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建发展

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基本工程开支表现令人满意,达至约580亿元,为历来最高,较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205亿元的实际开支有大幅改善,亦较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的498亿元开支有显着的增加。

我们正继续推展本局政策范畴下的各项重大基建工程。在启德发展计划方面,第一期发展的工程,包括兴建租住公屋、邮轮码头大楼及配套基建设施等,正如期进行,预计会于二零一三年年中完成。继二零一一年六月获批拨款后,为北面停机坪住宅用地进行的基础设施工程及启德明渠的生物除污处理工程,已于二零一一年七月展开。

至于蓮塘/香园围口岸(口岸)计划,为受计划影响的竹园村兴建重置区的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预计会于二零一二年年初完成。工地平整工程及通往口岸连接路的详细设计已于二零一一年三月展开。如拨款获得批准,预计工程会于二零一三年年初展开。二零一一年九月初,港深两地政府在口岸联检大楼概念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上,联合公布了得奖作品。我们会继续与深圳当局联系,以推展联检大楼的设计。为方便乘客及车辆直达口岸,口岸内将增闢多项设施,包括公共停车场、私家车乘客上落处及行人隧道。

至于其他有助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大型工程项目,亦取得良好进展,包括在港岛、荃湾和荔枝角的三项雨水排放隧道工程、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以及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下的斜坡改善工程。

港深两地政府在二零零九年共同开展了「落马洲河套地区规划及工程研究」,旨在探讨在河套地区发展以高等教育为主,辅以高新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用途的可行性。港深两地在二零一零年年底/二零一一年年初同步举行了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活动,研究现时进展良好。我们的目标是在二零一三年完成该研究。

我们已展开了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及坪輋/打鼓岭新发展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将会提供土地应付长远住屋和其他土地用途的未来需求,预计研究会在二零一三年完成。

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亦在二零一一年八月展开。我们的目标是在二零一四年完成该研究。

除继续推展大型基本工程计划外,我们亦着力推展更多小型工程,以期为建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再加上在「楼宇更新大行动」(更新行动)下进行的楼宇维修工程,建造业的失业率因此由二零零九年二月至四月高峰期的12.8%,下降至二零一一年第三季的4.2%,是13年以来最低的失业率,同时反映出业界的人手渐趋紧绌。

根据已规划的基建计划,我们预期未来数年每年的基本工程开支均会超过600亿元,因而为建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亦进一步令这个行业的劳工市场人手紧绌。

为确保能适时及有效地推展大型基建计划,我们需要维持和培养一支人数足够而且具备多种技能的建造业队伍。为此,我们已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一笔1亿元的一次过拨款,其后,我们与建造业议会(议会)及其他主要业界持份者合作,加强对有意投身建造业的新血和在职业内人士的培训和工艺测试,并进行更多推广和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建造业。

自从各项措施在二零一零年九月起分阶段实施以来,我们在建造业人力方面的投资初步已见成效,情况令人鼓舞。在加强培训计划下,有更多人士投身建造业,特别是于二零一零年九月推出「强化建造业人力训练计划」之后,截至二零一一年九月底,已有大约600名学员参与该项计划,并有超过半数人完成有关培训。差不多全部学员都是新入行的,当中超过六成学员的年龄在35岁以下,显示有更多青年人愿意加入建造业。

议会会继续加强在培训及工艺测试方面的工作,以确保业界有一支够熟练且具备多种技能的队伍。鉴于市场对建造业工人的需求越来越殷切,加上工人需要时间以累积经验,才能成为熟练技工,我们现正与议会紧密合作,通过探索各种不同的培训模式,协助议会建立培训能力。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议会在「承建商合作培训计划」亦取得良好进展,参与计划的承建商会为建筑工人提供实地训练。

鉴于未来的公共工程项目及私营机构的建造工程项目数量不少,我们会与其他主要持份者(包括议会、承建商和工会)合作,密切监察建造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各项措施的成效,以合适的方法应付人手方面的需求。

土地供应

  1. 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的卖地计划及持续的土地用途规划工作

    我们继续采用勾地表制度和政府主动卖地双管齐下的安排增加土地供应。在二零一一年四月至十二月的三个季度,政府通过拍卖或招标主动推售的21幅住宅用地,以及一幅被成功勾出后通过拍卖售出的住宅用地,总共可提供约7 400个单位。继今年年初售出前元朗邨「限呎楼」用地后,我们在本年度的卖地计划中亦纳入了5幅「限呎楼」用地作公开招标。我们已售出当中的3幅。这4幅「限呎楼」用地(连同前元朗邨「限呎楼」用地),将可提供不少于3 220个中小型单位。为更好地确保单位供应数量,我们已在3幅面积较大的用地的卖地条款中,加入发展商须提供单位最低数目的要求,这些用地共可提供不少于2 100个单位。我们亦将在另外两幅于十二月招标的用地加入相同的限量要求。

    除售卖政府土地外,铁路物业发展项目一向是房屋土地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提供中小型单位方面。位于南昌、荃湾西站五区(湾畔)、荃湾西站五区(城畔)和朗屏(北)的四个西铁项目将提供共7 471个单位,包括4 932个(66%)中小型单位。南昌项目正进行招标,而我们现时的目标是于本季为该两个荃湾西站五区项目招标。另外,我们就朗屏(北)西铁项目进行的法定程序工作亦进展良好。

    总括而言,在二零一一至一二财政年度的首三季,通过政府主动卖地供应的土地、上述三个西铁项目、市区重建项目、须修订契约/换地的房屋发展项目,以及私人发展项目(无须修订契约/换地),将可提供约20 000个单位。

    新发展区的发展是十项大型基建工程之一,将会提供土地以应付本港长远的房屋和其他土地用途的需求。新发展区的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及洪水桥新发展区所提供的土地最早可分别于二零一八年和二零二一年作发展用途。我们已于二零一一年七月获立法会批准拨款,以展开东涌余下发展计划的规划及工程研究,俾便推展已规划的东涌新市镇余下地区的发展及应付本港长远的房屋需求。我们已就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展开规划研究,并正就有关的住宅发展方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

  2. 增加房屋土地供应的措施
    1. 工业用地分区研究

      去年,规划署完成了最新的「全港工业用地分区研究」。该研究旨在检讨「工业」和「其他指定用途」注明「商贸」地带内尚未进行发展的工业用地,并了解这两个地带内现有私人工业楼宇的使用情况,以探讨更善用珍贵的土地资源的方法。该研究建议把大约30公顷的工业用地改划作住宅用途,这有助增加房屋土地供应。

      建议改划作住宅用途的用地分别位于荃湾、元朗、火炭、小沥源、屯门、大角咀及粉岭。当中的5幅 (约6.7公顷)政府土地可供卖地或作公屋发展,并将提供共约6 470个单位(包括约2 270个私人单位及4 200个公屋单位)。余下的11幅 (约22.7公顷)私人土地则可提供约14 260个单位,但重建日期须由私人市场决定。

    2. 检讨「绿化地带」的土地用途

      随着时间过去,划作「绿化地带」的部分用地的状况可能已经改变,当中部分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因此失去其原有功能。作为增加房屋土地供应的措施,规划署现正全面检讨各分区计划大纲图上「绿化地带」的土地用途。检讨的目的是理顺划作「绿化地带」土地的界线,并物色可能适合作房屋发展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现时,当局已物色15幅总面积约为50公顷的土地作进一步技术评估,从而评估这些土地作住宅发展的潜力。这些土地大部分属政府拥有。

    3. 检讨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

      对于划作「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的用地,规划署会不时与相关各局/部门检讨是否需要保留该等用地作预留用途。如某幅用地因政策或实施计划有变而无须保留作预留用途,规划署会考虑该幅用地是否适合作其他用途,包括作住宅发展,并会按情况作出跟进。如认为有此需要,规划署会根据《城市规划条例》寻求修订有关用地的土地用途。我们亦会考虑现时被私人公用事业设施占用并具潜力发展房屋的用地。

    4. 进一步研究具潜力发展房屋的用地

      此外,我们现正研究如何提升破落的乡郊工业区及已荒废的农地的发展潜力,以落实有关用地为优先发展区,并通过收回土地方式把有关用地作公共房屋发展,及提供所需的基础建设,以作私人房屋发展。我们已物色4幅位于古洞南、元朗南、粉岭/上水第30区用地及缸瓦甫具潜力发展房屋的用地作有关用途,有关用地的总面积共约150公顷。规划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会在二零一二年年底左右就上述选址展开相关的规划/工程研究。

    5. 在维多利亚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

      在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财政预算案演词》中,财政司司长宣布会在未来数年投放约3亿元,就在维港以外填海和发展岩洞以增加土地供应进行研究和公众参与活动。随后,我们于二零一一年五月向发展事务委员会简介计划进行的研究和公众参与活动。

      我们已于二零一一年三月完成善用地下空间的研究,并于同年五月向发展事务委员会汇报主要研究结果。建议的主要措施包括就搬迁政府设施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有关搬迁现有沙田污水处理厂、摩星岭食水主配水库及坚尼地城食水配水库至岩洞,以腾出土地作其他有利及相配的用途,以及就岩洞发展的长远策略进行研究。我们会征询发展事务委员会,为进行上述研究的拨款申请寻求支持。

      我们已于二零一一年七月展开一项顾问研究,为公众参与活动提供技术支援,让参与讨论的市民能在事前取得相关资料。我们已向城市规划委员会、土地及建设谘询委员会及辖下的规划小组委员会简介我们的公众参与计划,亦已于二零一一年七月向所有区议会发出资料文件。为蒐集公众对上述填海及发展岩洞计划的初步意见和主要关注事项,我们曾为相关智囊组织、商会和环保团体举行聚焦小组讨论会,亦曾在二零一一年八月和九月期间与个别学术界人士及专业人士进行讨论。我们正着手进行初步技术研究,包括在全港物色合适地点填海和发展岩洞。我们计划于二零一一年年底展开公众参与活动及谘询发展事务委员会。

九龙东转型

香港是亚太区的主要金融和商业中心,地位稳固,惟在优质商业设施,特别是办公室供应方面,严重求过于供。国家「十二五」规划表明支持香港巩固其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亦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在全球的影响力将日益增大。

过去十年,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和区域办事处,这种趋势持续不断。区域总部和区域办事处的数目由一九九七年的2 514间上升至二零一零年的3 638间,升幅达45%。尽管需求殷切,但本港所有办公室的总楼面面积只有轻微增长,由二零零零年的1 214万平方米增至二零一零年的1 429万平方米,增幅仅18%。为了充分利用内地迅速发展的机遇,并维持香港主要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稳定而充足的优质办公室供应至为关键。

我们已将总共14幅商业/商贸用地纳入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的卖地计划内。这些用地将可提供约6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视乎量度结果而定)。在本年年底前,我们会出售6幅商业/商贸用地,共提供约3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我们会继续物色更多合适的用地作商业发展。

根据《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研究的建议,当局应采取适当的规划措施,以支持长远的经济增长。我们会继续落实研究建议,整合及提升现有的商业中心区,并同时开拓商业中心区外的优质办公室枢纽。具体建议包括通过腾出无须设于黄金地段的政府办公地方,以及在都会区内具策略性的地点(例如启德和西九龙)发展新办公室羣,以增加写字楼用地的供应。至于其他一般商业用地的需求(包括非黄金地段的写字楼及传统工业/货仓用途),亦会通过活化旧工业区和发展黄金地段以外的其他办公室羣予以应付。

九龙东地区包括启德发展区、观塘和九龙湾。由于本港制造业在八十年代大规模北移,加上机场在九十年代迁至赤鱲角,留下大量的工业大厦未有被充分使用。由于香港传统的商业中心区已无法应付这些公司对优质办公室的需求,一些私人发展商凭着敏锐的市场触觉,把握时机,率先在九龙东进行发展,兴建了一些高级的商业大厦和购物中心。区内已有约140万平方米的办公室落成。

在二零一一至一二年《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宣布会采用富远见、相互协调的综合模式,加快把九龙东转型为另一个具吸引力的商业区,以支持香港的经济发展。具体而言,有关的工作将涉及土地用途检讨、城市设计、加强连系及相关的基建设施。

  1. 九龙东概念总纲计划

    为了令这个前工业区顺利转型为另一个主要商业中心区,基建工程和设施必须妥善设计,并与九龙东的整体环境、规划和城市设计意念相配合。为此,规划署制订了一份九龙东商业区的概念总纲计划,并采用了方便畅达、崭新面貌、优良设计和多元发展等策略-

    1. 方便畅达-我们构思兴建环保连接系统,连接九龙湾、启德发展区和观塘,并会加设行人设施,例如行人天桥网络和更宽阔的行人路。我们会就建议的高架单轨铁路和其他环保连接系统谘询公众。有关环保连接系统初步研究结果的公众谘询详情载于下文第39段。
    2. 以优良的城市设计,塑造该区的崭新面貌-我们会改善街道景观、绿化设施和公众休憩用地,并会充分把握机会,在宽阔而连贯的海滨长廊塑造该区的崭新面貌。
    3. 多元发展-九龙湾和观塘将主要作办公室和商业用途,除了通过毗邻的启德发展提供旅游、体育和康乐设施外,我们亦会在九龙湾和观塘区内的适当地点发展其他用途,例如临街店铺、海滨咖啡座、设于码头的食肆和娱乐设施、游艇停泊区和水上活动设施,以增添该区的朝气活力,特别是在办公时间后为该区注入生气。

    总括而言,规划大纲图有助将九龙东转型为一个方便畅达、面貌焕然一新、设计优良而又多元发展的地区。将九龙东转型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区,是政府在经济转型下为把握新机遇而提出的建议。我们会令九龙东成为更吸引商业活动的地方,使香港人受惠,亦令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得以持续。

  2. 成立一个九龙东发展办事处

    为落实这项重要措施,发展局会成立一个新的九龙东发展办事处,负责引领、督导、监督和监管九龙东转型的工作,并会倡议我们为九龙东所订的目标,同时亦会邀请持份者和普罗大众参与其事。这个办事处会把区内私营机构所提出的计划集中研究,并负责策导这项对本港极为重要的策略性发展项目。

    九龙东发展办事处会负责宣传九龙东概念总纲计划,并为由私营机构提出有利九龙东发展或转型成为现代化主要商业区的土地发展建议,提供一站式的谘询和协调服务。此外,亦会为该区的基建发展提供方向,特别是负责项目管理、协调其他项目、带领各方解决衔接问题和要求上的分歧,并密切监察相关项目的进度。

    政府会邀请公众(包括相关的区议会和各持份者)参与总纲计划的制订工作,好让各项改善建议能如期实施。为此,九龙东发展办事处会为新计划和项目,制订全面而一致的公共关系和公众参与策略,并会居中协调,以妥善回应公众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正研究九龙东发展办事处的理想架构,包括其与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九龙拓展处的启德办事处之间的角色,以及合适的人手编制。当我们有进一部资料后,便会谘询发展事务委员会的意见,以便日后呈交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辖下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考虑。

  3. 环保连接系统初步研究结果的公众谘询详情

    为促进九龙东转型,实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区内连系。我们已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委聘顾问进行「启德环保连接系统可行性研究」,以实现启德发展区的环保愿景,并改善与毗邻地区的连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启德发展区以至九龙东兴建高架单轨铁路,由于全港独有,故能吸引游客及缔造协同效应以带动毗邻地区的发展。由于这项涉及运输模式的设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我们认为在作出决定前有需要征询公众意见,包括是否以路面的环保交通工具取代。无论如何,在环保铁路连接系统启用前,也要提供路面的环保交通工具,为初期迁入启德发展区的居民提供服务。为配合公众参与活动,我们计划向发展事务委员会汇报有关结果,并打算在二零一二年下半年把蒐集到的公众意见,再次征询发展事务委员会。

活化工业大厦的中期检讨

行政长官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施政报告》中,宣布一篮子措施,便利旧工业大厦进行重建和整幢改装,以提供合适的楼面,配合香港不断转变的社会和经济需要。

这些活化措施已于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起正式实施,而落实措施的进度良好。截至二零一一年九月底,地政总署共接获63宗申请,并批出其中35宗,以整幢改装申请为主。获批的申请可提供合共38万平方米经改装或全新的总楼面面积。

我们在二零一零年底至二零一一年九月期间,就一篮子活化措施进行中期检讨,并与不同持份者会面,蒐集他们对措施的意見和可作改善的地方。持份者普遍支持活化措施,但亦有建议一些可作优化的地方,以鼓励更多和更优质的整幢改装项目。

经详细考虑所有收集的意見后,我们决定推出下列优化措施-

  1. 确认在经整幢改装工业大厦的主要天台层设置获豁免计入总楼面面积的公用设施(例如升降机机房),从符合活化措施的申请准则角度而言,将不会视作增加建筑物的高度。而在经整幢改装工业大厦外部安装复盖层或幕墙,亦不会视作增加建筑物的体积;
  2. 容许小规模改动建筑物的现有构架,包括在现有大厦外壳内改动内外结构,条件是:拆卸外部结构的范围不得超过现有大厦总楼面面积的10%;以及大厦改装后的总楼面面积不得增加;
  3. 鼓励根据活化措施提交新整幢改装的申请人参与「BEAM Plus」评估(但申请人无须取得特定的评级);以及
  4. 延长根据活化措施提交申请的限期3年,即截止申请日期由二零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延至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作为检讨的一部分,我们亦曾硏究容许在现有建筑物外壳以外加建新总楼面面积,以补回因整幢改装工程而损失的总楼面面积(但前提是不增加总楼面面积)。但我们决定不引入这项建议,因为我们必须维持整幢改装和重建之间的清晰分野,而这项建议可能被视为容许无须缴付土地补价而间接进行重建。我们认为免收豁免费的安排已提供足够诱因予合资格的整幢改装申请(在现行活化措施下,业主可免缴豁免费用,在现有工业大厦的整段使用期内或现行契约期内,改变这些大厦用途,两个日期以较早者为准),而其他容许业主补回因改装工程而失去的总楼面面积的额外诱因,难有充分理据支持。

现行活化措施的中期检讨结果和优化措施详情,另载于有关立法会參考资料摘要。

购买及改装工厦作水务署设施

政府正牵头落实活化工厦的措施。我们已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以购买及改装一幢工厦作水务署新界西办事处,以便腾出旺角现有的贵重用地作更具效益的用途。此外,该改装工厦会设置一个水资源教育中心,加强节约用水的公众教育。我们会在该改装工厦加设节能/节水装置和器具,以树立榜样,并在活化工厦时,着力推广环保建筑设计。水务署已聘请顾问,为购买合适的工厦提供相关服务。

支援香港建筑及相关工程专业人士在内地经营业务

近年,内地经济稳步增长,加上建造业发展蓬勃,为香港的建筑及相关工程专业人士提供了不少商机。我们一直协助建造业的持份者藉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安排》)取得的优惠待遇,以进入内地市场。

自《安排》于二零零三年签订以来,本港的建造业共获得29项优惠,并有1 225名建筑及相关工程专业人士(分属六个专业: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规划师、产业测量师、工料测量师和建筑测量师)通过专业资格互认的机制,取得内地同业的专业资格。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在全国各地注册和执业(工料测量师),又或根据各个先行先试计划,在广东省注册和执业(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规划师和建筑测量师)。

在二零一一年八月,中央政府宣布向香港的服务提供者开放内地市场。根据有关计划,已通过资格互认机制取得内地专业资格的香港建筑及相关工程专业人士,均可在广东省注册和执业,并享有与内地拥有相同专业资格专业人士同等待遇。这些优惠措施有助本地建造业的专业人员在内地执业及设立公司。我们正与内地当局紧密合作,在《安排》的框架下,确保先行先试计划有效实施,让香港建筑及相关工程专业人士能在广东省注册和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