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風季期間不時受到持續暴雨和颱風等惡劣天氣影響。颱風吹襲時,相關的強風及低氣壓,可引發海平面上升(「風暴潮」)和越過海堤的巨浪(「越堤浪」),為沿海較低窪或當風地區帶來威脅。今次,我邀請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海港工程部的同事,為大家介紹部門如何在風季來臨前部署應對,修復和加固現有海事設施,以加強防禦能力,以及如何應用嶄新技術,提升檢查海事設施的效率。
加建防浪牆減「越堤浪」威脅
現時,土拓署負責維修約127公里的海堤和防波堤,逾320個碼頭和登岸梯台,以及其他公共海事設施。前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風暴對海事設施造成若干程度的破壞,當中,將軍澳海濱公園受巨浪沖擊,部分欄杆及地磚損毀。土拓署海港工程部工程師唐沛詩說,為減低「越堤浪」對沿岸居民及設施的威脅,該署已於將軍澳海濱公園加建長約600米、高約1.1米的防浪牆,以加強防禦能力。
設計兼顧抵浪和休憩用途
防浪牆的設計採用彎型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加強對海濱設施的保護能力,類似的設計也用於坪洲及赤柱海堤。可能有人會問,防浪牆是否越高越好?唐沛詩說,考慮到海濱公園是將軍澳居民消閒休憩的地方,設計上要取得平衡,在紓緩巨浪沖擊的同時,不會阻擋居民欣賞海邊的風景。同樣,在將軍澳海濱公園的其中一個梯台,工程保留了海邊原有的金屬圍欄,而在外圍入口處加建混凝土防浪牆,避免巨浪破壞附近的行人路和單車徑。
預製混凝土組件助加固防波堤
另外,「山竹」襲港期間,位處香港仔南避風塘、原本由5至6噸重石塊組成的防波堤,在巨浪沖擊下出現局部崩塌情況。土拓署事後並非使用更重的石塊來加固受破壞部分,而是利用特別設計的預製混凝土組件(俗稱「弱波石」)替代。
土拓署海港工程部工程師鄭卓軒說,「弱波石」的形狀像扭了90度的「工」字(故行內稱之為「扭工字塊」),每件組件重約3.4噸。由於組件之間環環互扣,形成牢固的保護層,較天然石塊更有效抵禦海浪沖擊。此外,由於「弱波石」是人工製造,需要時可大量生產,有利爭分奪秒的維修工作。
應用嶄新技術檢查海事設施
為確保海事設施在長期受海浪沖擊下仍能保持穩固,周詳的檢查計劃及適時的維修保養必不可少。工程師唐沛詩說,土拓署近年引進了嶄新的綜合多波束測深儀及激光掃描儀測量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勾畫海事設施的整體結構狀況,提升檢查工作的精確度和效率。
她說,多波束測深儀會在水底發出聲波及接收回聲,經電腦分析後,計算出海事設施如海堤和防波堤在水底的結構形態;同時,激光掃瞄儀會測量海事設施在水上的狀況。以往要靠「蛙人」潛水檢查,受制於水底能見度、潮汐條件、海上交通等,新綜合系統有效縮短檢查的時間,能迅速找出損毀位置,提升維修效率。
近年,極端天氣變得頻繁,發展局轄下各部門已為風季做好準備,我亦呼籲市民在颱風期間,應遠離危險的地方,避免到海邊觀浪,並留在家中做好防風措施,留意政府發放的消息,切勿掉以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