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在回顧文物保育工作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

以下為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六月十四日)在回顧文物保育工作的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早晨。今早我們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發展局負責文物保育工作已經到了我五年任期的尾聲,所以藉此機會向各位回顧我們的文物保育工作,另一個是我們有一個社會議題需要處理,就是舊中區政府合署的未來發展。所以今日可能會用多一點時間講解,稍後大家可以就整體的文物保育工作或這項目提問。

大家也記得在二零零七年行政長官的第一份《施政報告》,當時有這番說話,認為我們要建設優質城市,文化生活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進步的城市亦必須重視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歷史,以至自己與別不同的城市生活體驗。他亦提到近年香港市民表現對本身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熱愛,認為我們應該對此加倍珍惜。我相信當時行政長官腦海中所說的近年香港市民表現出對本身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熱愛,或許也是受到當時一些社會事件的影響,包括在二零零六年和二零零七年有關拆卸天星碼頭鐘樓和皇后碼頭以興建中環灣仔繞道的一系列事件,是有這背景的。大家也記得我上任的第一個月,亦要親自處理皇后碼頭事件,當時亦到了現場與保育人士對話。

在那星期日,即二零零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在皇后碼頭的公開論壇,我有一些發言。其中對於那次組織保護皇后碼頭的「本土行動」朋友,我當時也有表揚他們,認為他們已將我們的文物保育工作推前了一大步。其後在八月四日,我發表了《香港家書》,當中我明確地表示了「發展為先」這個硬道理可能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作為發展局局長,這五年我要履行的職責是平衡保育和發展,確保兩者互不對立。當時我也承認這項工作是相當艱巨和富挑戰性,對於我個人的能力是一個考驗,對於施政以人為本和很重視公眾參與的這一屆,即第三屆政府,是一個承諾。我當時亦表示願意和全港市民一同解決一些複雜和具爭議性的保育課題。五年回顧,原來這些具爭議性的保育課題也不少,現在就與大家一起回顧這一系列的爭議課題。

第一個當然是我上任不久後發生的,我們需要拯救景賢里。當日在很快的時間內,在古物諮詢委員會支持下,將景賢里宣布為暫定古蹟,日後發生的事情大家也很熟悉,我也不詳細說。

第二個或許比較少人注意,但也是大概在那時候發生,其實也相當富爭議性,就是本來為了市區重建的項目,我們需要拆卸一半的太原街露天市集,不但影響一些商戶和商販,亦會影響整個太原街和交加街露天市集的本土氛圍,我們亦成功全面保存了太原街的露天市集。同樣亦在灣仔區的,是當時灣仔街市需要全幢拆卸,作為一個市建局和發展商項目的最後一期,透過我們促成市區重建局和發展商達成協議,採用主體保育的方式,保留灣仔街市最重要的部分。

接是將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本來作為高密度發展的住宅地剔出了勾地表,活化成標誌性的創意中心,現時改裝工程已經進行中,將會成為「原創坊」,為本地和海外的設計師提供創意和展覽場地。

接亦是在灣仔,我在上星期啟動了的藍屋建築群,以「留屋留人」的方式來回應市民的訴求,以這方式活化灣仔的藍屋建築群,這亦成為日後的保育項目「We嘩藍屋」。各位如有參加上周日的開幕典禮,亦會感受到那種社區文化的網絡。

另一個政府不出售的勾地表項目,就是位於中環的中環街市,我們亦將它剔出了勾地表,活化成為「城中綠洲」,讓市民去享用,交予市建局執行。另一個市建局的項目是上環永利街,亦是全面保留,現在市建局成功收購了的永利街單位,已經改裝成為小型單位,將會租予一些大學和文化藝術機構使用。

至二零一零年十月,我們就中區政府合署西座的重建展開公眾諮詢,稍後有一節我就會詳細交代現在的最終方案會如何做。

去年一月,有個近似景賢里的個案,需要我引用法例下給予我的權力,將它定為暫定古蹟,何東花園的最新情況,我昨日在立法會亦交代了。

處理了和回顧了這麼多具爭議性的保育課題,我想向大家交代過去五年我們致力推動文物保育工作的成果。第一,正如很多立法會議員時常希望,任何的工作都應該有一個清楚的政策去支持,所以早於二零零七年十月,即當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文物保育,我們差不多在同日便公布了新的文物保育政策聲明。大家要留意,這個政策是一個相當平衡,亦兼顧了各方面考慮的政策,要求我們以適切和可持續的方式,因應實際情況對歷史和文物建築,以及一些地點加以保護、保存和活化更新,主要是希望讓這一代和我們的子孫可以享用。但在落實這項政策時,應該要充分兼顧數方面,包括關乎公眾利益的發展需要、尊重私有產權、財政的考慮、跨界別的合作和持分者,以至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所以稍後我們談政府合署西座時,希望大家也可以此政策聲明作參考。

第二是我們成立了專職的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聚焦一站式地處理香港的文物保育工作。第三,在短短的五年間,我們多宣布了十九項建築物或地方成為香港的法定古蹟,令香港今日的法定古蹟總數達一百零一項。第四,我們又確立了行政評級的機制,這評級並沒有法律基礎,是行政手段,但我們亦很重視這工作,所以早前經過專家建議的一千四百四十四幢的建築物,古諮會很努力地做公眾諮詢和將它確立下來。到目前為止,有九百零九幢的歷史建築獲得評級,有一定數目是完全沒有評級的,還有一些是仍然未處理。大家也記得一級、二級和三級的歷史建築評級,是各自有相應的保存和保育的方法。

為了防止基建影響歷史文物,我們早於二零零八年和二零零九年制訂了文物影響評估。在二零零八年一月一日開始,所有由政府部門做的基本工程項目,均需要在計劃階段研究該基建會否影響具有歷史和考古價值的地點和文物建築。在這數年間,已經有二千六百項的基建工程通過了文物影響評估的機制,但絕大部分其實在工程範圍內也沒有文物存在,最終只有三十一個項目需要進行全面的文物影響評估,以研究對於該歷史建築有沒有影響,如果有,應該如何減低它產生的影響。

對於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特別參考了景賢里這個案的經驗,我們覺得要建立監察機制,當私人業主真的要拆卸或改動他們的歷史建築時,我們可以馬上採取行動。所以我們在二零零九年訂立了這個內部監察機制,要求相關部門,例如屋宇署、地政總署和規劃署,當它們得悉或接獲有關的申請或查詢時,可以通知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以採取有關行動。事實上,何東花園這個案便是透過這機制,當我們知道業主已經申請拆卸何東花園時,我們便馬上採取跟進行動。

最近屋宇署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顧問研究後,出版了一本手冊,這手冊對於我們日後活化歷史建築的工作是非常有裨益。大家也知道,舊建築物要符合新建築物的條例要求是有一定困難,例如走火通道、樓梯、無障礙通道等,方方面面也是困難的,所以屋宇署考慮到這點,推出了這本《2012年文物歷史建築的活化再用和改動及加建工程實用手冊》,基本上是以實用的解決方案,或一些替代方法,令這些文物歷史建築進行工程的時候,既能符合有關安全及生,亦可保障歷史建築物的特色。投影片中這段英文字的引述來自香港大學建築保育課程主管,他認為這是非常好的消息,有助日後活化歷史建築的工作。

當然這數年來最令人矚目的是這些項目,因為最終市民希望能夠進入參觀或使用這些歷史建築,所以我們都花了很多精力做活化歷史建築的工作,為這些歷史建築注入新生命,給大眾享用。現在已完成或正進行的共有十八個活化項目,涉及超過五十億元的投資,分別來自特區政府、市區重建局和香港賽馬會。

完成了的三項項目,大家應參觀過,包括北九龍裁判司署的薩凡納藝術學院、由大澳警署變成的大澳文物酒店和雷生春堂。另外,本月稍後有饒宗頤文化館,就是前荔枝角醫院的平房,會化身為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會在本月內由行政長官親自主持開幕。現在我們還有四個項目正進行評審,包括景賢里、虎豹別墅等。除了「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其實我們還有中區警署建築群,這大型保育項目由香港賽馬會負責,當然還有剛才我們談及的「原創坊」項目。

另一個五年努力的成果,是我們很積極建立國際認同,所以這數年來我每次外訪,都和這些海外機構會面,大家都認同文物保育工作,一起合作。有了這些基礎,在二零一一年十二月,由行政長官主持開幕的文物保育國際研討會,將我們文物保育的工作與國際機構分享。我剛才說過,除了「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外,我們還有數個項目,包括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變作「原創坊」、香港賽馬會進行的活化項目「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市建局負責的數個項目,中環街市、茂蘿街變身為動漫基地,以至上海街戰前有騎樓的唐樓,均是由市建局負責保育的項目。

在保育屬於私人業權的歷史建築,這數年來最矚目的當然是景賢里的換地安排。但除了景賢里外,另外還有五個個案,我們成功透過提供經濟誘因將它們保留下來,保留的方式有時是全面保育,像景賢里;有時是部分拆卸;有時是讓它們在保育的同時,可爭取有發展空間。所謂經濟誘因,是我們沒有動用納稅人的一分一毫,經濟誘因的形式是以規劃和土地的方案來做,包括換地、放寬地積比率、提高建築物的高度或地積比的轉移,這數種慣常方法,我們在香港這六組項目內都有用過。

有些歷史建築沒有活化空間,如教堂、祠堂、書室等,所以我們很樂意為這些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提供維修資助。以前的維修資助局限於法定古蹟,因為既然政府訂定了法定古蹟,便有責任為其提供維修。但現在的維修資助適用於非法定古蹟,只要是評了級的,都可以申請每宗高達一百萬的維修資助。我們已協助二十二幢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進行維修,另外有十二宗在處理中。

當然大家亦記得在政策聲明中,我們很重視公眾參與,所以這五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公眾參與和加強市民對保育的興趣。在多個項目的開放日、導賞團,我們估計有超過三十萬人次在這數年間曾參加我們舉辦的歷史建築開放日和導賞團。

在國際上除了建立我剛才說的國際認同,香港亦屢獲殊榮。在這五年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我們取得五項,分別是薩凡納藝術學院、香港文物探知館、小香港Little Hong Kong項目、伯大尼修院,以及浸會大學使用的視覺藝術中心,令香港自二零零零年有了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我們在區內相當不錯,共取得十三個獎項。

完結了這五年工作的回顧,現在我和大家談談中區政府合署的方案。這是兼顧保育和發展的方案,我們方案的主題,是希望為中區政府合署或舊中區政府合署開展新貌,主題是回復綠色中環,所以大家看到的模型,可讓大家更立體地感受我們為中環,特別是中環的上部分,開拓另一個相當優閒的綠色空間。

先談談這用地,大家都知道中區政府合署位於中環核心商業區,東座、中座、西座分別建於五十年代,西座最遲建成,於一九五九年興建。這用地很特別,它的北西和西面本身已有高層現代辦公大樓,包括雪廠街一帶或皇后大道中,以至豐銀行,都在它的北面。南面和東面主要是低矮的歷史建築和綠化用地和公園。但如果大家再細心看這site plan,其實用地內的露天空間非常有限,因為中、東座和西座建成後,令到只剩下現在紫檀樹周邊的露天空間。二零零九年我們主動邀請英國保育專家完成一項研究,因為這三座建築物從來沒有列入專家或古物諮詢委員會的一千四百四十四幢要評級的建築物,所以我們都知道需要有客觀評審,才能決定它們將來的用途,所以在二零零九年請了英國相當著名的保育專家做這詳細研究,這些全部來自專家報告內的觀察和結論,不是我們自己演繹出來。專家認為中座最具建築特色和歷史價值,東座的建築風格都是優雅,顯示從藝術學院式過渡至現代實用主義的建築風格,西座為以實用為主的建築物,建築特色相對低,而且大家都記得,在一九九八年回歸後西座有所改動,在西座的東面即下亞厘畢道加建了新入口大堂,專家亦認為中區政府合署的地點,英文為「site」,以及其相關的歷史,較建築物本身更有意義,英文是「The sit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buildings」, 「site」亦不是非慣常用的概念,今日的《古物古蹟條例》亦有用「site」這個字介定甚麼情況下是指建築物,甚麼情況下是指地點。

專家認為在考慮新用途時應該確保公眾可以進出這片土地,對中座及東座,專家的意見是很明確的,認為應予保留,但西座則認為可以拆卸發展。如要拆卸西座再興建一個新發展項目,專家進一步認為在此地點的西端是可以考慮興建一些較高樓層的建築物,同時如拆卸西座,中間部分即剛才我指空間有限的部分,是可以拓展一個花園,作為禮賓府及炮台里的綠色的連繫。這全是當年專家的意見。

建基於保育專家的意見,我們決定了中區政府合署建築未來的用途,在二零零九年十月《施政報告》的「保育中環」內首次公布,當時行政長官同意將專家認為應予保留的中座及東座分配予律政司作為總部辦公室用途,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較低的西座會拆卸重建作商業用途,而部分用地會重新發展為公園,以保護現有的綠化環境。所以,大體上是融合了專家給予我們的意見而做出這個方案。

但我們明白,雖然有專家的意見,但香港今時今日十分重視公眾參與,所以有一個公眾討論,在二零一零年九月至十二月,發展局及規劃署就此重建計劃概念進行公眾諮詢,而這公眾諮詢較我們其他規劃工作的公眾諮詢精細,因為我們當時用了立體模型,以及在商場舉辦一些巡迴展覽,以作諮詢。二零一一年十一月我們亦公布了諮詢結果,並將已修訂的計劃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我們總結諮詢的結果如下,除了部分團體及人士反對拆卸西座,他們沒有給予其他意見,除了反對拆卸西座,主要當時收到很多意見,包括所有專業學會的意見,他們的主要關注有三點:第一,雖然歡迎有一個大一點的公眾休憩地方,但如何確保公眾真正可以享用這公眾休憩中心,是一個主要的關注;第二,我們當時建議在重建的西座興建一個十多萬呎的購物中心,但公眾對在中環再加設一個購物中心有保留;第三,有購物中心及寫字樓,這新發展對中區一帶的交通可能做成的影響。這是三方面最主要的關注。

我們的修訂方案其實已全面回應這三大關注。第一,我們不但繼續有休憩空間,我們把休憩空間範圍拓大,由原本的六千八百平方米,擴大至七千六百平方米,面積等如今日的皇后像廣場。第二,其通達性很強,有些人經常誤會我們會剷平炮台里,但其實從來炮台里都是整個保育發展項目的重要一環,所以,以後可以由下亞厘畢道、炮台里,或重建後的大樓,經過自動電梯或扶手梯,可以到達這個公眾休憩空間。但為令關注人士及市民安心,我們指出這休憩用地是不會交予發展商,即使是透過招標由發展商替我們設計及興建,這休憩空間興建後會交回政府,由政府擁有、管理及維修。我們很高興得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同意,交予他們管理這片重要的休憩空間。

第二個關注為購物中心,我們聽到相關意見,大家不希望有太多購物中心,而在中區的購物中心均為名牌的購物中心,所以我們全面取代這購物中心,以一個「政府、機構及社區」(G/IC)用途及一些附屬的設施取代原先的購物中心,而由於取代了購物中心,我們覺得規模可以小一點,縮減了挖地的規模,減少一些人擔心會對地底廢置隧道、網絡及附近山坡的影響。所以整個本來是購物中心的面積,由一萬三千五百平方米減至一萬一千八百平方米,再進一步,在一萬一千八百平方米內屬「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給予我們機會把辦公室分予非政府機構,特別是與法治、金融相關的,可彰顯中環作為金融中心,及日後政府合署內有律政司總部辦公室,法治及金融是主題性的用途。

至於交通流量方面,由於沒有購物中心,車的流量已減少,運輸署初步評估亦認為不會對中環一帶交通帶來不良的影響。我們亦在地盤內減少停車位和上落客貨車位,大家看到減幅相當厲害,希望盡量不要增加這一帶的交通流量。

大家會問,拆卸西座,政府有甚麼理據?之前我已經講過,西座的歷史和建築價值較低,大家也可能指雖然價值較低都不一定要拆,究竟政府拆卸西座的理據是甚麼?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第一是我們要實現建設位於上中區一個公共休憩空間,或一般人稱為「市肺」,這願景是必須要拆掉西座的建築物。如果大家記得早前有一幅site plan,西座佔地很大,從下亞厘畢道伸延出來,除了去到紫檀樹,它根本是貼中座和東座。所以拆卸後,它所佔用的地面面積會大幅減少百分之四十六,建築物的覆蓋範圍由今日的二千五百二十平方米縮減至一千三百五十平方米,讓這片休憩空間聯繫炮台里和禮賓府成為綠色地帶。第二個要拆卸西座的理據,其實正正回應了對於交通流量的關注,可以改善附近一帶的行人路和行車空間,簡單來說有幾個改善措施要做,西座拆卸後,雪廠街近皇后大道中可以多加一條行車線,現時有兩條行車線,一條是轉入皇后大道中,一條出雪廠街,有時有些混亂和阻塞,我們可以將兩線變為三線。雪廠街的入口的空間,即現在過了紅綠燈的位置,會由一百三十平方米增加至二百三十平方米,亦會增設一條行人天橋,連接新大樓和皇后大道中九號,皇后大道中九號的地契已經要預留作連接。這三項改善都必須要拆卸舊的大廈,才能將新的大廈後移(building setback)以做到這效果。第三個原因,當然,如果要做甲級的寫字樓或要給非政府機構來做金融、法律的用途,是需要有更現代化的大樓,所以我們希望拆卸西座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大樓,亦可以用今日最高的綠色建築標準來做。第四其實是加強這一帶地方的綠化,下亞厘畢道水平以下的外牆,我們將會採用綠化梯台式設計,伸延到炮台里,一直到皇后大道中,大家稍後可以在模型中看得很清楚。

完成這些評估工作後,我們發現還有一個問題市民是關注的,就是業權問題。我們留意到有人倡議要保留西座土地業權的言論。所以我今日向大家公布政府合署西座發展的最終方案。

我們會沿用今年初經過我剛才所講的幾個修訂發展參數,大家可以在圖表上看到,大體上的發展參數,七點零五倍的地積比率不變,已增加的七千平方米的公眾休憩空間不變,減少停車位和上落客貨區不變,辦公大樓的覆蓋率很低,只佔這片約五千七百二十平方米土地的四分之一,這是沿用今年年初所講的發展參數。

今日向大家公布的最終方案有三點。第一,我們會取消原來改劃西座用地作「綜合發展區」的建議,保留現時的「政府、機構和社區」土地用途地帶。換句話說,整片土地往後在城規會的分區計劃大綱圖的地帶(zoning),仍然是G/IC,並不是原本建議將部分屬於西座的五千幾平方米土地改劃做CDA(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a)。CDA一般是作商業用途,綜合發展區。這便能保存這片有歷史價值的土地的完整性,亦反映將來既有公共和半公共用途。

另一個最終方案的特色是我們不會賣地。我們嶄新地,因為政府較少用這方法處理土地問題,是以BOT(建造、營運及移交)的發展模式,即邀請發展商建造、營運和移交的方式,讓政府保留西座用地的業權。發展商在參與BOT後,他們自行斥資興建整座新大樓和公眾休憩空間後,便要馬上交回公眾休憩空間予政府,亦要馬上交回新大樓內屬於政府機構和社區的空間,即G/IC的樓面面積,都要立即交回政府,讓政府管理和分配與非政府機構使用。但一直到協議到期,因為這是一個contract(合約),這BOT是一個合約,我們現在估計這合約期不需要超過三十年。合約到期後,便會將整片用地和有關的建築物交還政府。我們以前在海底隧道有應用這方法,但用來做項目發展,即這類建築物發展則比較少,事實上我也記不起政府有採用這方法,但是在民間是有採用的。大家可能知道,位於中區的香港會所大樓,當年是以BOT形式來做,其合約期已到,而香港會所大樓已交還予香港會所。

另外,我們會加強這個項目的城市設計考慮,即urban design,在往後公開招標邀請發展商投標時,質素和價格會有適當的評分比重,因為我們收到很多專業團體的意見,認為既然這片土地如此重要,將來新大樓的外型設計、外牆、選用的物料等,每方面都應有政府參與,保證它與整片有歷史氛圍的土地相配合。

簡單總結,其實重建西座正如我昨日在立法會說是最符合公眾利益的方案。第一,它符合行政長官要求我們做的「進步發展觀」,即在經濟進步和環境保育間要取得平衡,不能夠一面倒只處理社會上一個課題。第二,它與我剛才給大家看的二零零七年訂立的文物保育政策是完全吻合的,即我們必須要考慮發展的需要,兼顧公眾的利益。第三,畢竟是中區,我們需要善用中環商業中心區的珍貴土地資源,提供非常有需要的辦公室樓面面積。第四,這個計劃亦沒有違背文物保育的原則,反映了這三幢歷史建築不同的歷史和建築價值,東座和中座我們已全面予以保留,亦為它找到相當好的配合和嚴肅的用途,就是律政司的總部辦公室,但西座屬較低價值,可以拆卸重建。第五,這是位於中環的核心商業區,我可以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一塊很有獨特歷史意義的用地上,興建一幢往後很久的日子均和香港的金融和法律相關的半公共大樓,可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中環作為核心金融區的形象。第六,正如我剛才說,有一些交通運輸方面的好處,亦符合在如此繁忙的地點,如何透過城市設計,透過拆卸舊建築物,興建新建築物,改善這一帶行人和行車空間。第七,是能夠將建築物後移,以改善中區的車流。第八,當然是「市肺」,在中環,特別是以後的新海濱,我們也會有一大片的休憩空間,但畢竟到中環的上一部分,能夠設立一個市肺,亦是至為重要,日後這個市肺三方面均非常通達,亦會交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市肺內具標誌性的紫壇樹會保留,我們亦正悉心照顧這棵紫壇樹。第九,我們作為國際中心,很多時候也會有很多很重要的國際機構,或許想進駐香港,成立區域性的辦事處,但礙於中環的租金實在太昂貴而令他們卻步,所以往後我們有了這幾千平方米的G/IC樓面面積,讓我們有實力可以與鄰近城市(競爭),爭取一些有利於香港發展的機構進駐。最後,我深信這個計劃已經廣納專業和公眾的意見,亦能夠全面保留土地業權,符合政府合署地段完整性,以彰顯這片土地的歷史價值。

跟進工作方面,政府會在年底邀請意向書,因為我們要測試市場對這種嶄新的BOT形式的招標有沒有足夠興趣。在完成邀請意向書後,我們估計可以在二零一三年上半年,就這片土地進行公開招標。

附件: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24分

發展局局長在回顧文物保育工作記者會開場發言 圖片 1 發展局局長在回顧文物保育工作記者會開場發言 圖片 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