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落实新的《市区重建策略》
在二零零八年七月至二零一零年七月期间,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广泛公众參与过程。在过程中取得广泛共識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新的《市区重建策略》。新策略已于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生效。我们已全面推展所有在新《市区重建策略》内的主要新措施-
  1. 在二零一一年六月,我们在九龙城区成立第一个“巿区更新地区谘询平台”(“谘询平台”),采取地区为本、与民共议的方式推展市区更新工作。九龙城“谘询平台”已举行了两次会议,并确立了来年的工作计划,包括尽快推行地区规划研究和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尽早进行公众参与;
  2. 我们已成立由市区重建局(市建局)拨款5亿元设立的“市区更新信托基金”。基金已开始运作,并将提供独立的经费来源,以资助向受市建局执行的重建项目影响居民提供协助的社区服务队的运作;资助由“谘询平台”建议的社会影响评估及其他相关规划研究,以加强地区层面市区更新的规划,以及资助由非政府组织及其他持份者提议的在市区更新范围内进行的文物保育及地区活化项目。市区更新基金有限公司已于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五日注册成立为一所独立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基金的信托人,并将进行为达成基金宗旨的活动;
  3. 市建局已公布其担任“促进者”角色及执行“需求主导”重建模式这两项促进市区重建的新计划的详情,并于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开始接受有兴趣的业主的申请。为配合市建局的筹划工作,“需求主导”重建项目的申请将于二零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截止。至于“促进者”计划服务则全年接受申请,不设期限;
  4. 市建局已推出“楼换楼”计划,为受该局开展的重建项目影响的自住业主,提供现金补偿以外的另一个选择;及
  5. 我们正筹备于二零一二年上半年把启德发展区的一幅指定用地交予市建局以推行“楼换楼”计划。这批“楼换楼”单位预计会于二零一六年入伙。
缔造优质及可持续建筑环境
为回应公众对建筑环境的质素及可持续性以及所谓“发水楼”问题的日益关注,行政长官在其二零一零至一一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我们会收紧就私人楼宇提供总楼面面积宽免的政策,以及引进优质及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准则,例如要求新建楼宇加入楼宇分隔或增加建筑物的通透度、楼宇后移和绿化等设计元素。
屋宇署就总共15份为落实新措施而拟备的新订/修订作业备考拟稿,谘询了建筑业界的持份者和土地及建设谘询委员会辖下的屋宇建设小组委员会。考虑到业界表达的实际关注,并为引入环保樓宇设施提供较大空间,屋宇署对作业备考的拟稿作出了一些修改,并于二零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发布作业备考的最终版本。新规定适用于二零一一年四月一日或以后所递交的建筑图则。我们会继续监察落实该一系列措施。
文物保育
除了推行“保育中环” 的文物保育项目外,我们的其他文物保育措施亦进展良好。在政府方面 -
  1. 第一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活化计划)的六个活化项目当中,前北九龙裁判法院已活化为萨凡纳艺术设计(香港)学院,该学院已于二零一零年九月开始营运。其馀五个项目预计会由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二年陆续开始营运;
  2. 至于第二期活化计划下有关旧大埔警署、蓝屋建筑群和石屋的活化项目,我们拟于二零一一年年底至二零一二年上半年期间向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
  3. 我们已于二零一一年十月七日推出第三期活化计划。活化四幢历史建筑(即景贤里、必列啫士街街市、虎豹别墅和前粉岭裁判法院)的申请将于二零一二年二月截止;
  4. 截至二零一一年九月为止,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已确定1 185幢历史建筑² 的评级。古谘会会继续为历史建筑评级,并首先敲定已纳入1 444幢历史建筑名单内馀下项目的评级,然后处理由公众建议作出评级的新增项目/类别² ;以及
  5. 古物事务监督于二零一一年六月宣布把下白泥五十五号碉堡列为法定古迹,使本港法定古迹的总数增至99个。此外,古物事务监督于二零一一年一月把何东花园列为暂定古迹,让何东花园得到为期12个月的法定保护,同时亦让古物事务监督有更多时间考虑应否把何东花园列为法定古迹。
 
¹ 行政长官在其二零零九至一零年《施政报告》¹ 中宣布“保育中环”措施,当中包括八项饶富创意的项目,藉以保育中环区内不少文化、历史及建筑特色,同时为这个地区注入新生命和活力。这些项目的实施进度载于附件3

² 这数字包括新增的建议评级项目,以及已纳入香港1 444幢历史建筑名单的历史建筑,当局曾于二零零九年三月至九月期间就该名单所列建筑物的建议评级谘询公众。

³ 若有切实需要及早作出评级,古谘会将会灵活地提前讨论个别新增项目的评级。

在私人方面-
  1. 自维修资助计划于二零零八年八月推出以来,我们已批准了14宗申请,而截至二零一一年九月为止,另外有15宗申请正在处理当中;
  2. 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已批准就下亚厘毕道香港圣公会中环建筑群的地段的契约修订及香港圣公会于毕拉山金文泰道另一地段的原址换地征收象征式地价,以保育香港圣公会中环建筑群内的四幢历史建筑。当该寓保育于发展的项目完成后,香港圣公会可提供更多元化的社区服务,而且亦可增加中环建筑群向公众开放的程度,让公众人士可以更好地欣赏该四幢历史建筑,社会可因而受惠;以及
  3. 自何东花园如上文第53(e)段所述被列为暂定古迹后,我们一直积极与何东花园的业主商讨保育方案,务求既能兼顾文物保育的目标而同时尊重私人业权。
去年,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举办了连串公众教育计划及活动,旨在鼓励更多不同的社区团体参与文物保育工作,例如由二零一零年十二月起举办文物旅游博览,展示香港富特色的文物建筑;于二零一一年四月及五月为市民大众和持份者举办景贤里开放日,以及为配合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于二零一一年下半年举办讲座和导赏团。我们亦正筹办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三日举行的国际文物保育会议,预计会吸引逾400名本地及外地人士参加。
加强本港楼宇安全
行政长官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施政报告》中宣布一套多管齐下的新模式,以进一步加强本港楼宇安全,当中涵盖立法、执法、对业主的支援及协助,以及宣传和公众教育。我们已在过去一年通过及落实多项加强楼宇安全的重要立法建议。小型工程监管制度已从二零一零年十二月起全面实施,而为强制验楼计划及强制验窗计划提供法律框架的《2011年建筑物(修订)条例》已于本年六月获通过。在本立法年度,我们将提交一项附属法例,以列明强制验楼计划及强制验窗计划的运作细则,并提交一条条例草案,实施多项新措施,以加强建筑事务监督的执法权力,阻吓不遵从法例的情况,并鼓励业主承担本身的责任,保养和维修其物业。我们于二零一一年五月向立法会提交《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草案》,现正与立法会紧密合作审核该条例草案,目的是尽快加强对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的规管。
屋宇署自二零一一年四月起实施了新的僭建物执法政策,扩大须即时取缔的僭建物涵盖范围,以涵盖绝大部分位于樓宇外部的僭建物。屋宇署亦已展开大规模行动处理分间单位。我们亦从二零一一年起展开一项全港清点行动,清点所有位于樓宇外部的僭建物,为未来的执法行动及政策制定建立一个有用的资料库。
至于新界豁免管制屋宇上的僭建物,我们已公布将通过循序渐进的策略,有系统地加强对上述屋宇现存僭建物的执法工作。我们会根据僭建物违例的严重程度、对建筑及公众安全构成的风险,将现存的僭建物归纳分类,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按序逐步予以取缔。我们现正筹划有关方案的执行细节。在未来数月,我们会向新界村民展开广泛宣传,加强他们有关僭建物对占用人及公众安全构成风险的意识,并就可附建于有关屋宇的构筑物和设施提供明确指引。随后,我们将积极取缔那些违例情况严重和对楼宇及公众安全具较高潜在风险的现存僭建物(即使这些僭建物并未构成迫切危险)。对其他违例情况较轻及潜在风险较低的僭建物,我们将会推出一项僭建物申报及安全检核计划,以遏止新建僭建物的出现。
我们一直与香港房屋协会(房协)和市建局紧密合作,协助有需要的业主进行维修和保养工程。经完成全面的检讨后,房协和市建局辖下多个财政支援计划已于二零一一年四月整合为“楼宇维修综合支援计划”。在该计划下,所有有需要的业主会获提供一站式服务,亦可向该两个机构任何一个递交各项由政府拨款的计划的申请。在过去一年,我们亦继续推行更新行动。拨款总额达35亿元的更新行动将资助超过3 000幢楼宇的业主保养他们的楼宇,并共创造逾6万个就业机会。
我们举办了大规模的公众教育运动,在本港培养樓宇安全的文化。除了通过“社会监察”计划,动员公众举报樓宇安全问题外,我们亦以创新及度身订造的宣传渠道传递有关樓宇安全的信息。
全面水资源管理
我们于二零零八年公布推行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这是一项为平衡原水供求而制订的长远策略,以配合香港的可持续发展。过去数年,我们致力教育市民特别是学童节约用水,我们将加强教育公众节约用水,并设立水资源教育中心,向公众示范各类节水措施、供水方法和处理技术、渗漏探测方法及水压管理技术等。此外,我们亦一直推行自愿参与的“用水效益标签计划”,以助市民正确选择节约用水的器具,从而达致节约用水的目的。我们正进行用水研究,以找出家庭用户一般的用水模式,以推广可持续用水。我们计划扩大对服务行业及商界的宣传工作,而这些界别的用水量占全港总用水量的四分一。我们亦会举办推广活动,例如参观、讲座、节水运动和比赛,以提高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
分阶段进行的水管更换及修复计划,进展良好。该计划是要更换/修复约3 000公里老化的水管。第1及第2阶段的工程已大致完成,而第3及第4阶段的工程则在积极进行。截至二零一一年九月底,已更换/修复共1 649公里的水管,水管爆裂的宗数已由二零零零至零一年度高峰期约2 500宗,回落至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的609宗。水管渗漏率亦由二零零一年的25%,下降至二零一一年的20%。我们计划在二零一二年年初展开水管更换及修复计划馀下各期工程,以便于二零一五年完成整个计划。
现时的东江水供港协议将于二零一一年年底届满。我们会向委员简介二零一二至一四年间东江水的供水安排、对财政的影响及我们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追加拨款以支付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东江水费用的建议。
为开拓多元的食水供应来源,我们会紧贴海水化淡技术的最新发展,而有见于过去数年科技进步令海水化淡的成本下降,我们正密切留意这个潜在供水来源的经济可行性。我们已在将军澳预留一幅土地,并会就在该址兴建海水化淡厂进行可行性研究。
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下其中一项主要措施,是积极考虑使用再造水作非饮用用途,以减少对食水的需求。为此,我们正在新界东北部的上水、粉岭及新发展区研究使用再造水作冲厕及其他非饮用用途。
防洪
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是我们为减少区域性水浸风险及提供全面解决方法而采取的策略。计划下所进行的研究旨在检视和找出研究范围内现有雨水排放系统及相关设施的不足之处。该计划的检讨,将可提供一个区域性评估,当中已计及区内的最新发展。我们会检讨东九龙及西九龙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以评估这些地区现有排水系统的表现,并建议长远及短期的改善措施,以减低水浸风险。
我们一直推行防洪计划,包括三项雨水排放隧道工程计划,并会在二零一二年展开在跑马地的地下蓄洪池建造工程,以提高易受水浸影响地区的防洪水平。我们亦会进行研究,以评估靠近民居的河道的水浸风险,并会为这些居民设计一个警报系统。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零碳排放建筑物
为减低建造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树立良好榜样,我们在二零一一年六月着手进行一项采用低碳建造措施的研究。研究会首先釐定各个典型建造工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然后拟定良好作业守则,以减低排放。研究获业界支持和参与,而我们亦深感欣慰。
建筑物用电占全港耗电量约90%,并占全港温室气体排放量60%。为配合全球气候转变的挑战及香港的可持续发展,以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方式进行建造工程是我们的主要措施。为倡导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正与议会合作,把议会在九龙湾的前培训场地发展为公众休憩用地,主题为“低碳生活”,有关计划包括建造园景区及零碳排放建筑物。这幅优质的公众休憩用地,将可配合政府活化及把九龙东转型为本港另一个商业中心区的新政策。
设置该零碳排放建筑物的目的,是作为可供国际及本地建造业借鉴的建筑物,能做到所输出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抵销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节能表现远胜海外同类的建筑物。该零碳排放建筑物会采用适用于本港家居及办公室环境的各类节能及低碳建筑设计及技术,目的是要提高公众的意识,从而过低碳及可持续的生活。建造中的园景区及零碳排放建筑物亦会提供优质的公众休憩用地,以供在附近办公的人士及居民享用,并可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我们预期可于二零一二年年中开放该零碳排放建筑物及公众休憩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