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五日)立法會會議上林健鋒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儘管建造業連續八年大幅加薪以吸引及挽留人手,而當局亦已加強建造業的職業培訓,但建造業仍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此外,由於培訓場地和設備不足,所以部分訓練課程(例如重型機械操作)未能增加學額以應付需求。有意見認為,鑑於本港有多個大型基建工程項目即將展開,當局應認真探討進一步輸入外地勞工(「外勞」)的可行性。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每年建造業議會及職業訓練局就每個工種(包括重型機械操作、木模板、紮鐵、竹棚、金屬棚架、平水和混凝土工)開辦的課程的(i)入讀人數、(ii)入讀人數佔學額的百分比,以及(iii)輪候入讀人數為何;
(二)當局有否研究過去三年建造業培訓課程學額的供求情況;若有研究而結果是供不應求,當局有何解決方法及有關詳情為何;若沒有研究,原因為何;
(三)補充勞工計劃下的進一步優化措施自今年五月實施至今,當局收到多少份有關輸入勞工的申請;當中獲批的宗數及所涉工人數目,並按工種列出分項數字;及
(四)鑑於培訓建造業人手需時,而多個大型基建工程項目(包括擴建香港國際機場成為三跑道系統的工程項目)即將動工,勢令人手短缺問題加劇,當局會否檢討輸入外勞政策,包括設定輸入一定數額的外勞及進一步優化有關措施,以解決建造業人手短缺問題;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與建造業議會(「議會」)一直致力加強培訓本地建造業工人及吸引更多新人加入建造業。雖然各項培訓措施已順利推行並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未能完全解決建造業技術工人短缺的情況。參考議會在二○一四年十月所公布的建造業工人人力預測報告,在未來數年,建造業技術工人短缺的情況將會持續。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和工資水平的前提下,建造業需要適時、有效輸入技術工人,以應對建造業殷切的人力需求,確保本港的經濟及社會得以持續發展。
就林議員問題的四個部分,我現答覆如下:
(一) 議會及職業訓練局(「職訓局」)在過去三年所提供的培訓課程的資料,請參閱附件。
(二) 根據職訓局的紀錄,在過去三年由職訓局提供的建造業相關培訓課程一般都有足夠學額,沒有報讀人士需要輪候才能入讀的情況。
部分議會提供的短期課程包括金屬棚架(英文班)、普通焊接工培訓課程及機械操作班(註:相關課程包括挖掘機操作、流動式起重機操作班和塔式起重機操作)的入讀率較高,而輪候入讀的時間也較長(一般少於三個月,但有個別課程達六個月或以上),當中主要由於培訓場地、設備及導師不足。
議會正透過增撥資源增聘導師、加建或改建訓練中心和調配現有資源,特別為需求較大的課程如金屬棚架(英文班)及普通焊接工增加培訓課程學額,以縮短其輪候時間至少於六個月。就機械操作班方面,議會亦正採取一系列因應個別課程需要的改善措施,以縮短輪候入讀時間。這些改善措施包括增聘導師、整合課程、加強與承建商的合作培訓、添置新機械及電腦模擬挖掘機。
(三)政府在二○一五年五月,按建造業的特性,在「補充勞工計劃」下推出增加靈活性措施,容許公營工程承建商增加調配輸入勞工的靈活性,及輸入勞工在多於一項的公營工程合約工作,發揮協同效應,更有效地運用生產力。自增加靈活性措施推出以來,截至十月底,勞工處共接獲九宗有關建造業的「補充勞工計劃」申請,當中有兩宗涉及增加靈活性措施的申請正在處理中。
(四)政府一直致力按計劃及預算推展公營工程項目,包括三跑道系統,改善市民生活質素,並提升香港長遠的競爭力。政府會與業界持份者緊密聯繫,密切注視建造業人手供應及需求的情況,適時檢討各項優化措施的成效,並按需要作出適當調整。倘若措施未能有效解決建造業工人嚴重短缺的問題,政府對各種可行的方案持開放態度。
附件:
完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