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完善樹木管理制度議案辯論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為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六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完善樹木管理制度議案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由於我剛才的開場發言相當長,我現在只會具體回應幾點,特別是新提出的看法。
第一,對於要研究成立樹木法,我今日的立場是清晰的,我再讀一次我的立場,我會認真考慮開始研究立法這個課題。事實上是有少許改變,因為我覺得施政不外乎要因時制宜,作為問責官員,我要不斷審視最新情況而作出積極回應。
余若薇議員可以放心,在任何研究課題中,不可能避免研究發牌這問題,正如議會最近在審議《升降機及自動梯(安全)條例》,其實大部分修訂都是關於人,如何可以保證在不同層次的承建商、工程師及工人都有一定的水平,以幫助我們保障升降機的安全,所以我認為余若薇議員特別重點提出的兩個課題,將來都會一併研究。
如果各位議員認為過去的努力能游說我就立法的看法,我現在想大家易地而處,讓我游說一件事,就是關於陳淑莊議員說有兩個課題大家都有共識,一個是立法,一個是統一獨立的機關。我對於成立統一獨立的機關處理香港的樹木管理問題非常有保留,希望議員再給我機會解釋。
事實上我們現時用的組織架構是集中領導,但綜合分散來管理。因為樹木非常多,以及樹木畢竟是每個管理部門轄下的服務單位、設施或資產的一部分,我不能將它管理的設施或資產的一部分抽出,交給另一個部門管理。而這一種模式,在香港的斜坡安全是行之有效的。過去三十多年,我們正是用這集中領導、綜合管理的模式去保障香港的斜坡安全。今日香港斜坡管理的工作舉世知名,亦有賴這種架構。我們的集中領導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負責,簡稱GEO,但所有管理工作都是交由相關部門由它們管理自己的斜坡。但這集中的領導有責任訂立清晰的指引,以及給予專業知識和其他方面的協助,讓這些管理部門能夠做好份內的工作。我們亦要透過這集中領導做培訓工作,提升和海外專家交流的工作。如用潘佩璆議員的行醫比喻,我們需要每個部門、每位接觸樹木的人員像家庭醫生一樣,應有最基本的知識照顧「病人」,照顧樹木,並識別究竟這些樹木,即「病人」,在甚麼時候需要更專業、專門、專科的醫生來解決問題。不過最終,再以行醫這比喻,最重要是有心,如果只有技術官僚的知識,而無心愛護樹木,或許也是徒然。
另一個我想回應的是關於綠化總綱圖和陳偉業議員提及的品種及主題等問題。其實我們吸收了在市區做綠化總綱圖的經驗,將它引進新界,或在市區做其他綠化工作,都是依循這幾方面。第一,是彰顯各區的特色,更加主題化,更配合當區其他本土文化,而需要做甚麼綠化或種植工作,亦會更鼓勵我們的種植部門採用本地的品種。今日發展局轄下有關優化城市的工作,其實為我們提供很多綠化空間,例如維港兩岸的海濱工作;在新界鋪設一百一十公里的單車徑;斜坡安全的工作,如果大家到大嶼山嶼南道,整條道路除了鞏固斜坡外,還做了很重要的綠化工作,亦有綠建的工作。在一些新的綠建大廈內,我們亦會引入綠覆蓋率和綠化工作,以至我們文物保育的工作,亦提供了很多綠化的空間。
第三點我想回應的是較宏觀的規劃工作,甘乃威議員希望我們除了做綠化種植外,亦要看看休憩空間和綠化地段。事實上,目前在香港大概一百二十三份分區計劃大綱圖或需要發展批許的DPA地圖(發展審批地區圖)中,「公共空間」(Open Space)的地帶有二千九十六公頃,而「綠化地帶」(Green Belt)更加多,有一萬五千五百五十六公頃,所以基本上能符合城規會的城市規劃準則下,希望做到每十萬人有二十公頃這類休憩用地的要求,除了中西區和灣仔區。但中西區和灣仔區的市民亦不需要擔心,隨中環第三期填海和灣仔第二期填海完成後,絕大部分填海得來的地方都會用來做休憩空間,也會是綠化區供市民享用。
為何我要在今日結束發言時提及規劃,因為我最近聽到由於大家覺得房屋供應的土地非常緊拙,最近聽得較多的意見是不要做那麼多綠化工作,甚至有些人在打郊野公園的主意,要劃一些郊野公園出來建屋,或增加很多土地的發展密度,正如劉秀成議員今日在另一個辯論上說我們的發展密度偏低。這正反映香港是很多元化和發展變化很快的社會,所以我希望日後在其他的討論,例如在剛展開的在維港以外填海和岩洞發展的討論方面,希望大家給予我們理性討論的環境,為香港各方面土地的需要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
多謝主席。
完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08分
返回
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