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題:食水供應
以下為今日(二月二十七日)立法會會議上謝偉俊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第11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有委員表示:「如果沒有共產黨,香港人連水都沒得喝」。該言論引起不少反響。就東江水供港及本港的食水供應,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針對上述政協委員的言論,政府有否研究提高本港食水供應自主程度的政策及措施;如有,結果為何;如否,可否立即進行研究;
(二)未來五年,東江水佔本港總供水量的百分比為何;鑑於有報道指出,東江水水質近年轉差及水價每年有約5.8%的升幅,有否研究長期依賴東江水作為主要食水來源是否符合成本效益,以及尋找其他食水來源的最新進展為何;
(三)有否研究新加坡的海水化淡設施的成本效益(包括食水生產成本);如有,詳情為何;
(四)計劃於將軍澳興建的海水化淡廠的預計年產量和每立方米淡水的生產成本為何,以及該成本與東江水的水價如何比較;
(五)有否評估,隨海水化淡技術不斷改良,以海水化淡方式生產的食水的成本與東江水水價的差距是否正在收窄,以及有否可能甚至低於後者;如有評估,兩者的每立方米的水價/成本分別為何;如沒有評估,會否立即進行評估;
(六)過往三年,輸入香港的東江水供水量是否高於香港的用水量;估計未來三年的情況為何,以及有沒有減少購買東江水及節省購水開支的空間;當局如何爭取降低供水量及水價;及
(七)過去五年,每年因水管損耗滲漏而流失/浪費多少食水;按現時的供水成本計算,該等流失/浪費的食水量相當於多少公帑開支?
答覆:
主席:
香港沒有天然湖泊或河流,沒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也沒有穩定而平均的降雨量。為配合這城市從未間斷的發展,開拓穩定而又充足的水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自十九世紀中,香港已開始興建水塘,儲存雨水供居民使用。五十年代末起,香港採用海水作為沖廁用途,以減少食水用量。至六十年代,由於用水需求增加,香港開始從廣東省輸入原水。現時本地收集得到的雨水只能滿足香港約20-30%的需求。其餘約70-80%須從廣東省的東江輸入。二零零八年水務署已推出《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策略》),目的是居安思危,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策略》主要分為兩部分:(1)用水需求管理和(2)供水管理,力求在供求之間達致理想的平衡,以確保可持續及有效地運用水資源。
就問題的七個部分,我現答覆如下:
(一)政府不斷研究本港食水供應的政策及措施,並按《策略》推展更多元化的供水管理措施,包括發展海水化淡及研究使用再造水、中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等方案。
(二)我們預計未來五年,東江水佔本港總供水量比重將維持不變,即約70%-80%。
水質方面,根據現行與廣東省簽訂的《關於從東江水供給香港的協議》,供港東江水水質須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第II類水標準(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廣東省當局一直都高度重視東江水水質的保護工作,除制定和實施防治污染水源相關法規外,更積極實施一系列的污染水源防治措施和工程項目,以確保輸港東江水的水質符合有關標準。
水務署對東江水水質一直有進行嚴密的監測,在木湖抽水站設有在線水質監測系統24小時監測供港東江水水質,並定期在木湖抽水站及不同濾水廠抽取東江水水樣本,監測多個和污染有關的參數。根據水務署過往多年的恆常水質監測結果顯示,供港東江水的水質都能維持穩定和良好,各指標值均符合國家標準。
此外,所有原水包括東江水均會在水務署的濾水廠進行適當處理和嚴格消毒程序,清除水中的雜質,確保食水水質清潔、生和不含病原細菌,才供給市民飲用。經處理後的食水,水質均完全符合世界生組織所訂定《飲用水水質準則》的要求,市民可以放心安全飲用。
有關尋找其他食水來源方面,如前文所述,當局正推展的供水管理措施,包括發展海水化淡及研究使用再造水、中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的方案。然而,目前除本地收集的雨水外,東江水仍然是香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水資源。
(三)我們曾經參考不同國家(包括美國、澳洲和新加坡等)的一些海水化淡廠設施的經驗。但由於不同國家的能源費用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上述國家海水化淡技術生產食水的成本價未能直接用作比較。但能源消耗及其他運作參數,均具參考價值,亦已應用於規劃及勘測研究中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生產食水成本價的推算。
(四)擬議在將軍澳137區興建的海水化淡廠落成後預計年產量約為5 000萬立方米(日後年產量可擴展至約9 000萬立方米);估計每立方米淡水供水成本約為12元。而現時東江水的供水成本每立方米約為8元。
(五)現時較先進的海水化淡方法為逆滲透技術,採用此技術的運作成本主要包括電費和更換薄膜及化學物的費用。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耗電量較高,因此生產成本較其他水源為高,而且本地電費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在現階段而言,海水化淡成本短期內不能降低至東江水的水平。
水務署在二零一二年委聘了顧問進行為期兩年的就將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策劃及勘察研究,以詳細勘查興建此化淡廠及其相關食水輸送設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研究顧問會就不同的建造方案、海水化淡科技、能源消耗、工程造價及其成本效益再作詳細研究及評估。
(六)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年的全港實際用水量和供港東江水的水量列於下表1。過去三年,每年輸入的東江水均低於同年全港實際用水量,所佔百分比由73%至89%,我們估計未來三年的情況會維持在現時水平。
表1: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年的全港實際用水量和供港
東江水的水量
------------------------
實際供港 東江水佔全港
全港實際用水量 東江水的水量 實際用水比率
年份 (百萬立方米) (百萬立方米)(%)
-- ------- ------ ------
二零一零 936 681 73
二零一一 923 818 89
二零一二 935 709 76
如前文所述,我們已於二零零八年推行《策略》,致力透過實施各項用水需求管理措施,抑制食水需求的增幅。儘管香港的人口一直有穩定增長,我們在過去數年推廣節約用水的工作,包括公眾教育及鼓勵使用節水器具等,以及透過更換和修復老化水管,減少水管滲漏等一系列措施,已經達到一定成效。根據現行協議,每年供水上限為8億2 000萬立方米,足以應付未來三年的實際需要,使食水供應可靠程度維持在99%,即使在重現百年一遇的極旱情況下,仍能維持日夜不停供水。
至於東江水水價方面,根據我們和粵方簽訂的東江水供水協議,調整水價的考慮是基於營運成本,考慮因素包括粵港兩地有關的物價指數,以及人民幣兌港幣的匯率變化。故此,東江水水價的調整基本上是反映上述因素的改變,我們認為有關調整合理。
(七)二零零八至二零一二年的水管滲漏比率列於下表2。
表2:二零零八至二零一二年水管滲漏比率
-------------------
年份 水管滲漏比率(%)
-- ---------
二零零八 21.8
二零零九 21
二零一零 20
二零一一 19
二零一二 18
由於香港地勢高低變化大,位於高地的配水庫需向處於不同高度水平的處所供水,因此在地勢較低的水管相對在較高的水壓下運作,令水管較易滲漏。故此,水管滲漏應被視作一種運作限制而非浪費。我們會繼續進行水管更換及修復工程,以及加強水壓管理和滲漏檢測,以盡量減低全港水管滲漏的情況。事實上,在採取以上多項措施後,水管滲漏比率已由二零零一年的25%下降至二零一二年的18%。
完
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8分
返回
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