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措施

  1. 增加土地供应

    土地及空间一直是限制香港多方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我们以多管齐下方式增加土地供应以应付短、中及长期需要的努力渐见成果,我们仍须全力推展位于古洞北/粉岭北、东涌、洪水桥及元朗南的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展项目,以及继续努力进行土地用途检讨,以物色更多可发展作房屋及其他用途的土地。为此,透过持续进行的土地用途检讨工作,加上进一步物色到的具房屋发展潜力用地,我们预计有额外约25幅用地,如能及时修订有关法定图则及/或完成所需程序,当中大部分可于2019-20至2023-24年度五年间供兴建超过6 万个单位(超过八成为公营房屋)。待个别用地可准备进行发展时,我们会根据惯例就个别用地的发展谘询区议会及相关持份者,并呈交予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作考虑。

  2. 发展及保育大屿山

    在二零一六年四月,我们联同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就大屿山的发展策略建议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参与活动。从收集到的公众意见显示,大部分意见大体上支持大屿山发展的概括方向,即「北发展 南保育」。我们现正考虑收集到的公众意见,制定「可持续大屿蓝图」,为探索及推展大屿山发展及保育计划提供参考路线图。蓝图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

    短至中期而言,我们会进行大屿山交通运输网络及接待旅客能力的研究,顾及大屿山的发展需要及旅客的增加。我们会推展东涌新市镇扩展,以及沿大屿山北岸的其他发展项目,当中包括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盖发展、小蠔湾发展及欣澳填海。同时,我们会继续在大澳、梅窝和马湾涌村进行改善工程/活化项目,及其他地方的改善工程。此外,我们亦会推展那些可行及值得推行的大屿山康乐及旅游发展建议。在长远发展方面,我们将研究发展「东大屿都会」成为一个新市镇和第三个核心商业区的建议。有关大屿山发展的各项持续进行的措施,请同时参阅下文第51至53段。

    在保育方面,我们将保留大屿山大部分地区作自然保育、可持续康乐用途和绿色旅游。我们会制订及实施保育大屿山的自然、古物古迹及文化遗产的措施,并会和环保团体、保育人士和有关持份者一起协作。

    为推展各项研究及发展项目,及加快保育大屿山的工作,我们有迫切需要在土木工程拓展署设立一个新的跨界别专责「可持续大屿办事处」,以加强人力和管理督导工作,让我们可立即开展工作,把握大屿山的发展和保育机遇。

  3. 善用棕地

    善用棕地是政府多管齐下土地供应策略的主要方向之一。我们将继续采用新市镇发展模式,规划及发展棕地密集的新界西北及北部地区,包括洪水桥和元朗南,从而释放土地作发展用途。土木工程拓展署将继续以洪水桥为试点,研究将部分棕地作业迁入多层楼宇的可能性,从而善用土地。与此同时,规划署将会就新界棕地分布及用途展开全面调查。有关研究结果将提供全港棕地及其作业的详细资料,有助政府制定处理不同地区棕地的适当政策,以达致善用土地、释放棕地潜力和改善乡郊环境的目标。

  4. 活化农地

    根据二零一六年公布的《新农业政策》,食物及卫生局联同发展局会于今年稍后时间委讬顾问进行有关「农业优先区」的研究,以便物色有较大幅员优质农地的合适地区,并探讨合适政策和措施推动复耕这些地区内的荒置农地,从而支援本地农业发展,以及改善乡郊环境。

  5. 更新全港发展策略

    根据过往经验,土地发展作房屋供应、经济活动、社区设施、康乐及文娱空间,由规划至落实需时甚长。为了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需要采取具前瞻性、积极务实及行动为本的方针,处理与香港未来息息相关的规划议题,并就最新的规划情况及将会面对的挑战,制订稳健的全港发展策略。基于上述背景,政府于二零一五年年初展开了《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研究,以更新二零零七年公布的《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

    建基于《香港2030》,《香港2030+》旨在为香港跨越二零三零年的整体空间规划、土地和基建发展,以至为建设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塑造探讨策略和可行方案。我们需要致力巩固香港作为宜居、具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就此,《香港2030+》提出三大元素以推动规划宜居的高密度城市、迎接新的经济挑战与机遇、创造容量以达致可持续发展,以及一套概念性空间框架,将上述的元素转化到空间规划层面。为应付预计至少1 200公顷涉及不同用途的土地短缺情况,同时为新措施和未能预见的情况预留空间,《香港2030+》建议发展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两个策略增长区,以创造空间改善宜居度、平衡居所与就业分布,以及为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创造缓冲空间。《香港2030+》已于二零一六年十月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公众参与,至二零一七年四月结束。有关《香港2030+》所提建议的进一步详情,已上载至《香港2030+》网站2 及呈交立法会3

  6. 海滨发展

    经过海滨事务委员会与政府携手进行公众参与,社会上广泛认同有必要以新思维推动优化海滨。然而在公众参与过程中,社会各界及公众人士对成立法定海滨管理局的各项具体建议,表达不同的意见包括支持和忧虑,对于由现况过渡至海滨管理局的进程及步伐,以至法定海滨管理局的法定功能、组成、权限以至财政,均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现阶段成立法定海滨管理局的条件尚未成熟。政府决定在进一步探讨有关建议之前,首先提升优化海滨的工作,以专责团队和专项专款的方式,伙拍海滨事务委员会,推动落实优化海滨的项目,进一步伸延维港两岸的海滨长廊、美化其周边用地及改善海滨畅达性,供大众享用。政府已率先预留5亿元作首阶段推动海滨发展之用

    现阶段,政府会先着手提升海滨事务委员会在实施海滨工程计划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并运用5亿元的专项拨款,开展优化海滨项目,由海滨事务委员会就这些项目的制订、研究、优次和实施提供指引和意见。我们亦会寻求资源,强化现时发展局辖下的海港组,成为一个专责的海港办事处,以支援海滨事务委员会的工作。专责的海港办事处会由跨专业人员提供支援,具有实施项目和管理合约的能力,并可根据海滨事务委员会的指引和意见,运用专项拨款推动优化海滨项目,包括发展和管理特定用地。我们会先增聘一名非公务员合约的建筑师,日后亦会视乎需要增聘适当人手。与此同时,政府会继续留意市民对优化海滨的意见,以进一步考虑促进优化海滨工作的机制。

    2 有关详情载于网站︰http://www.hk2030plus.hk/

    3 请参阅立法会第CB(1)51/16-17(07)号文件。

  7. 起动九龙东

    我们在二零一六年二月委聘顾问为九龙东的智慧城市发展订定框架、方向及优先次序。我们并会进行概念验证测试,包括试验在路边上落货区设置监察系统、以人为本的行人导航系统、大型活动的人流管理,以及区内空置车位数据和楼宇能源使用量数据的分享等,以探讨不同创新模式的成效、推行方式和策略。我们亦与不同的科研及学术机构协作,以九龙东作为智慧城市研究范围的重要一环。

    在释放发展潜力方面,我们将展开工作,检讨牛头角分区警署预计约于二零二零年搬迁后腾空土地的将来用途。

    我们并计划在本年就「飞跃启德」两项相关研究谘询公众,即旧机场跑道末端的设计大纲和观塘行动区的初步发展建议。

  8. 针对以工业楼宇作住用用途的执法行动

    工业樓宇并非设计作住用用途,把工业樓宇单位用作住用用途,会对住户构成明显较高的风险。我们会积极研究引入新的法例条文,加强屋宇署打击工厦内非法住用单位的执法力度,包括加大屋宇署的权力,俾能进入涉嫌作住用用途的工业楼宇单位进行调查,以及对单位业主、二房东及营运有关单位的公司董事施以刑事制裁。我们的目标,是在二零一七年第二季向发展事务委员会汇报有关立法建议。

  9. 改善码头计划

    我们建议推行一个改善码头计划,会分阶段提升多个位于偏远郊外地方的现有码头的结构和设施标准,以回应公众人士的诉求和改善一些偏远的郊游景点和自然遗产的畅达性,包括着名的地质公园、海岸公园、历史建筑物等。我们计划于二零一七年年中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财委会)申请一个整体拨款分目的拨款,作为改善码头计划的资金。若得到财委会的拨款批准,我们会在二零一七年开展首阶段的改善码头计划的工地勘测及详细设计,并争取在二零一九年年底动工。首阶段的计划将涵盖约十个偏远郊外地方的码头。

持续推行的措施

  1. 增加短中期的房屋土地供应

    1. 土地用途检讨

      正如二零一三年及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所宣布,我们已物色到合共约190幅具房屋发展潜力的用地,如能及时修订有关法定图则及/或完成所须程序,我们的目标是于2014-15年度至2018-19年度的五年内提供当中大部分用地供兴建逾25万个单位(当中逾七成为公营房屋)。截至二零一七年一月中,93幅用地已被规划或改划作房屋发展,估计可提供合共约112 100个住宅单位;另21幅用地已开展法定改划程序,估计完成后可提供合共约13 600个住宅单位。

    2. 在规划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增加发展密度

      政府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公布,除了人口比较稠密的港岛北部和九龙半岛外,位于主要市区和新市镇的其他「发展密度分区」内房屋用地的准许最高住用地积比率,可整体地适度提高约两成。截至二零一六年年底,城规会已批准涉及44幅房屋用地的增加发展密度申请,令单位供应量额外增加约8 640个(包括启德发展区内增建的约4 920个单位)。

      我们刚完成进一步增加启德发展区内发展密度及土地用途的检讨,确定整体上可增加住宅单位至约5万个及总商业楼面面积至约230万平方米,并正就有关建议进行公众谘询,随后会根据《城市规划条例》修订有关启德分区计划大纲图。

    3. 私人房屋土地供应

      2016-17年度,政府已售或将售合共22幅住宅用地,可供兴建约14 700个单位。这是自2010-11年度政府恢复主动卖地以来,政府推售住宅用地可兴建单位数量最多的年度。截至二零一七年一月中,在同一财政年度,不同来源私人房屋土地供应(包括政府卖地、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市区重建局(市建局)项目、私人发展或重建项目)估计合共可供兴建逾19 000个单位,连续第三年超过年度目标;在2012-13至2016-17年度间,不同来源私人房屋土地供应估计合共可提供约96 600个单位4。当中,在该段期间,政府已售/将售115幅住宅用地,可供兴建约51 100个单位;另外15个已招标的铁路物业发展项目,估计可提供约23 900个单位。余下已作实推展而尚待招标的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可于短至中期提供约14 000个单位。

      政府会密切注意市场情况,继续向市场供应更多私人房屋用地,务求物业市场平稳发展。

    4. 补地价仲裁先导计划(先导计划)

      政府在二零一四年十月推出为期两年的补地价仲裁先导计划(先导计划),以利便政府与私人土地业权人透过仲裁达成土地契约修订/换地申请的补地价协议。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中,地政总署合共发出18宗邀请,当中一宗个案已完成仲裁。另一宗个案的申请人于同意进行仲裁后决定接纳地政总署的补地价建议,因此无需仲裁;余下16宗个案的申请人选择与地政总署继续商议补地价。此外,地政总署不接纳一宗不涉及增加住宅楼面面积的仲裁申请。由于完成仲裁个案不多,地政总署于二零一六年十月底起延长先导计划两年,以累积更多经验,其后会进行检讨。地政总署将继续挑选合适的土地契约修订/换地个案,邀请相关申请人透过仲裁厘定补地价金额,亦欢迎私人土地业权人就其处理中的土地契约修订/换地申请提出仲裁要求。

    5. 发展前钻石山寮屋区及石矿场用地

      前钻石山寮屋区(大磡村)、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和安达臣道石矿场的发展均进展良好。前钻石山寮屋区可提供约4 050个公营房屋单位,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用地可提供约2 270个单位,而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则预计可提供约9 410个单位。此外,我们正研究利用私人发展商的开发能力加快上述发展,并正进一步研究前南丫石矿场发展的财务可行性。

      4 2016-17年度私人房屋土地供应量属预测数字,将因应实际土地供应量在该年度完结后调整。

  2. 中长期土地供应

    1. 新发展区及新市镇扩展

      新发展区及新市镇扩展是土地供应的主要來源,以应付香港中长期的房屋及其他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东涌新市镇扩展、洪水桥新发展区及元朗南发展均进展良好。这些发展项目预计可于二零二三年至二零三八年间提供近20万个住宅单位,以及逾860万平方米工商业楼面。

      古洞北及粉岭北两个新发展区,作为粉嶺/上水新市镇扩展部分,将提供约6万个新住宅单位,供约173 000新增人口居住,并创造约37 000个新增职位。公营房屋(包括公共租住房屋及资助出售房屋)所占比例约为六成。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发展将分期进行,预计最早于二零二三年供首批居民入住。

      我们会继续推展及落实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以配合大屿山的发展,使东涌成为一个更具规模及发展更全面的新市镇。东涌新市镇扩展将提供约49 400个新住宅单位,预计于二零二三年供首批居民入住。详细设计及工地勘测工程已于二零一六年六月展开。如获得立法会批准拨款,政府期望于二零一八年开展东涌东的填海工程。

      我们已为洪水桥新发展区拟备建议发展大纲图,可发展土地面积共约441公顷。洪水桥新发展区将会是新一代的新市镇,容纳约218 000人口(包括约176 000新增人口)。新发展区将会新建约61 000个住宅单位,并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经修订的建议发展大纲图已于二零一六年九月五日公布,政府现正着手拟订新发展区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根据最新的时间表,建造工程将分阶段完成,预期可于二零二四年供首批居民入住。

      政府于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展开元朗南房屋用地规划及工程研究,以探讨元朗南受破坏棕地的发展潜力,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及社区设施作房屋及其他发展用途,并改善现有环境。有关建议发展大纲草图的最后一轮第三阶段社区参与已于二零一六年一月至四月进行。我们正根据第三阶段社区参与所得意见,拟订建议发展大纲图。根据建议发展大纲草图,元朗南发展可容纳合共约85 000人口,提供约27 700个新建单位,当中六成为公营房屋。该建议亦可提供约10 800个就业机会。视乎进一步详细技术评估的结果,该项目预期可于二零二七年供首批居民入住。

    2. 重新规划将军澳第137区

      作为政府物色合适用地供香港长远发展的持续工作之一,我们已于二零一六年年底展开规划及工程研究,以重新规划将军澳第137区这幅大型并有潜力作大规模发展的现有市区土地。我们会研究用地作住宅、商业及其他发展的可行性,务求于容纳海水化淡厂,并考虑潜在环境影响及交通基建容量等相关因素后,善用余下80多公顷的已平整土地。

    3. 小蠔湾车厂用地及铁路沿线物业发展

      在中长期,潜在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可提供逾21 000个住宅单位。当中,小蠔湾车厂用地上计划中的综合住宅及商业发展,正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及各项技术研究,该用地可于中长期提供不少于14 000个住宅单位及相关的商业和社区设施。有关发展参数将因应进行中的研究再作检视,务求地尽其用。政府计划于2017-18年度就有关地区展开法定规划程序,并因应技术研究结果,适当地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跟进各项技术事宜及有关细节。西铁八乡车厂上盖物业发展项目,亦可于中长期提供约6 000个单位。政府将继续与港铁公司探讨现有及未来铁路沿线车站及铁路相关用地的发展潜力,以善用有关土地。

    4. 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

      岩洞发展方面,我们正继续为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的计划进行工地勘测及详细设计,有关工作的进展良好,预计于二零一七年起分阶段完成。相关的建造工程亦会随后分阶段展开,以期早日释放污水处理厂原址约28公顷土地作房屋发展及其他有利的用途。

      我们已大致完成搬迁另外三项政府设施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包括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西贡污水处理厂和深井污水处理厂。我们会为这些设施搬迁往岩洞以腾出原址共6公顷土地的发展方案进行公众谘询,以筹备下一阶段工作。

      在落实岩洞发展长远策略研究的建议方面,我们将推出全港岩洞总纲图以界定适合发展岩洞的地区及提供相关技术性资料给有意发展岩洞的人士参考。我们同时会制定促进未来岩洞发展的指引,包括促使在规划某类新政府设施时要积极考虑以岩洞形式发展。我们亦将为一些合适的政府设施有系统地迁往岩洞而制订优先次序,以及进行利用地下采石开发岩洞的技术研究。

      我们会在今年完成就拟议小蠔湾、龙鼓滩和马料水填海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我们计划尽快展开马料水填海约60公顷土地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当中会一并考虑毗邻的沙田污水处理厂在搬往岩洞后所腾出的28公顷现址的未来规划,以提供土地作高科技和知识型产业的发展、住宅及其他用途。我们会尽快展开龙鼓滩填海约200公顷土地的规划及工程研究,以提供土地作工业及其他用途。我们亦会致力争取支持拨款申请,以期尽早开展拟议欣澳填海的规划及工程研究。

    5.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我们继续为铜锣湾、跑马地、金钟/湾仔及尖沙嘴西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详细研究。我们将会为这些地区制订一套地下空间总纲图,并就具发展地下空间潜力的地点,包括九龙公园、维多利亚公园及修顿球场,进行公众谘询,以筹备下一阶段的初步规划及技术评估工作。

    6. 发展新界北部地区

      除了古洞北、粉岭北和洪水桥新发展区及元朗南发展外,新界北部地区仍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包括从禁区释出的土地)可考虑用作应付香港的长远发展需要。当局已于二零一四年年初开展有关发展新界北部地区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新界北研究),综合检视该区的土地用途规划。新界北研究中有关两个发展情景及三个具发展潜力地区的研究结果,已透过《香港2030+》的公众参与公布。建议的两个发展情景可容纳255 000至350 000人口,而三个具发展潜力地区则分别为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文锦渡物流走廊,以及涵盖坪輋、打鼓岭、香园围、恐龙坑及皇后山的新界北新市镇,总发展面积约720公顷。

  3. 发展及保育大屿山

    1.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盖发展

      我们除继续研究如何善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的土地,发展上盖及地下空间作商业及其他经济用途,亦将于今年上半年进行第二阶段社区参与,就《建议发展大纲草图》收集公众意见,预计可供发展的总楼面面积可达50万平方米。

    2. 地区改善项目

      我们将继续逐步落实计划中的活化梅窝及大澳的改善工程,以及在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下进行活化马湾涌。我们正进行南大屿越野单车径网络的改善及扩建工程,以及改善羗山道及屿南道的狭窄弯位。我们亦正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以增加在南大屿的停车位,及监察第一阶段放宽旅游巴士及私家车进入南大屿封闭道路措施的执行情况。

    3. 东大屿都会

      东大屿都会的基本概念是透过在交椅洲附近水域及喜灵洲避风塘进行填海兴建人工岛,及善用在梅窝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以缔造一个智慧、宜居和低碳的发展群,当中包含第三个核心商业区。东大屿都会可在重建现有市区时提供需要的土地及空间作调迁之用,亦将透过新建及经改善的运输基建设施,有效连接传统商业核心区与珠三角东西两岸,让该区成为具发展潜力的新平台。我们将适时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为发展「东大屿都会」进行策略性研究以探讨在中部水域建造人工岛的可行性。

  4. 商业/商贸及工业用地

    2016-17年度,政府已售/将售合共七幅商业/商贸用地(总楼面面积约503 000平方米)。这是2010-11年度政府优化卖地安排,引入政府主动卖地机制以来的新高。此外,在2016-17年度,政府已售/将售合共两幅工业用地(总楼面面积约52 000平方米)。政府在本财政年度推售作工商业用途的土地,合共可提供约555 000平方米总楼面面积,超逾过去四个财政年度的总和。在2012-13年度至2016-17年度间,政府合共向市场供应23幅商业/商贸/工业用地,提供逾100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

    政府将继续增加商业土地供应,促进各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把合适的政府用地改作商业用途,是供应来源之一。在二零一六年,中环美利道公众停车场用地及金钟的金钟廊已改划作商业/办公室用途。位于铜锣湾的加路连山道政府用地亦将拨作商业及其他用途。

  5. 起动九龙东

    起动九龙东办事处继续积极推展「起动九龍东」政策的措施。我们透过不同的公众参与活动吸纳公众意见,将概念总纲计划持续演进,并于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公布概念总纲计划5.0版本。

    九龙东现时的商业/写字楼楼面面积已逾23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九龙东的总供应量有潜力增至约700万平方米。自二零一二年起,九龙东共有30个新建/改建私人商业/写字楼发展项目完工,新增商业/写字楼楼面面积约有61万平方米。我们预计在未来五年,九龙东可再提供约90万平方米的商业/写字楼楼面面积,包括自二零一二年起出售的6幅政府土地所提供的约37万平方米楼面面积。九龙东商业/写字楼供应量将持续增长。

    为加快释放九龍东的发展潜力,我们正续步安排搬迁九龍湾及观塘兩个行动区内一些现有的政府设施,包括验车中心、废物回收中心及驾驶考试中心,从而释放潜力提供更多商业/写字楼楼面面积。

    我们会继续在九龙东推展「易行」的概念,改善行人环境及交通状况,包括为于九龙湾港铁站旁加建行人天桥进行详细设计,加强与未来的东九文化中心及附近一带住宅区的连系。同时为牛头角港铁站扩建及美化行人隧道进行详细设计,美化公共运输交汇处和改善行人设施,为行人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前往商贸区和海滨。我们亦继续以「共创共融」的精神,与不同机构和各政府部门合作,进一步推行优化后巷计划,以改善行人连系。

    在改善环境方面,我们继续以「创造精神」为主题,将九龙东的工业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展现于骏业街游乐场及区内其他将会进行改善工程的公园。我们亦不断丰富及更新起动九龙东办事处网页所设的绿色建筑地图,标示九龙东范围内达到「绿建环评」金级或以上认证级别的绿色建筑。区内已有23座建筑物达到上述认证级别。

    起动九龙东的其中一个发展策略是多元化。我们采用「地方营造」的理念,把位于观塘绕道下的「反转天桥底一二三号场」发展为设计独特及充满活力的场地,提供更多与文化、艺术、休閒及绿色健康城市有关的设施,配合观塘海滨的发展。

    将九龙东转型为第二个核心商业区,是复杂的市区转型过程,当中我们须平衡各持份者的不同需要。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办事处共举办了超过520场简介会、座谈会、工作坊、研讨会、展览及参观,参加者超过13 000人。除此之外,不同团体在「反转天桥底一号场」及启德跑道末端亦举办了近200项「地方营造」活动,一共超过56万人参与。起动九龙东办事处会继续与社区紧密联系,聆听市民的意见,以完善我们在九龙东的工作。

    我们正继续进行「九龙东环保连接系统」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并会就该系统的建议运输模式进行谘询,以展开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6. 空间数据共享平台

    我们正致力推动建立「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为决策局及部门以至公私营机构,提供可以共享空间数据、支援各种智慧城市应用技术及配合智慧城市发展蓝图的资讯基建。我们将于二零一七年第一季委聘顾问进行研究,目标是从「跨部门合作」及「空间致能社会」的角度出发,制订「空间数据共享平台」的整体发展策略及路线图。

  7. 楼宇维修及市区重建

    1. 加强香港的楼宇安全

      除了第29段所述,对工厦内住用单位及其他分间单位采取执法行动外,政府将继续采取一套多管齐下的方法加强本港楼宇安全。当中,我们会与香港房屋协会和市建局紧密合作,通过楼宇更新大行动、楼宇维修综合支援计划、「招标妥」楼宇复修促进服务(先导计划)及其他支援计划,协助有需要的业主进行维修和保养工程。我们亦会继续透过各种度身订造的宣传渠道推出各项公众宣传措施,在本港培养樓宇安全的文化,传递有关樓宇安全的信息。

    2. 市区重建

      政府在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公布《市区重建策略》(二零一一年《市区重建策略》)。按照二零一一年《市区重建策略》,市建局将透过自行提出开展重建项目,以及就大厦业主根据「需求主导」重建项目先导计划联合建议在其大厦/地段开展重建项目的事宜作出回应,继续在重建工作上担当「执行者」的角色。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底,市建局自成立以来合共开展了60个重建项目;有关项目已经/可以提供合共约18 200个住宅单位。

      与此同时,市建局亦透过协助旧楼业主集合业权,从而在市场上联合出售物业以作重建,继续担当「促进者」的角色。市建局于二零一五年十一月推出经修订的中介服务先导计划,将项目处理时间由两年缩短至九个月。该先导计划已成功促成联合出售一幅项目用地,并正在处理三宗申请。此外,自二零一六年五月起,市建局推出一项新的先导计划,为公务员建屋合作社计划及政府为公务员兴建楼宇计划的楼宇业主设立专项轮候安排,以申请中介服务。现时有两宗申请正在处理中。

      市建局去年首次在土瓜湾的重建项目引入全面及小社区发展模式,为社区做好整体规划,提升环境质素及改善道路网络。在重建的同时,我们亦必须寻求具效益的方法,解决楼宇老化问题。市建局计划以油麻地及旺角作为试点,展开地区规划研究,探讨如何能提升该区目前的土地使用效益及重建的发展潜力。另外,市建局会同步进行楼宇复修策略硏究,制定适切及可持续的楼宇复修措施,延长楼宇的寿命,并探讨「改造重设」作为楼宇复修方案的可行性。

      巿建局成立的市区更新信讬基金,最近已完成第三轮的市区更新文物保育及地区活化资助计划(资助计划)。获批准的项目预计将于二零一七年第三季前开始推展。

    3. 升降机及自动梯

      机电工程署(机电署)会继续执行《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第618章),包括为合资格人士注册,以及为负责人5 (包括楼宇业主)提供支援协助他们管理升降机及自动梯、执行巡察、推广优化旧式升降机及推行公众教育,加强公众对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的知识及负责人在《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下需履行的责任。机电署在二零一六年进行了多项工作,包括更新承办商表现评级制度的表现评核制度,发布私人住宅及商业楼宇的升降机保养价格资料以供公众参考,并开展有关优化旧式自动梯的宣传。

      5 负责人是指升降机或自动梯的拥有人或任何人士拥有升降机或自动梯的管理或监控权。

  8. 加强对外联系

    莲塘╱香园围口岸的建造工程自从二零一三年七月起展开工程以来,进展一直良好。直至二零一六年年底,口岸连接路及旅检大楼工程已分别完成超过40%及30%。我们会致力于二零一八年完成整个新口岸的工程。

  9. 单车径网络

    我们正继续分阶段推展新界单车径网络计划。继二零一四年落成的马鞍山至上水段单车径后,我们将于今年年初开放另一段由屯门至元朗的单车径予公众使用。我们亦于去年六月开始动工建造元朗至上水段的单车径,工程预计可于二零二零年年初完成。届时,市民将可享用整段全长约60公里、由马鞍山至屯门的单车径。此外,我们将于今年年初展开屯门至扫管笏段单车径的详细设计,以及继续检讨荃湾至屯门段余下单车径路段的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