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諮詢委員會公布歷史建築保育政策檢討報告

下稿代古物諮詢委員會發出:

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已完成歷史建築保育政策的檢討,並於今日(一月九日)公布報告。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說:「文物保育議題涉及私人業權、公共資源分配和運用、拆卸重建等方面的考慮,古諮會希望透過是次檢討《瞻前顧舊》,檢視過往經驗和了解社會的期望,落實推動政策向前邁進的方針,並在關鍵的議題上,向當局建議未來施政的原則和方向,回應社會的轉變。」

古諮會建議當局成立一個專為保育歷史建築而設的基金,用以資助公眾教育、宣傳活動和學術研究,以及公眾參與和諮詢項目,並把當局現時有關保育歷史建築的部分措施和工作,納入資助範疇。就個別保育項目及社區層面的議題,當局應與區議會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等夥伴合作,方便公眾參與和提出意見。

古諮會亦建議當局整合並提升誘因和便利措施,鼓勵私人業主保留、活化再用和適時保養其歷史建築。當局應透過更有系統的機制,向私人業主提供放寬地積比率、換地等經濟誘因,並按照歷史建築的規模、樓宇狀況及文物價值而訂定,以及廣作宣傳。當局亦應考慮其他措施,例如透過作業備考和指引,推動擁有歷史建築的業主採用「效能為本」的替代方案進行活化工程,以符合《建築物條例》有關規定,並在不影響樓宇安全及缳生的原則下檢視該條例。

林筱魯說:「我們曾經探討應否以公帑購入或強制徵收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但從公眾諮詢及電話訪問蒐集所得的意見顯示,社會對此未有共識,因此不宜實行。」

至於向公眾開放歷史建築的要求,古諮會認為如私人業主提出私隱或結構穩定等充分理據,當局應彈性處理,或以其他形式向公眾展示建築物。當局亦可在未來的日子研究應否設立法定評級制度,保護已評級歷史建築,並兼顧私有產權。

古諮會亦建議長遠而言當局應先選定具有獨特文物價值的建築群,探討按「點」、「線」、「面」的理念保育及保護的可行性。中期措施方面,當局應為具文物價值的建築群進行專題調查或測繪,如有需要可擬訂適當的保育策略和保護措施,並作日後規劃之用。

古諮會於二○一三年二月應發展局邀請協助檢討歷史建築保育政策。自二○一三年下半年起,古諮會與主要持份者會面了解他們的意見,並舉辦一系列公眾教育宣傳活動,包括巡迴展覽、講座、工作坊、專屬網頁和宣傳短片等,提高公眾對保育歷史建築的關注。古諮會於去年六月發表《瞻前顧舊-歷史建築保育政策》諮詢文件,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期間收到約一百份書面意見。古諮會亦委託獨立調查公司於去年年中進行約四千個電話訪問,蒐集市民對政策檢討中關鍵問題的意見。古諮會於去年十二月完成檢討。

報告已上載至政策檢討的專屬網頁(http://www.builtheritagereview.hk/),供公眾參閱。



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4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