透過盈餘進行更多重建項目,及一些不賺錢的項目,包括保育、活化及復修樓宇。在這8個項目公布的財務資料,亦有透露政府豁免收地價的數目。在這8個項目中,由於只有2個屬於市建局的項目涉及豁免地價,是2億元,因前土發公司需要補地價。

另一項資料,稍後張主席亦會詳細述及,自市建局成立至今,共做了14份地契或土地交換,而累積豁免地價高達45億元,這等於政府投入了市區更新的承擔。附件4中詳細解釋豁免了的地價,如各議員有興趣,待會我亦可解釋。

第三個最重要的表明,是在重建項目中得到的盈餘或收益,其實會令市建局可繼續推展一些預算會虧損的重建項目,包括馬頭圍道的重建項目,及一些沒有收益的項目,包括復修樓宇、保育及活化,才可以維持可持續的市區重建的策略。所以今次首次發放這些財務資料,要作出上述說明,幫助各議員了解情況。

主席,請容許我邀請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先生向委員再深入匯報市建局過去一年的工作。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5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