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在政府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策略聯合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五月十六日)在政府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策略聯合記者會上的開場發言:
我會向大家講解一下發展局及轄下部門在四個範疇方面的工作,包括處理水浸、山泥傾瀉、塌樹及構築物安全四個環節。
超前準備策略
正如剛才政務司司長所說,我們的策略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超前準備。就我剛才說的四個環節,我們已經做了或將會做甚麼超前準備呢?
首先,在應對水浸方面,可分為四個方面向大家交代。第一,渠務基建工程現正全方位推進中,其中自去年九月特大暴雨發生後,渠務署已在各區加快並完成約120項地區小型改善工程,包括改善現有進水口、加建路邊集水溝和排水渠等。另外,渠務署現正進行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當中包括興建雨水渠和地下蓄洪池,預計這11項較大型的工程,會陸續在二○二四至二○三○年期間分批完成。向前看,我們亦計劃在本月稍後時間向立法會申請七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的撥款,當中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希望盡快可以展開這些較為大型的工程。
第二方面與應對水浸有關的是加強監測和警示。在這方面,渠務署自去年開始已在全港八個沿岸低窪地區增設警示標誌,亦與路政署和運輸署合作,在多處水浸風險較高的行車道路試行設置警示標記,希望當水浸範圍到達標記位置,政府交通部門及駕駛者可作出一些交通調道安排。
第三方面是加強應用創新技術。在這方面渠務署增設監測洪水風險的遠程防洪裝置,由從前300個增至320個,亦計劃今年內於元朗市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
與水浸有關的第四個環節就是在抗洪行動方面做好部署。渠務署已將應變隊伍由去年的144隊增加至約160隊,亦將應急運作基地的地域覆蓋面擴闊,由從前13個增至超過30個,目的是希望當我們預計有暴雨或颱風來臨時,在最短時間將人員調動到這些基地,讓他們從基地出發,在最短時間作出部署和應對抗洪。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談談應對山泥傾瀉方面的準備。這方面香港向來都有一個恆常而且相當嚴謹的安排,我們會就60 000多個人造斜坡,每年要求負責當局進行例行維修檢查,另外每五年進行一次「大檢」,由工程師負責進行檢查。我們有甚麼新猷呢,其實在這些恆常檢查之上,我們因應去年的經驗,發現有些斜坡雖然旁邊沒有建築物,但其旁邊的通道是通往一些建築物,而且是主要通道,所以一受影響便令居民和設施使用者出入不便。我們辨識了約500個這類斜坡位置,現時正進行特別巡查,至目前為止已完成過半的巡查,當中發現約百分之五,即十多個這類斜坡,需要進行簡單維修工程,餘下的巡查預計於本月底完成。
接下來,我想談談處理樹木風險方面。相關部門正按恆常的年度樹木風險評估,根據發展局作出的指引,為約100萬棵位處人流和車流較高地區的樹木進行風險評估,現時工作進度良好,預計可於風季前完成評估及跟進工作。
最後一個環節是應對建築物外露的構件,例如石屎批盪和招牌,有可能在颱風和暴雨——主要是颱風——有墮下的風險。屋宇署除了繼續進行恆常的招牌巡查工作,由今年起,每年會恆常挑選大約360幢樓宇,針對其外牆進行勘察,當發現有明顯危險時會進行緊急工程,確保公眾安全。署方希望今年雨季前,即六月底前,完成當中三分之二的勘察工作,即完成約240幢的勘察工作,一年就是360幢。
果斷應急和迅速復原策略
剛才政務司司長提到,我們有另一個重要的策略方向,就是果斷應急和迅速復原。在這方面,發展局在極端天氣下會啓動緊急應變系統,整合和靈活調配各工務部門承建商的資源,包括人員、機器及裝備,承建商的數目已由去年的43個增至現時系統的66個,涉及可調動人數約1 300人,我們希望確保有足夠資源在緊急情况下靈活調動。
另一項應急方面很重要的工作,是不斷有新一輪的巡查和跟進。其實在每一次威脅香港的暴雨或颱風來臨之前及過後,有關部門都會啓動新一輪的針對性巡查及後續行動,例如如預計暴雨會集中在香港東面,渠務署便會盡快調配人員巡查該一帶的設施,又例如颱風來臨之前,各樹木管理部門會加快完成處理手上已知有風險的個案。當然颱風過後,大家亦會檢視及處理受惡劣天氣影響而出現的風險。
我們以上提及的工作非常需要市民大眾的支持及配合,我在此除了呼籲市民留意各政府部門的公布外,亦呼籲大家如果留意到一些與水浸、山泥傾瀉、危險樹木、招牌不穩等相關情況,我們很需要借用大家的眼睛,通知我們,讓我們可以跟進處理。我交代到這裏。
完
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14分
相關連結
返回
重要演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