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决心 、坚定不移

上周三,我公布了2015-16年度第四季度卖地计划,来自政府卖地和铁路物业发展项目的私人房屋土地供应,预计可供兴建约2,650个单位。连同首三季的情况,综合全年多个土地供应来源,包括来自政府卖地(9,720个单位)、五个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包括政府的元朗西铁站项目)(7,440个单位)、巿建局(1,060个单位),以及来自私人发展及重建项目(截至11月底:2,070个单位),预计2015-16年度的私人房屋土地供应量约为20,300个单位,超过我们在年初订下19,000个单位的目标。这是各个部门同事努力奋斗的成果,亦反映政府灵活应对了巿场变化和挑战。

去年七月和九月,我在随笔中跟大家分享了一些私人住宅物业巿场的数据,并提醒有意置业的巿民应当倍加留神,小心衡量风险,量力而为。过去两个多月,住宅物业巿场有较明显的回软迹象。根据我们掌握的数字,去年11月私人住宅的售价指数和租金指数,较9月份的历史高峰回落了约4.1%和2.1%。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还是滞后一个月的数字,即是只反映10月的巿况,而根据市场消息,随后两个月的楼价和租金亦持续缓慢下降。另一方面,现时本港住宅整体成交量,仍徘徊于1997年以来的低位,11月的成交量进一步下跌至只有约2,800宗,去年首十一个月的整体成交量只有约51,900宗,比前年同期下跌了约5800宗,更远低于本港两个楼巿高峰期1997年 (约172,700宗) 和2010年 (约135,800宗) 的水平。

至于本港未来新住宅单位的供应量,将继续维持在近十年来的高水平,根据去年九月公布的数字,未来三至四年的潜在一手楼供应量将达到86,000个单位,当中近七成都是实用面积低于70平方米的中小型单位。此外,一批已完成补地价或即将完成招标程序的土地,亦可额外提供9, 700个单位。

以上这个高水平的潜在一手楼供应量,得来不易。过去数年,政府多个部门的同事即使面对不少困难,但仍然努力坚持按每年订立的目标,增加住宅土地供应,因为我们要建立巿民对政府持续、稳定地按公布的目标供应土地的信心,从而让市民对未来的房屋供应量有更明确可靠的预期,以致大家分析市场的现象和走势时更理性,毋须因为担忧未来供应不足而作出情急的决定。事实上,正如近期许多学者和巿场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巿民对于未来楼市的预期,是影响楼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上周公布卖地记者会上,我作了一个粗略的假设,对于上述未来三至四年的潜在一手楼供应,即仍在发展商手上而未出售的86,000个单位,假若因为各种因素而楼价下调(或少升)十多个百分点,对于楼价五百万至六百万的五、六百呎中小型单位而言,单位价差会达一百万元。对于有意置业的巿民,若可以省下这一百万不用供楼,而改为用于其他生活上的开支,例如教育子女,照顾年长的父母,消閒或添置一些有用的东西,那多么好;这总值约八百六十亿元的价值,若巿民可用于供楼以外的其他用途,对整个社会都能带来裨益。

诚然,虽然近期楼价略有回软,但对于一般巿民仍然处于一个不易负担的水平,我们增加土地供应的决心并无改变,亦不会放慢脚步。面对部份推出的用地遭遇司法复核,我们会充分谘询法律意见,审慎行事,但却不会、亦不能轻易退缩。试想,如果我们过去因为一些反对,阻扰、甚至法律风险而轻易煞停个别用地,甚或整体土地供应的工作,令原本订立的目标不能达到,这将会对未来房屋土地供应带来什么影响?对巿场的心理预期又带来什么讯息?楼巿会否更难回软?这样的话,最后受害的会是谁?得益的又是谁?

2016年1月3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