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风季期间不时受到持续暴雨和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台风吹袭时,相关的强风及低气压,可引发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和越过海堤的巨浪(「越堤浪」),为沿海较低洼或当风地区带来威胁。今次,我邀请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海港工程部的同事,为大家介绍部门如何在风季来临前部署应对,修复和加固现有海事设施,以加强防御能力,以及如何应用崭新技术,提升检查海事设施的效率。
加建防浪墙减「越堤浪」威胁
现时,土拓署负责维修约127公里的海堤和防波堤,逾320个码头和登岸梯台,以及其他公共海事设施。前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相信大家仍记忆犹新。风暴对海事设施造成若干程度的破坏,当中,将军澳海滨公园受巨浪冲击,部分栏杆及地砖损毁。土拓署海港工程部工程师唐沛诗说,为减低「越堤浪」对沿岸居民及设施的威胁,该署已于将军澳海滨公园加建长约600米、高约1.1米的防浪墙,以加强防御能力。
设计兼顾抵浪和休憩用途
防浪墙的设计采用弯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加强对海滨设施的保护能力,类似的设计也用于坪洲及赤柱海堤。可能有人会问,防浪墙是否越高越好?唐沛诗说,考虑到海滨公园是将军澳居民消閒休憩的地方,设计上要取得平衡,在纾缓巨浪冲击的同时,不会阻挡居民欣赏海边的风景。同样,在将军澳海滨公园的其中一个梯台,工程保留了海边原有的金属围栏,而在外围入口处加建混凝土防浪墙,避免巨浪破坏附近的行人路和单车径。
预制混凝土组件助加固防波堤
另外,「山竹」袭港期间,位处香港仔南避风塘、原本由5至6吨重石块组成的防波堤,在巨浪冲击下出现局部崩塌情况。土拓署事后并非使用更重的石块来加固受破坏部分,而是利用特别设计的预制混凝土组件(俗称「弱波石」)替代。
土拓署海港工程部工程师郑卓轩说,「弱波石」的形状像扭了90度的「工」字(故行内称之为「扭工字块」),每件组件重约3.4吨。由于组件之间环环互扣,形成牢固的保护层,较天然石块更有效抵御海浪冲击。此外,由于「弱波石」是人工制造,需要时可大量生产,有利争分夺秒的维修工作。
应用崭新技术检查海事设施
为确保海事设施在长期受海浪冲击下仍能保持稳固,周详的检查计划及适时的维修保养必不可少。工程师唐沛诗说,土拓署近年引进了崭新的综合多波束测深仪及激光扫描仪测量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勾画海事设施的整体结构状况,提升检查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
她说,多波束测深仪会在水底发出声波及接收回声,经电脑分析后,计算出海事设施如海堤和防波堤在水底的结构形态;同时,激光扫瞄仪会测量海事设施在水上的状况。以往要靠「蛙人」潜水检查,受制于水底能见度、潮汐条件、海上交通等,新综合系统有效缩短检查的时间,能迅速找出损毁位置,提升维修效率。
近年,极端天气变得频繁,发展局辖下各部门已为风季做好准备,我亦呼籲市民在台风期间,应远离危险的地方,避免到海边观浪,并留在家中做好防风措施,留意政府发放的消息,切勿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