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土地供应

为应付市民的房屋需求及香港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政府会继续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物色可供发展的合适土地。这包括善用已发展土地,以便短中期供应土地以满足房屋需求和其他更逼切的需要,以及通过大型工程项目物色可供发展的新土地,以便长远增加土地供应及建立土地储备。有关详情现载列如下。

  1. 短中期增加房屋用地供应

    政府的目标是善用现有可发展土地,这需要通过规划其合适用途以应付社会不断转变的需要,并适时调配现有土地作临时及永久用途。现有可发展土地的潜在来源包括未经批租或拨用或作临时用途的政府土地;可藉改划用途地带或增加发展密度作其他较高增值用途而重新规划的政府及私人土地;有潜力进行重建的现有公营或私营房屋所在的市区用地等。

    对于有潜力可供发展的土地,政府会按既定机制检视及评估其发展可行性,并于政府土地可准备进行发展时作出适当安排,例如拨作兴建公营房屋、纳入申请售卖土地表,或作其他发展用途。房屋委员会会检讨现有的公营房屋发展,并视乎情况重建公共屋邨。至于私人重建项目,这些项目主要为市场主导,而政府会按既定机制尽可能有效率地处理所需申请。此外,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会继续进行现有破旧失修的私人楼宇的重建工作。

    房屋用地的主要来源为政府卖地计划内的用地、预留作公营房屋发展的用地、公营房屋及私人重建项目、市建局的重建项目以及铁路物业发展项目。为应付社会的短中期房屋需求,本文件所载列的十项措施现正或将会实施。就目前所知,其中单单七项措施将可供应超过300公顷土地作房屋发展。

    1. 检讨「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

      规划署已完成划作「政府、机构或社区」地带的用地及其他政府用地的一轮检讨,并已选定36幅用地适合作住宅发展,涉及共27公顷的土地。如全数作住宅发展用途,估计合共可提供约11 900个公私营住宅单位。在这些用地中,有10幅用地已划作或正进行城市规划程序以改划作房屋发展用途。规划署会将改划余下土地的用途视为优先工作。政府会继续寻觅其他有潜力作住宅及其他用途的其他「政府、机构或社区」及政府用地。

    2. 检讨「绿化地带」土地

      规划署正检讨已失去其原有功能的「绿化地带」土地,以物色哪些适合作房屋发展。在首阶段检讨中,规划署已检讨在新界区一些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的「绿化地带」,当中面积共57公顷的13幅用地被认为适合作住宅发展。改划7幅用地的土地用途将可提供约13 500个单位,有关工作预计于二零一七年完成。余下6幅用地将于往后几年内完成改划,以提供约9 500个单位。规划署正进行下一阶段的「绿化地带」检讨工作,以物色更多适合的「绿化地带」用地作住宅发展。

    3. 检讨工业用地

      规划署自二零零零年起已进行三轮的工业用地检讨工作。在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五年进行首两轮检讨后,约253公顷的工业用地已改划作非工业用途。在二零零九年进行的最近一轮检讨中,另外60公顷的土地获确定为适合作房屋及其他土地用途,当中16幅共约30公顷的用地适合作住宅用途。在这些用地中,13幅(8幅为私人拥有,5幅为政府拥有)已完成或正进行改划土地用途程序。重建这些用地上的工业大厦,可提供约14 600个单位。至于余下3幅私人拥有的工业用地,估计一旦重建,可提供约5 800个单位。规划署会在本年展开另一轮的工业用地检讨工作,以研究可否把更多工业用地改作其他用途(包括住宅用途)。

    4. 锦上路站、八乡维修中心及附近一带的发展

      为加强有关工作,使集体运输系统与住宅物业的综合发展相得益彰,我们会推展锦田南西铁锦上路站和八乡车厂上发展住宅的规划。有关项目占地约33公顷,估计可提供约8 700个单位。与此同时,当局会就周边约110公顷的土地进行工程研究,以便日后提供公私营房屋。我们亦会致力研究现有及已规划铁路沿线土地的住宅发展潜力。

    5. 市区重建项目

      未来四年,市建局重建项目涉及的面积共约4.9公顷,将提供约4 700个单位。有关市区更新措施的详情,见第95至97段。

    6. 卖地安排

      自二零一零年起,政府优化了出售政府土地的措施,在保留勾地表制度的同时透过公开拍卖或招标主动卖地,目的是增加市场的土地供应。现时政府按年度公布勾地表及按季预先公布出售土地计划,已成为既定做法。这做法为市场提供具透明度及确定性的土地供应计划,同时亦能让政府因应市场需求,调节主动出售土地的步伐,向市场稳定地提供土地。政府会持续向市场供应土地,以解决房屋问题。

    7. 铁路物业发展项目

      铁路物业发展项目继续是房屋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除了已成功招标的西铁荃湾西站五区(湾畔)项目(可提供约2 384个单位)和西铁朗屏站(北)项目(可提供约832个单位)外,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正就西铁荃湾西站六区项目(可提供约894个单位)进行招标(截标日期为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一日)。此外,西铁朗屏站(南)项目(可提供约720个单位)进展良好,期望可于二零一三年招标。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亦已表示,希望在本财政年度内,就大围站项目(可提供约2 900个单位)重新招标。

    8. 其他房屋土地来源

      现阶段我们预计在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不同来源供应的房屋土地应可达致可供兴建约20 000个私人住宅单位的目标。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各土地来源的供应情况,并视乎市场反应适度主动出售更多住宅用地。

  2. 长远土地供应

    长远来说,开拓新增土地是十分重要的可发展土地来源。这方面需要通过规划及工程研究、平整未开发乡郊或其他土地或进行移山填海,以及提供支持发展所需的基建和设施,以供大规模及较高密度的发展。这些方法都是过往市区扩展或新市镇发展一贯使用的方式。当局会迅速推展以下项目。

    1. 新发展区

      新发展区是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以应付香港长远的房屋需要,以及其他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及坪輋/打鼓岭新发展区)和洪水桥新发展区的两项规划及工程研究正在进行中。

      在二零一二年十月三十日,当局向发展事务委员会简介在「新界东北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活动期间收到的公众意见所关注的主要事项(立法会CB(1)61/12-13(05)号文件)。根据在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活动中公布的「建议发展大纲图」,新发展区可提供533公顷可发展土地,其中包括150公顷可兴建大约53 800个住宅单位的房屋用地,并会创造大约52 000个本区就业机会。我们现正详细整理及分析有关公众意见,并从规划及工程可行性方面研究应否或如何调整「建议发展大纲图」,以顾及有关意见。

      「建议发展大纲图」的调整会包括适度增加发展密度、把公营房屋的比例上调至超过一半以上、物色地点兴建新居者有其屋,并在私营房屋用地适度引入「港人港地」条款。当局会因应详细评估,适当地修订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议,并预计在二零一三年上半年内就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发表报告,然后开展法定规划程序,以及发展计划的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就收地清拆的补偿和安置安排,与受影响村民展开沟通。

      鉴于会受新发展区项目影响的寮屋占用人及农户的关注,我们正研究有关的补偿与安置方案,以及利便措施以协助有意在别处重新耕作的农户。同时,因应转变的情况,我们正检讨现有的补偿和安置安排,务求找出可作适当改善的地方,以期更有效地处理会受工务计划收地清拆影响的人士的需要和关注事项。

      「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已在二零一一年八月展开。在第一阶段社区参与活动于二零一二年二月结束后,当局已制订各个初步土地用途方案,并正在进行技术评估,以便制订「初步发展大纲图」。这项目的研究范围包括790公顷土地,根据初步评估,可提供超过400公顷可发展土地。第二阶段社区参与活动预定于二零一三年年中展开,以征询公众对「初步发展大纲图」的意见。 预计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及洪水桥新发展区的土地可分别于二零一九年和二零二一年提供作发展之用。

    2. 检讨北区和元朗荒废农地

      为了使主要用作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荒废的农地作更有效益的用途,规划署正检讨位于北区和元朗共约257公顷的有关用地,以尽早物色更多适合的用地作房屋发展。

    3. 发展大屿山-东涌新市镇扩展

      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预期落成,大屿山尤其是东涌不仅是乘飞机前往海外目的地,亦将是以陆路前往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规划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正进行《东涌新市镇扩展研究》,以研究扩展东涌新市镇以容纳22万目标人口,以及掌握未来经济机遇,为东涌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可行性。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已于二零一二年八月完成,有关部门正拟备初步发展方案,以在二零一三年上半年进行第二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

    4. 岩洞发展

      我们如期在二零一二年五月展开了沙田污水处理厂搬迁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沙田污水处理厂为全港最大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将其搬迁往岩洞后不但可腾出28公顷土地作房屋及其他有利的用途,亦可改善附近的居住环境。我们正进行公众参与活动,增进市民对搬迁建议的理解以取得公众支持。

  3. 增加商业用地及设施

    1. 九龙东

      我们承诺会采用富远见、相互协调的综合模式,加快把九龙东转型为另一个具吸引力的核心商业区,俾能再为香港增添约400万平方米的办公室楼面面积。自筹备小组于二零一二年二月成立以来,起动九龙东办事处已积极开展了多个市区改善工程和地方营造项目,此外,又进行多项研究及建立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行政架构,以便利公私营机构推展发展项目。

      公众参与

      起动九龙东办事处已会见了不同的持份者,包括专业团体及观塘、黄大仙和九龙城区议会,蒐集他们对起动九龙东的意见。超过1800人已参加了我们举办的多个公众参与活动,包括简介会、公众工作坊、艺术工作坊、地方营造论坛、国际研讨会和国际展览。除了以上的活动外,还有33个机构和多达20个国家人士曾到访该办事处。我们会继续透过安排更多的工作坊、论坛、会议、展览、新闻发布会/传媒访问,继续谘询持份者,并从持续进行的公众参与活动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以及全力推展各种地区改善项目。

      概念总纲计划2.0

      我们在二零一一年年十月发布九龙东首份概念总纲计划,并以改善「连系(Connectivity)」、「品牌(Branding)」、「设计(Design)」和「多元化(Diversity)」(CBD2) 为重点。此后,又从持续进行的公众参与活动中听取各种建议,进一步演进、丰富和完善这份概念总纲计划。我们于二零一二年年六月发布概念总纲计划2.0,并制定由该办事处推展的10项主要任务。这些任务旨在加强九龙东的连系、改善环境,并且释放该区的发展潜力。我们会持续演进和完善这份概念总纲计划,以带领九龙东转型的路向。

      推展措施的方针

      把九龙东打造为香港另一个优越核心商业区,是一个复杂及长远的市区转型过程,起动九龙东办事处会继续采用富前瞻性的地方营造手法,推展起动九龙东措施。

      改善九龙东的畅达性

      为优化九龙东区内的整体融合及畅达性,我们正研究发展一个环保连接系统,以长9公里及设有12个车站的双向高架单轨列车系统,把启德发展区、九龙湾及观塘与现有香港铁路观塘线及将来的沙田至中环线连接起来。环保连接系统公众参与活动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旨在评估公众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意见,已于二零一二年十月完成。我们现正分析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活动中所收集的意见及建议,并作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以处理主要议题。考虑收集得来的公众意见后,我们计划于二零一三年第二季就环保连接系统的未来路向展开第二阶段公众参与活动。为方便公众审议兴建环保连接系统的建议,我们将会提供一份涵盖其他交通运输模式的优化九龙东及周边地区畅达性的整体计划,包括策略性公路、现时及已规划的港铁路线、环保公共交通工具、升降机及电梯,以至行人天桥系统等。

    2. 把政府办事处迁离市区主要地段

      立法会已就购买及改装一座工业大厦作为水务署新界西办事处批准拨款,以期释放位于旺角的珍贵土地作更有效益用途。经过水务署所聘请的顾问广泛搜寻后,未能找到一座既符合水务署运作要求而同时价格在立法会批准的预算之内的工业大厦。为了尽早释放水务署位处旺角的地皮,我们正考虑替代的搬迁计划,其中包括兴建一座新的建筑物以容纳水务署的设施。我们会在适当时候向议员交待最新的发展。

    3. 活化工厦

      利便旧工厦重建及整幢改装的措施(活化工厦措施)自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实施,至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止。有关措施旨在提供更多合用的楼面,配合香港不断转变的社会及经济需要。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底,地政总署共收到88宗申请,并已批出其中62宗,可提供经改装或新建楼面面积合共约68万平方米。

      为更利便工厦活化作其他非工业用途,我们正研究进一步优化现行活化工厦措施,并考虑放宽一些在整幢改装方面的限制,包括:(1)容许在现有建筑物构架之上或以外而不超出地界的范围内有条件地加建,以恢复因改装而减少的总楼面面积;(2)对于在天台设置获豁免计入总楼面面积的公用设施,豁免地契上的建筑物高度规限;以及(3)因设置复盖层或幕墙而超出地界的契约修订,豁免有关土地补价及行政费用。在重建方面,我们亦会考虑将按年分期摊付土地补价的选择,推展至有关在非工业地带的工业地段修订土地契约或换地作酒店用途的申请。

发展基建 繁荣经济

  1. 基建投资

    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基本工程开支令人满意,达至约620亿元的目标,较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的584亿元实际开支有持续增长。

    我们现正推展政策范畴下的各项基建工程。在启德发展方面,第一期发展的建造工程,包括出租公共房屋、启德邮轮码头、跑道公园第一期、以及启德明渠进口道及观塘避风塘的水质改善工程,正如期进行,预计于二零一三年完成。除了已在二零一二年开始兴建的工业贸易大楼及沙田至中环线外,第二期发展,包括观塘海滨花园第二期、儿童专科卓越医疗中心及启德发展区内的启德明渠改建工程,将在二零一三年动工。有关保育龙津石桥遗迹的公众参与活动亦将于二零一三年进行。

    至于莲塘/香园围口岸(口岸)计划,受计划影响的竹园村重置区工程已于二零一二年三月大致完成。随着工地平整工程及通往口岸连接路的详细设计在二零一二年四月完成,建造工程将于二零一三年上半年分阶段展开,预计在二零一八年完成。此外,我们计划在二零一三年二月委聘顾问为口岸大楼建筑及相关设施的进行设计及场地勘测,并在二零一三年下半年展开深圳河改善工程。新口岸在二零一八年启用的目标保持不变。

    我们为改善生活环境及质素而推展的其他大型工程项目亦进展良好。位于港岛、荔枝角和荃湾的三项雨水排放隧道工程,首两项已于二零一二年启用,而余下的一项亦预计于二零一三年中完成。此外,水管更换及修复计划已完成更换或修复近2 000公里水管,余下的1 000公里工程的目标是在二零一五年前完成。至于在新界区发展全面单车径网络,上水至马鞍山段的建造工程正在进行,预计于二零一三年完成。我们已获拨款开展大埔滤水厂扩展工程。此外,在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下,我们于二零一二年已巩固和美化了150个政府人造斜坡,以及为30幅天然山坡进行了风险缓减工程。

    我们一向注重保护环境,并会继续推动在工务工程项目中更广泛采用节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在二零一二年,我们在新工务工程项目中有加入节能装置,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的出口指示牌和按需求服务的自动电梯等。部份工务工程项目更采纳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共提供了约62千瓦的发电量。此外,我们亦聘请了顾问研究香港建造工程所产生的碳排放,并考虑在工务工程中引入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措施。

  2. 建造业人力资源

    过去数年,我们着力推行多项基建工程项目,建造业的失业率由二零零九年二月至四月高峯期的12.8%,下降至二零一二年九月至十一月的4.4%,这属近年很低的水平,反映建造业人手愈趋紧张。

    为应付未来数年预期愈趋殷切的人力需求,我们在二零一二年四月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一次过增拨2.2亿元,由原来的1亿元增至3.2亿元,用以加强对议会的支援,培育一支高质素的建造业队伍和维持足够的人手。其后,我们与议会合作制订一套建造业全面人力策略,当中涵盖各项相关措施,以多管齐下的方式解决人手需求问题。

    「强化建造业人力训练计划」是一个重要项目,旨在于二零一四年之前吸引6 000名新人投身建造业,特别是人手短缺或严重老化,以及难以招募新人的工种。参与计划的学员每月将获发约8,000元培训津贴。此外,参与计划的公司承诺在最初六个月以不少于每月10,000元的工资聘用毕业学员,而其后的工资则不会少于15,000元。该计划大受新人,特别是年轻人欢迎。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底,计划吸引超过2 000名学员参加,当中约百分之六十年龄在35岁以下。我们并规定所有拟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底之后进行招标的相关工务工程合约,均须聘用该计划的毕业学员,以确保这个目标羣组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及增加计划的吸引力。

    为了增加培训名额,议会亦推出了「承建商合作培训计划」,由承建商招聘学员为雇员,并在工地提供在职培训,而议会则会向承建商支付学员的培训津贴及其他培训开支。我们自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起已要求相关的工务工程承建商参与这项计划,以进一步增加培训机会。

    议会在二零一一年十月推出「建工网」,为业界提供免费的网上招聘平台,促进人手供求的配对工作。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底,约有480个承建商把约3 700个职位空缺上载至该网站,涉及超过1 000个不同职位,吸引约90 000人次浏览网站。此外,由议会运作的建造业资讯中心已于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开幕,这个旗舰项目旨在促进香港建造业持续发展,并会成为一站式教育、宣传及资讯中心,让业内人士(包括工人、技工、专业人士、雇主、求职者)以及学生和市民大众,能够得悉最新的就业和培训机会及其他与建造业有关的资讯。

    二零一一年五月,我们推出为期三年的「Build升宣传计划」,通过不同的渠道,包括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和电台节目、报章)及社交媒体(例如应用程式和网站),为建造业进行宣传及推广活动,营造较正面的形象。我们发放更多有关建造业的资讯之后,再加上业界的经济展望和前景已见改善,令公众提高了对这个行业的兴趣,而建造业人手亦有所增加,现时人数约有309 600人,为五年新高,情况令人鼓舞。最近一项形象追踪研究显示,市民普遍对建造业的观感已有改善,而且亦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这个行业。

    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业内的人手情况,并与议会、承建商和工会等业界主要持份者合作,以推行各项措施,积极解决人手需求问题。

  3. 专业服务推广

    我们自2003年起一直与内地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协助建造业的持份者藉着《安排》取得优惠待遇,以进入内地市场发展事业及商务。直至目前为止,本港的建造业共获得37项优惠,其中包括两地六个专业的资格互认,而这些取得互认资格的香港专业人士可以注册执业,而他们的注册人士身份亦可根据广东省「先行先试」计划作为申请开设工程设计企业的企业资质。

    在获得的37项优惠当中,自二零一二年五月开始,透过互认取得内地有关专业资格的本港建筑师及结构工程师,通过了法规测试后,可以在广东省注册执业,并申请开设有关企业时作为企业资质。自二零一一年至今,在广东省举行了两次为本港该些专业人士而设的法规测试,总计有224名建筑师及50名结构工程师通过了测试。

    为了更好涉取内地建造业庞大的商机,近年再取得优惠措施,本港建造业七个界别的工程专业人士(即监理工程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公用设备工程师、化工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在取得内地有关专业资格后,可以在广东省注册执业,并在申请开设有关企业时作为企业资质。有关措施已于二零一三年一月开始实施,这些优惠措施对本地建造业的专业人员及企业在内地设立全权自主的公司有重大帮助。

优质城市

  1. 文物保育

    我们在多项文物保育措施上取得良好进展:

    1. 在第一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活化计划)下的六个项目中,前北九龙裁判法院(已被活化为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香港分校)、旧大澳警署(已被活化为大澳文物酒店)、雷生春(已被活化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雷生春堂) 及前荔枝角医院第一期项目(已被活化为饶宗颐文化馆)已开始营运。其余两个项目(即芳园书室和美荷楼)及前荔枝角医院第二期项目将于二零一三年开始营运;

    2. 我们已于二零一一至一二年的立法年度获得立法会拨款,为第二期活化计划的三幢历史建筑(即旧大埔警署、蓝屋建筑群及石屋)进行翻新工程。石屋的工程已于二零一二年底展开,至于旧大埔警署及蓝屋建筑群的工程将预计于二零一三年展开;

    3. 我们于二零一一年十月七日推出第三期活化计划。我们现正评审有关四幢历史建筑(即景贤里、必列啫士街街市、虎豹别墅及前粉岭裁判法院)的申请。评选结果预计于二零一三年初公布;

    4. 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为止,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已确定1 227幢历史建筑4 的评级。古谘会会继续为历史建筑评级,并首先敲定已纳入1 444幢历史建筑名单内余下项目的评级,然后处理由公众建议作出评级的新增项目/类别5

      4 这数字包括已被纳入香港1 444幢历史建筑名单的历史建筑(当局曾于二零零九年三月至九月期间就该名单所列建筑物的建议评级谘询公众)及新增的建议评级项目。

      5 若有切实需要及早作出评级,古谘会将会灵活地提前讨论个别新增项目的评级。

    5. 古物事务监督于二零一二年获得古谘会支持把伯大尼修院及位于皇后像广场的和平纪念碑宣布为古迹,并正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香港法例为53章)推展有关工作。至于有关拟把何东花园列为法定古迹一事,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于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指示不得作出原拟作出的宣布;

    6. 当局决定活化再利用整个前中区政府合署建筑群作为律政司和与法律相关的非政府组织的办公室;以及

    7. 自维修资助计划于二零零八年八月推出以来,我们已批准了25宗申请,涉及资助金额共约港币2 200万元;而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为止,我们正处理另外10宗申请。

      去年,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举办了连串公众教育计划及活动,旨在鼓励更多不同的社区团体参与文物保育工作,例如:于二零一二年六月至十二月,举办「古迹大发现」巡迴展览,于八个地点介绍荷里活道、大埔碗窑及「香港文物旅游博览—古迹串串贡」的六条游踪路线,参观人数高达148 864人,并已派出157 144份小册子;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与建造业议会、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及古物古迹办事处共同举办「内地与香港文物建筑材料、技术、营造管理研讨会」,吸引超过200名业界人士参加;以及由二零零八年六月起,出版双月通讯《活化@Heritage》,专题报道有关文物保育的事宜和介绍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的工作,截至二零一二年底,合共派发超过35万份印刷本。

  2. 市区更新

    预计未来四年,市建局将提供约4.9公顷的土地,主要作住宅发展用途。

    为回应当局要求加快更新旧工业区的步伐,以释放土地作住宅或商业发展用途,市建局去年开展了重建工业大厦的先导计划。 政府在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公布新的《市区重建策略》。新策略下的所有主要措施均进展良好:

    1. 市建局在二零一一年七月推出「需求主导」重建项目先导计划。在该计划下,物业业主可提交申请,主动邀请市建局重建其建议的地盘,开展重建项目。该计划反应理想。在二零一一年七月至十月的首轮申请中,市建局共接获25宗申请,并在其中挑选了三个项目。有关项目已在二零一二年四月开展。这三个项目的自愿收购率均已超过80%。在二零一二年六月至八月的第二轮申请中,市建局共接获34宗申请。该局会挑选合适的项目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推行;

    2. 除了「需求主导」计划外,市建局亦通过新的「促进者」中介计划,向业主提供顾问服务,协助他们集合土地业权联合出售物业,进行重建。市建局自二零一一年起成立市区重建中介服务有限公司,专责提供促进者服务。截至目前为止,该公司共收到八份申请,其中三份已获接纳跟进;

    3. 政府在二零一一年在九龙城区设立首个市区更新地区谘询平台(谘询平台),以收集公众对地区市区更新规划的意见。谘询平台已在二零一二年委讬顾问进行规划研究、地区社会影响评估研究,以及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活动。谘询平台现正根据收集到的公众意见和研究结果,拟备「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拟稿」,配合展开第二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建议的「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预计会在二零一三年备妥;

    4. 市建局已于二零一一年拨款5亿元成立独立运作的「市区更新信讬基金」。自成立以来,信讬基金已于二零一二年为受市建局执行的重建项目影响的居民提供协助和意见的社区服务队批出新服务合约。信讬基金亦已于二零一二年推出一个新的市区更新文物保育及地区活化资助计划,资助由社区人士提议的市区更新保育及活化项目;以及

    5. 当局在启德发展区内预留的一幅作「楼换楼」计划的用地,已于二零一二年七月批予市建局,以便计划可早日推行。有关建筑工程正在进行中。这批「楼换楼」单位预计可于二零一六年入伙。

  3. 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

    在2012年,我们发出技术通告,内容包括在新建地面行车路预留绿化带及订定政府建筑物项目绿化复盖率的下限,旨在透过在规划初期预留足够空间作优质绿化,达致可持续绿化的目的。随着市区绿化总纲图的工程完成后,新界区的顾问研究亦经已开展。

    为了推广采用高空绿化等绿化技术,我们于二零一二年举办了香港首个高空绿化大奖,旨在推广将高空绿化融入城市建筑物中。此外,又出版一系列「树木园境地图」,促进市民了解和欣赏香港的树木和绿化空间。

    树木管理办事处(树木办)已增强树木风险评估安排,优先集中在人流和车流高的地点进行;公布及不断优化详细的树木风险评估及管理指引,供树木管理部门遵从。其他工作重点包括通过培训提升树木管理的专业水平、制订包括褐根病管理和树木职业安全健康作业指引、进行科研和建立树木资料库、推广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加强护养古树名木及优化紧急应变安排。

    树木办会加强和树木管理部门协调,以精简问题树木投诉的机制。

    为了推动以质素为先的树木管理方针,树木办将会完成常见导致树木腐烂的生物媒体、常见树木的木质强韧度及香港行道树的综合管理计划等研究项目。树木办会参考这些研究的结果,包括树种选择、种植、护养、移植及补种等,用于市区树木策略性管理规划中。树木办亦会加强对褐根病管理的培训,使本港树木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免受褐根病侵害。

  4. 全面水资源管理

    为履行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我们将会继续教育市民节约用水的重要。我们已完成了一项家居用水研究,是项研究可令我们识别到家居用户的一般用水模式,以设计有效的节约用水措施,推广可持续运用水资源。我们亦邀请环保组织参与数据分析的工作,计划的研究结果快将公布。

    随着部份水管更换及修复计划的完成,水管爆裂的宗数由二零零零至零一年度的约2 500宗,大幅回落至二零一二年底的约260 宗。水管渗漏率亦由二零零一年的百分之二十五,下降至二零一二年的百分之十八。我们会继续积极进行水管更换及修复计划,以期于二零一五年完成此计划,预计届时水管渗漏率可进一步降至百分之十五。

    至于供水方面,我们已委讬顾问开展一项为期两年为于将军澳设立一所海水化淡厂的策划及勘查研究。是项研究会探讨在上述已预留土地兴建海水化淡厂的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并制定其实施策略及时间表。

    此外,我们已就向上水、粉岭和新界东北的新发展区供应再造水,作冲厕和其他非饮用用途展开初步研究。

安全城市

  1. 防洪

    我们于二零一二年一月展开了东九龙和西九龙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的检讨研究,以评估上述市区区域的水浸风险和提出改善方案。至于现正施工的防洪工程,包括有位于湾仔、中环和西区兴建雨水排放渠道的「港岛北部雨水排放系统改善计划」,以及于洞梓路建造箱形暗渠的「大埔船湾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以上工程的进度理想,预期可分别于二零一三年和二零一四年竣工。而位于跑马地的地下蓄洪池建造工程亦已于二零一二年九月展开。此外,我们会继续推行为全港16段明渠进行加盖和美化工程,以改善生活环境。我们至今已完成为14段明渠进行加盖和美化工程,其中两段较为瞩目的明渠分别位于西贡福民路和大坑皇仁书院毗邻。余下的启德河和香叶道明渠改善工程亦将于二零一五年起分阶段完成。我们亦会继续为改善元朗市中心明渠进行初步设计,以改善当区环境和提升明渠的生态价值。

  2. 斜坡安全

    我们会继续「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提升政府人造斜坡,缓减天然山坡的山泥倾泻风险,以及为私人斜坡进行抽样研究。我们会继续努力教育公众有关斜坡安全,包括加强公众对紧急事故的防备。

  3. 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

    一项旨在加强规管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的法案于二零一二年四月获得立法会通过成为《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条例的主要条文亦已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全面实施。升降机或自动梯拥有人的责任因而扩阔至其他对升降机及自动梯有管理权或控制权的人士。工程人员注册制度现已设立,让工程人员可按其资格申请注册成为注册升降机/自动梯工程人员。市民大众将会陆续看到清楚显示限期的新准用证张贴在升降机及自动梯内。机电工程署会严格执行《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并持续为楼宇拥有人提供支援,以及进行公众教育计划以提升香港升降机及自动梯的安全。

  4. 加强本港楼宇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本港楼宇安全,我们自二零一一年四月起采用一套多管齐下的方法,当中涵盖立法、执法、对业主的支援及协助,以及宣传和公众教育。我们已在过去一年通过及落实多项加强楼宇安全的重要立法建议。《2012年建筑物法例(修订)条例》于二零一二年七月获通过,该条例引入多项加强楼宇安全的措施,包括让屋宇署可申请法庭手令,进入个别处所视察及执法。列明强制验楼计划及强制验窗计划的详细技术要求的相关附属法例,已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获通过。强制验楼计划及强制验窗计划于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全面实施,从根源处理楼宇失修的问题。此外,根据在二零一二年十月三日生效的《2012年建筑物(小型工程)(修订)规例》,与分间楼宇单位相关的几类建筑工程,现已纳入小型工程监管制度内。

    在执法方面,屋宇署自二零一一年四月起采用经修订的僭建物执法政策,扩大须予以取缔的僭建物的涵盖范围,以涵盖全部位于楼宇外部的僭建物(小型适意设施除外)。屋宇署会继续展开各项大规模行动,包括采取行动纠正与分间楼宇单位相关的建筑工程的违规情况。我们预计会在二零一三年年内完成一项全港清点行动,清点所有位于楼宇外部的僭建物,而这将为未来的执法行动及政策制定建立一个有用的资料库。

    在市区采取执法行动的同时,屋宇署也于二零一二年四月起对新界豁免管制屋宇的僭建物实施加强执法政策。从二零一二年四月开始,屋宇署已陆续到新界各乡村进行实地视察,并对违例情况严重和对建筑物和公众安全构成较高潜在风险的现存僭建物发出清拆令。屋宇署亦推行一项适用于其他违例情况较轻和潜在风险较低的僭建物的僭建物申报及安全检核计划。

    我们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提升村民的楼宇风险意识,使他们明白僭建物对村屋业户及公众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并加强村民对各类型违例构筑物和可设置于村屋的设施的认识。我们会与乡议局保持紧密联系,以加强沟通及加深村民对执法政策的了解。

    我们一直与房协和市建局紧密合作,协助有需要的业主进行维修和保养工程。房协和市建局辖下多个财政支援计划已于二零一一年四月整合为「楼宇维修综合支援计划」。在该计划下,所有有需要的业主会获提供一站式服务,亦可向该两个机构任何一个递交各项由政府拨款的计划的申请。在过去一年,我们亦继续推行楼宇更新大行动(更新行动)。拨款总额达35亿元的更新行动将资助约3 100幢楼宇的业主保养他们的楼宇,并共创造逾6 万个就业机会。为配合强制验楼计划的推行,房协联同市建局于二零一二年八月推出「强制验楼资助计划」,以资助合资格的业主全数首次验楼费用(设有上限)。至于强制验楼计划下所需的维修工程,楼宇业主可根据房协、市建局和屋宇署的各个现有计划申请财政支援。

    我们会继续通过各种度身订造的宣传渠道推出各项公众宣传措施,在本港培养楼宇安全的文化,传递有关楼宇安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