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措施

  1. 完善香港食水安全制度

    发展局成立了一个跨局及跨部门工作小组,成员包括食物及卫生局、环境局、运输及房屋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卫生署和水务署的代表,研究适合香港的食水安全制度。工作小组正制定建议,引入保障香港食水安全的法例,当中包括订立一套食水水质标准,监管水质的规管架构,以及实施一套全面的食水水质监测计划,以监测食水由源头至用户水龙头的食水安全和品质。

  2. 保障食水水质

    在上述食水安全制度订立前,为保障食水品质,水务署聘请了多位海外专家顾问,硏究海外的相关措施以及是否适用于香港。根据国际专家小组6 的意见及参考海外经验,水务署及其顾问现正发展一套整全计划,当中包括一套食水水质标准和相关的取样规程及一套全港性食水水质监测计划,并完善其「水安全计划」。与此同时,水务署正制定建筑物「水安全计划」范本供建筑物的业主应用及加强规管内部供水系统的水管物料及装置。水务署正全力进行相关工作并致力于二零一七年三月底前完成上述工作及公布这套整全计划。

    此外,水务署正全面检讨《水务设施条例》及其《规例》,依据水喉业界、相关技术及惯例等的最新发展修订相关条文。检讨包括业界人士的角色和责任、技术要求及水喉物料的标准。水务署将优先处理部份修订,如涉及持牌水喉匠及水喉工人的职责及内部供水系统物料的标准的相关条文,并于2016-17立法年度提交立法会审议。

  3. 水资源管理

    在减少食水流失方面,水务署已加强执法以管制内部供水系统的渗漏。同时,水务署正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推展一项地下水管测漏的先导计划,并整合先导计划的经验,以便向业主推广为其私人地下水管进行测漏和维修。

  4. 采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

    建筑信息模拟技术是目前建造业界的崭新技术。这技术可让建造业专业人士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和建造工作。建筑信息模拟可把建造过程中需要作出变更的情况减至最低,同时也能减低风险,令项目成本在各个阶段下都更清晰明确。我们会致力在二零一八年起开展设计的主要政府基本工程项目中,采用这项技术。承办设计或建造相关工程项目的顾问公司及承建商均须采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

    6 发展局在2016年6月1日成立国际专家小组(下称「专家小组」)。专家小组一共有五位成员,包括三位海外和两位本地成员。三位海外专家分别来自英国、澳洲和加拿大,均拥有丰富水务行业的经验,并有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两位本地专家,其中一位为资深的水务顾问,另一位是医学教授。

  5. 推动绿色建筑

    自二零一一年起,所有发展项目的环保及适意设施如要获得总楼面面积宽免,先决条件是必须根据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绿建环评」登记认证。为进一步在私营界别推动绿色建筑,屋宇署将于二零一七年委讬顾问进行研究,以检讨现有安排。有关研究涉及多个范畴,当中将探讨收紧上述先决条件的可行性,如规定发展项目必须符合某些最低的环境标准,其环保及适意设施方可获批总楼面面积宽免,以及采用以表现为本及考虑个别地盘情况的方法,厘定总楼面面积宽免上限。

  6. 城市林务

    我们会推动以整全的作业方式,建立城市林务策略,发展良好城市树艺作业,推广丰富植物多样性和提升地方生态环境,以发展可持续的城市景观。我们亦会协助树艺及园艺业行业培训谘询委员会,制定资历架构,推动和提升树艺及园艺行业能力。

  7. 修复老化排水系统

    香港有大约2 400公里的地下雨水渠,包括无压力喉管和箱形暗渠。这些雨水渠已经使用了数十年,并且正逐渐老化和损耗。我们会为老化的排水系统进行勘查,并进行所需的修复工程,以减少因喉管崩塌所造成的水浸风险及安全隐患。

持续推行的措施

  1. 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

    我们自二零零八年公布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策略》)后,推行了多项水资源供求管理措施,为香港做好准备,以应对气候变化、持续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挑战。为加强我们的应变能力及为应付难测的变化和挑战作更好准备,我们会于二零一七年完成顾问研究,以更新和优化现有《策略》。

  2. 发展海水化淡

    水务署正为第一阶段的将军澳海水化淡厂进行设计工作,该厂的食水产量为每日135 000立方米,其后可扩展至每日270 000立方米,满足本港5%至10%的食水需求。就着输送海水化淡厂生产的食水至供水系统的水管,水务署已利用内部资源大致完成相关的详细设计,并计划于二零一七年开展水管敷设工程。

  3. 智管网

    水务署正继续建立由约2 000个监测区域组成的「智管网」以持续监察管网的健康状况。截至二零一六年年底,水务署已完成建造大约970个监测区域,另430个在建立中。水务署亦已经批出建立另外85个监测区域的建造合约和设计余下的515个监测区域的两个顾问合约。此外,水务署会于二零一七年年初为智管网管理电脑系统进行招标,该电脑系统将用作分析从监测区域内安装的感应器所收集的数据。另外,为了进一步协助早期识别及处理状况不佳的水管,水务署已聘请顾问研究利用资料勘探技术以预测水管爆裂的机会。

  4. 节约用水及再造水

    在加强节约用水方面,水务署于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中举办了「节约用水周」,并藉此活动积极推动社会各界的参与。于「节约用水周」期间,水务署推出了餐饮业及酒店业的「用水效益最佳实务指引」,以鼓励私营机构进行用水审查。水务署会再接再厉,继续加强与不同持份者的协作,推广节约用水。另外,除了推出已超过200间小学参与的「惜水学堂」节约用水教育计划,水务署会将节水教育向幼稚园推展。除此之外,位于天水围的水资源教育中心的设计工作已开展,以取代现时的临时中心。

    在发展新水源方面,我们正继续推展于新界东北部(包括上水和粉岭)使用再造水作非饮用用途的工作。相关的基础设施将分阶段建设,而水务署已大致完成前期基础设施的设计工作。另外,水务署将于二零一七年完成相关的财务及法律框架等方面的顾问研究,并会持续推动在合适的新政府工程项目中使用循环再用洗盥水及集蓄雨水系统。

  5. 绿色建设

    为推动在工务工程中施行低碳建造、减排及采用再造物料,我们会继续推行措施,包括推动在工程项目中使用电动车、在工地的建造机械采用生化柴油作为燃料、采用绿色工地办公室、以及使用废玻璃作为填海工程的填料。

  6. 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

    为推动上游更优质的园境规划和设计,以及下游更完善的植物管理和护养,我们会继续改善树木风险管理策略,推广技术通告和指引,提升树木个案的紧急应变安排及通报机制,以及透过公众教育和宣传计划推广正确树木护养。

  7. 文物保育

    我们在多项文物保育措施上取得良好进展:

    1. 我们于二零一六年成立保育历史建筑基金,以资助公众教育、社区参与和宣传活动,以及学术研究,并正式将政府现时有关历史建筑保育的部分措施和工作,包括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活化计划)和维修资助计划,纳入基金的资助范围。在新成立的基金下,我们优化了维修资助计划,包括由二零一六年十一月起将每个项目的资助上限由10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并将涵盖范围由私人拥有已评级历史建筑,扩展至由政府拥有并出租予非牟利机构的法定古迹和已评级历史建筑。另外,基金正陆续推出针对保育历史建筑的公众参与项目及主题研究的新资助计划;
    2. 活化计划至今已推出了五期,涉及19个历史建筑项目,其中八项已完成活化并对外开放,当中四个项目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奖项。我们会继续加强与非政府机构的协作;
    3. 在无损楼宇安全和卫生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在二零一六年更新了有关的作业备考及实用手册,增加楼宇管制的弹性,扩大了为历史建筑进行改动及加建工程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活化历史建筑。二零一七年,我们会进一步更新实用手册,加入更多近年活化再用项目的实用例子作为研究个案,为业界及保育人士提供参考;
    4. 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第53章),于二零一六年把三幢历史建筑,即柴湾旧鲤鱼门军营第七、十及二十五座,宣布为法定古迹;
    5. 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已确定1 342幢历史建筑7的评级。古谘会会继续为历史建筑评级,并着手处理1 444幢历史建筑名单8的余下项目及由公众建议作出评级的新增项目/类别;以及
    6. 二零一六年,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举办了连串公众教育计划及活动,旨在鼓励社区人士参与文物保育工作,例如:于二零一六年一月至四月在YHA美荷楼青年旅舍、绿汇学苑、元创方和石屋家园举行音乐表演;于二零一六年三月至四月邀请弱势社群团体参观景贤里;于二零一六年六月至十二月举办「古迹展『新』机II」巡迴展览;于二零一六年七月、八月、十月及十一月的特定周末举行「景贤里公众开放日」;于二零一六年十月至十一月举行「2016古迹周游乐」;以及由二零零八年起,出版双月通讯《活化@Heritage》,专题报道有关文物保育的事宜和介绍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的工作。
  8. 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

    我们会继续进行「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提升政府人造斜坡安全,并美化这些斜坡,同时为已知有风险的天然山坡缓减山泥倾泻风险,以及为私人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我们会继续致力推行有关斜坡安全的公众教育,包括加强公众对紧急事故的应变准备。

  9. 防洪

    我们正检讨各区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以评估这些地区的水浸风险,并提出改善措施,以应对新的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元朗、北区、跑马地、东九龙及西九龙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研究经已完成。我们现正为沙田、大埔、西贡、港岛北、大屿山及离岛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进行检讨研究。我们亦继续进行河道氾滥风险研究,为容易氾滥的河道制订氾滥警报系统及缓减措施,以加强保护该等河道附近的居民。我们会继续进行工程项目改善排水系统,包括跑马地地下蓄洪池的第二期工程;该工程进度良好,第一期工程于二零一五年三月投入运作。

    7 这数字包括已被纳入香港1 444幢历史建筑名单的历史建筑(当局曾于二零零九年三月至九月期间就该名单所列建筑物的建议评级谘询公众)及由公众提交超过200个新增的建议评级项目。

    8 若有切实需要及早作出评级,古谘会将会灵活地提前讨论个别新增项目的评级。

  10. 活化明渠及河道

    我们会继续为元朗市中心明渠改善工程进行设计,以提升该区的环境质素和明渠的生态价值。

    我们亦正进行顾问研究,探讨具体可行方案,在进行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发展区的排水规划时,为其他明渠及河道加入活化水体意念,务求在有效排水的同时,促进绿化、生物多样性、美化及进行近水活动等目标,建设可持续排水设施及提供更美好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