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和台北市合辦的香港台北城市交流論壇今日(六月七日)在台北圓滿舉行,約有二百位來自港台兩地的官員、專家、學者和相關持份者出席,共同探討在現代都市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和應對的方案。
論壇以「活化都市風貌 開展雙城新頁」為主題,並集中討論固體廢物的管理和歷史建築的活化這兩大課題。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台北市副市長丁庭宇為論壇的主禮嘉賓。
曾俊華於論壇致辭時表示,香港和台北在流行文化、文字、經濟結構、城市化程度、對生活的追求和模式等方面,比其他城市更為接近,讓兩地在應對社會議題的策略和經驗上,可以互相參考。
他又指,港台兩地的公共政策合作的協商平台--「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和「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已把「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育」兩個涉及長遠城市規劃的民生議題,列入港台優先合作範疇當中。
曾俊華認為環保和保育議題都有緊迫性,需要勇氣、承擔和長遠的目光來面對問題。他呼籲大家要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城市更新和保存集體回憶之間,以及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在環境保護方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於論壇就香港的環保藍圖發表專題演講。黃錦星指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為香港未來十年廢物管理闡述整全策略、具體目標、政策措施和行動時間表,目標是在二○二二年或以前減少40%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並提出「社會動員、政策法規、基礎建設」三方面行動以達致目標,以及將廢物回收、轉廢為能和堆填的比例定為50%、23%及22%。
黃錦星認為在此論壇所分享到的台北市資源循環廿載厲行經驗,將有助啟發香港如何有效在未來加快推展環保新風。
談到香港近年保育和活化歷史建築方面的工作,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在各專業團體、合作夥伴和公眾的支持下,香港的文物保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不過,他指出有關工作,例如在復修歷史建築的過程,或是在挑選營運者方面,仍面對不少挑戰。
陳茂波相信,透過這次論壇,港台兩地的專家可以分享彼此的寶貴經驗,加強相互的交流及合作,以深化活化歷史建築的工作及成果,為歷史建築注入新生命,展現新風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在論壇閉幕致辭時表示,這個城市論壇為港台之間的交流合作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台北市在廢物處理和文物保育的工作,比香港先進,經驗比較多,相關的經驗和成功例子,可以給香港借鏡。
譚志源表示,過去港台兩地的交流合作主要集中在經貿文化方面,而這是首次擴展到探討一些民生議題。展望未來,他相信香港和台北之間的交流領域將會更深、更廣。
今日出席城市交流論壇的演講嘉賓還包括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袁乃娟、台北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吳盛忠、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香港浸會大學生物學系教授黃煥忠,以及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馬小康。
相關連結:
完
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3時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