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资基本工程

特区政府持续投资基本工程,致力改善市民生活及维持香港的长远竞争力。在2019-20立法年度,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共批出超过1,700亿元与工程相关拨款,当中包括1,440亿元的新工程项目。截至今年十一月中,这86个项目中已有58个项目批出工程合约,另外28个项目的合约亦正在招标中。为了尽快推展基建发展,我们在合适的情况下会采取「同步招标」及压缩评标时间,务求加快项目招标程序。此外,我们会与工务部门合作,探讨加快项目进度的可能性,以尽快完成土地供应、交通、医院和社会基础设施项目。

香港自今年年初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经济受到打击,为支持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及提升市民信心,我们将会持续投资基建,推出多项新工程项目,涵盖土地及房屋供应、医疗、教育、文娱康乐、食水供应、排污防洪等不同范畴,当中包括东涌新市镇扩展、启德新急症医院、有寄宿设施的特殊学校、改善码头计划、天水围新街市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

我们亦建议由整体拨款资助的每项小型工程开支上限由目前的3,0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以加快推出地区民生工程,例如学校和文康设施翻新工程,改善环境卫生以及道路、渠务及供水等小型工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自二零一七年,基本工程每年的开支一直维持在700亿元的平均水平。我们预计在二零二一至二零二二年起,基本工程开支将持续增长,并在未来几年超过每年1,000亿元。在「振经济,保就业」的大原则下,我们相信加大投资基本工程可以更有效支持经济,加速社会复甦,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受惠。

起动九龙东

自二零一一年宣布「起动九龙东」措施,九龙东的商业楼面面积供应量增加了七成至现时约290万平方米。未来供应有潜力达到约700万平方米。九龙湾行动区及观塘行动区的规划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基本上完成,以期透过整合现有政府设施释放土地作商业发展。九龙湾行动区当中的前九龙湾废物回收中心已于今年一月开始拆卸。观塘行动区基础设施的工程勘测及设计已于今年三月展开。这两个行动区可提供约56万平方米的商业楼面面积。

政府积极在九龙东推动「易行」。我们为九龙湾和观塘商贸区制定了整体行人环境改善框架,包括增加及提升行人设施、结合休憩用地及其他工程项目加强连系和绿化,及美化街景等措施。短期的改善措施已大部分落实。而中长期改善方案包括多项行人天桥及隧道设施,亦已逐步推展。此外,我们亦建议于伟业街规划高架园景自动行人道以连接观塘行动区和九龙湾行动区。

起动九龙东措施于二零一七年十月延伸至新蒲岗。我们按「一地多用」原则于四美街公共休憩用地的改建计划提供地下公众停车场,现正制定详细设计及建造工程招标要求。我们将进一步以同一原则,于今年展开研究彩虹道游乐场及体育馆(包括将于二零二二年关闭的彩虹道街市)用地的整体规划及长远发展。

我们会继续在九龙东改善环境。翠屏河工程计划和临华街游乐场及其邻近范围的工程已于今年七月展开。海滨道公园及其邻近范围的改善工程将于明年完成。

我们亦会继续以九龙东为智慧城市发展试点,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和持份者分享在进行概念验证测试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以促进更广泛应用。

九龙东环保连接系统

至于拟议的九龙东环保连接系统,政府亦已大致完成有关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发现于区内建造单元高架模式的捷运系统,在技术上将极度受制于毗邻的稠密发展,兼且成本高昂,不具财务效益,并非可持续和可行的选项。研究建议推展「多元组合」模式的环保连接系统,对打造启德发展区成为绿色社区,以及进一步提升与毗邻社区之间的畅达连接度,将更为有效和可取。「多元组合」模式环保连接系统包括采用电动巴士/专线小巴行驶区内新增线路,自动行人道网络,行人与单车共用的共融通道,提升与港铁观塘站的畅达连接度,以及在启德发展区设置水上的士站。我们将于今年年底公布相关研究的结果,并收集公众对拟议「多元组合」模式环保连接系统的意见。

「跃动港岛南」

港岛南区过去受道路和交通基建限制而未有较清晰的发展定位。港铁南港岛线(东段)于二零一六年开通后加强了黄竹坑、香港仔以至鸭脷洲等地区的对外连系。南区拥有优美的天然地貌,海陆景色宜人,拥有着名的景点如海洋公园、四个郊野公园、多个沙滩及海岸保护区,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力。

因此,政府会推行「跃动港岛南」计划,将南区打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魄力、劲力,适合工作、居住、创意及消閒玩乐的地区。在「跃动港岛南」计划下,相关决策局和部门会研究和推行以下重点项目:

  1. 制订海洋公园的重生方案,主力深化和善用海洋公园在教育和保育方面的优势,并利用其天然景观及近海的有利位置,以及将于明年夏天启用的水上乐园,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消閒及旅游体验;
  2. 活化珍宝海鲜舫这个历史悠久的香港地标。拥有海鲜舫的业主最近已同意无偿捐赠海鲜舫给海洋公园,政府将推动海洋公园和非政府机构协作,以非牟利方式令海鲜舫在香港仔避风塘重生,成为南区一个富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
  3. 提升香港仔及黄竹坑一带的文化及消閒设施,包括香港仔避风塘和海滨长廊、鸭脷洲大街等,让市民和游客体验当地的渔村风貌、历史文化及生态旅游;
  4. 利用其近海优势,以海洋公园为核心,开拓连接其他地区及岛屿的海上旅游路线,并研究扩大香港仔避风塘范围及增加船只停泊区,并在沿岸提供更多登岸设施等;
  5. 研究在已复修的石澳石矿场以公私营合作方式发展水上运动中心,为运动员和爱好水上活动人士提供先进的训练设施;
  6. 透过政府的活化工厦政策加快黄竹坑旧式工厦的重建或改装,为各新兴行业及文化艺术提供更多营运空间;
  7. 研究有否重建或整合区内现有「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或设施的空间,以推动「一地多用」;以及
  8. 善用黄竹坑站上盖大型发展项目两年后入伙的契机,采取「地方营造」的手法,美化公共空间和市容,并透过小型工程,提升黄竹坑商贸区及附近海滨地区的行人畅达性,以及改善深湾道及布厂湾一带的步行环境。

我们会在发展局内成立由跨专业团队组成的「跃动港岛南办事处」,与相关决策局/部门及其他持份者互动合作,统筹及落实「跃动港岛南」的各个项目。

海滨发展及易行度

我们一直积极贯通维港两岸的海滨长廊和营造更精彩的海滨环境供市民享用。过去三年,我们已开放五公里的海滨长廊予公众使用。展望将来,我们的目标是于二零二八年将海滨长廊由现时的23公里延伸至34公里,提供额外约35公顷的优质休憩空间。

为落实上述愿景,政府已预留65亿元专项拨款推动13个海滨优化项目。其中,二零二一年会就东区走廊行人板道和西营盘东边街北海滨公园的工程寻求立法会拨款,然后立即上马。后者将注入创意元素,设有大型游乐设施、具规模的嬉水区及全天候眺望海景的观景台。两个项目可望于二零二四年起分阶段完成。我们亦会在这些海滨项目中融入单车径的设计,让市民日后可以在海滨的环境下骑单车。

此外,发展局辖下的海港办事处会继续与海滨事务委员会携手,积极推动社区参与,例如展出本地文创精英的艺术装置和公共傢俬设计比赛的胜出作品,及邀请坊间专业人士分别将金紫荆广场及湾仔渡轮码头两个海滨项目的设计概念转化成落实细节。至于由非政府机构营运的西环卑路乍湾开放式海滨社区园圃已于二零二零年十月开放,而鲗鱼涌社区客厅亦预计于二零二一年年底开放,可望进一步增添海滨的多元活力。

我们亦会继续完善金钟、湾仔北等地区现有行人连接系统,包括透过和记大厦和金钟廊重建、连接海富中心和添马天桥的政府工程,以及在「促进私营机构提供行人连接计划」下太古广场至夏悫花园天桥网络的行人连接等,完善金钟一带的行人连接系统。

河畔城市

我们现正积极推动「河畔城市」的概念。翠屏河和佐敦谷明渠的活化工程已经展开。我们会继续为其他具有高度活化潜力的河流和明渠制定活化计划,包括大围明渠、火炭明渠和元朗市中心明渠。此外,我们亦会在规划新发展区时加入活化水体设施,包括防洪人工湖、河畔公园等。

城市林务

我们已于今年一月主办首届国际城市林务研讨会、于今年六月成立树艺及园艺业发展谘询委员会及于今年七月向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就树木管理人员注册制度的进度提交报告。另外,我们已于今年第三季开展城市林务发展基金下的学习资助计划和见习生计划。学习资助计划每学年可惠及约300名学生,而在见习生计划下,我们正接收合资格雇主的申请,以雇用及培训树艺和树木管理课程的毕业生成为具质素的树艺师及攀树员。

推行建造业2.0

二零一八年《施政报告》提倡的「建造业2.0」,得到业界广泛支持。发展局正逐步落实「建造业2.0」,以「创新」、「专业化」及「年青化」,带领行业革新。我们正积极推动创科应用,包括组装合成、数码工程监督系统、建筑信息模拟和成立了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以提升生产力、加强建造监管及质量保证和改善工地安全。

  1. 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

    我们于二零一八年十月推出10亿元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基金),鼓励更广泛采用创新科技,并带动业内先进技术的供应链。迄今,基金已批出逾3亿元予超过1 400宗申请,资助超过700家企业采用不同技术,包括「组装合成」建筑法、建筑信息模拟,及其他创新建筑技术,并资助约8 000个培训名额,让从业员参加与科技相关的培训。我们将会进一步研究更多措施推动业界创新及更广泛应用创新科技,并提供相关支援。

  2. 更广泛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

    我们正积极推动建造业界广泛采用二零一七年《施政报告》提出的「组装合成」建筑法。除鼓励私人及公营机构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外,发展局于今年三月发出工务技术通告,要求指定政府建筑物,例如学校、宿舍和办公大楼等需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首批「组装合成」先导项目,包括位于香港科技园的「创新斗室」及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已分别于今年五月及八月平顶。而全港首个以「组装合成」建造的南昌街社会房屋,亦已于今年八月入伙。

    此外,「组装合成」建筑法更于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发挥关键作用,让香港有能力于短时间内兴建大量检疫设施及临时医院,对抗疫情。利用「组装合成」建筑法极速完成的鲤鱼门度假村检疫中心,更获得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嘉许。

  3. 采用创新科技

    我们积极推动数码科技应用,加强工务工程监控和管理。我们已于今年三月发出工务技术通告,要求所有价值超过3亿元的新基本工程合约,均需采用数码工程监督系统,以加强项目监督。此外,从明年开始,我们将分阶段推行综合数码平台,将不同项目所收集的数据整合分析,持续监察项目各方面的表现,以优化基本工程计划的管理。为更好应对疫情后推展工程项目的新常态,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应用遥距监控、无线感测网路和物联网等创新科技,尽量减少人际的接触,从而提升工地的职安健。

    我们会继续推动建造业采用其他创新科技,包括建筑信息模拟技术、钢筋预制组件及其他经「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应用中心」及「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审核的成熟而崭新的科技,以促进建造业生产力、提高建造质素、改善工地安全及提升环保效益。

加强工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一直以来,工务工程项目的推展都面对着建造成本高昂,劳动人口急速高龄化及公众对工程项目表现的期望日高等挑战。建基于发展局辖下的「项目成本管理办事处」(项管办)在项目成本管理上的经验,在去年四月,我们将办事处升格为「项目策略及管控办事处」(管控处),提供多元化措施来优化基建项目的成效。

在成本管控方面,于过往四年,管控处(及项管办)一共检视了超过280项总值约5,200亿元的工程项目,以「目的为本、实而不华」为原则,优化项目设计,为政府减省了约700亿元的工程成本。管控处亦把项目管控范围扩大至涵盖立项及建造阶段,持续监察表现,直至项目完成。

提升工务工程项目表现

近年市民对工程项目表现的期望日益殷切,我们将透过主要项目精英学院培训项目管理及领导人才及推动数码科技应用,加强工务工程监控和管理。除了与本地业界持份者保持紧密沟通外,我们亦加强与内地、澳洲、新加坡及英国的有关机构协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伙伴合作关系,共同提升项目管理和表现。为进一步推动建造业的数码化和革新,提升项目表现,我们会在明年举办「国际建造领导高峰会」集思广益,共谋策略。

建造业人力发展

议会于二零一八年二月成立香港建造学院(学院),致力提供清晰的晋升阶梯及更有系统的在职培训课程,培训半熟练及熟练技术工人以应付市场的需求及提升建造业的技术水平。学院平均每年培训全日及兼读学生近70 000人次。其建造文凭课程已取得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资历架构的评审。学院亦会善用其现有的训练设施加强建造培训以配合行业需要,尤其是在应用创新科技方面,包括建筑信息模拟、「组装合成」建筑法等。

我们于今年五月获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2亿元,以推行措施加强建造业多个需求殷切工种的工人培训。这些相关措施包括(a)增加学院一年全日制课程新学员的培训津贴,由每月3,600元增加至4,800元,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系统性建造业培训;(b)增加议会辖下「认可技术专才培训计划」所涵盖的工种数目,由六个增加至13个,以涵盖另外七个需求殷切工种1;以及(c)提供额外奖励,每名学员合共10,000元,以鼓励在职普通工人提升技能至半熟练技术工人的水平。约670名学员已受惠于上述措施。

文物保育

多项文物保育措施均进展良好。第一、二及三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活化计划)下的12个项目已投入服务。随着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第四期活化计划下三个项目的活化工程已于去年展开,并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完成。第五期活化计划下四个项目的勘探和设计工作现正进行。我们正在评审于去年十二月推出的第六期活化计划下四幢历史建筑所收到的申请书。此外,我们在今年八月于第六期活化计划下加推一幢历史建筑,截止申请日期为今年十二月。自二零零零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推出以来,香港一共获得20个奖项,其中五个为活化计划的项目。另外,根据古物谘询委员会的建议,薄扶林水塘石桥、薄扶林东华义庄,和油麻地天后古庙及其邻接建筑物按照《古物及古迹条例》(香港法例第53章)的规定于今年五月宣布为古迹。

1 「建造业议会认可技术专才培训计划」原先只涵盖六个工种,即髹漆及装饰工、细木工、木模板工、砌砖工、批荡工和铺瓦工。我们预期熟练技术工人,包括钢筋屈扎工、金属工、普通焊接工、水喉工、平水工、电气布线工及建造机械技工在未来数年的需求殷切,技术专才培训计划已扩展至涵盖这些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