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年青一代 建造新一代新市镇

刚公布的新界东北新发展区最后方案-「粉岭/上水/古洞新市镇」计划,是重要的中期土地和房屋供应来源之一。去年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期间收到逾一万份意见书,新市镇计划回应了这些意见,并因应环评、基建等详细技术评估结果而作出大幅调整,以香港市民整体利益为大前提,平衡了不同持分者的诉求,同时合理和适当照顾受影响人士。接着下来,我们会继续向持分者解说,主动联络受影响的居民和农户,详细介绍计划内容和各补偿和安置安排,希望大家支持新市镇计划的推展工作。

篇幅所限,我先集中谈一谈新市镇计划的内容、整体规划与设计,以及实施模式。大家关注的其他重点,例如保育、补偿安排和协助务农人士,容后再谈。

计划的调整内容:
(甲)先推展古洞北和粉岭北两个新发展区,并且:
(一)增加发展密度和房屋供应:近市中心用地地积比率增至6倍(犹如黄埔花园),原来低中密度则提升至3.5倍。住宅单位供应增至60,700个(增加28%),其中资助房屋占36,600个(增加58%),私人住宅单位24,100个,可容纳人口增至174,900人(增加31%);
(二)上调资助房屋数量比例:由49%增至60%;
(三)上调资助房屋用地比例:由31%增至47%;
(四)视乎当时的物业市场情况和相关考虑,实施「港人港地」措施;
(五)住宅落成时间表:2022/23年起陆续落成,第一批主要是资助房屋。

(乙)由于坪輋/打鼓岭缺乏铁路接驳和其他基建配套,原来只规划为较低密度住宅和特殊工业用途。因应2013年施政报告提出检视新界北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潜力,政府将重新规划坪輋/打鼓岭,包括新铁路基建所带来的机遇,再谘询公众。

整体规划与设计:
(一)古洞北
 高低错落的城市景观:利用落马洲支线新设于古洞北市中心的铁路站,兴建高密度的住宅。然后向外递减发展密度和建筑高度,构建一个有高低层次的景观。市内八成人口居于铁路站半径500米的步行范围。

 视觉和通风走廊:市内有广阔的南北、东西走向的视觉和通风走廊,可北望凤岗山,东望塱原的自然景观。

 绿化及休憩地带:占地约12公顷的市镇公园由西至东穿过市中心,是区内的主要绿化及休憩用地走廊。

 河畔长廊:石上河东岸及双鱼河西岸将发展为连贯的河畔长廊,让居民及游人享用。

 社区设施与传统村落:预留足够土地兴建社区/康乐/医院/学校等设施。另保留燕岗村和河上乡两条乡村,以及风水林/风水山等自然景观。

(二)粉岭北
 沿河两岸布局:利用梧桐河沿岸,在狭长地带的东西两边设置两个公共交通交汇点,高密度的高度住宅和商业发展集中在交汇点500米范围内。

 河畔长廊:主要行车干道设在市中心外围,市内兴建休憩用地/单车径/行人径,保持空气质素良好。另梧桐河旁有长达4公里的河畔长廊,作为休憩空间。

 生气勃勃的走廊:有多条南北、东西走向的绿化走廊,当中有零售商业店铺,是充满生气的行人走廊。

 中心公园:区内的主要康乐地带,与邻近的社会服务及康乐设施成为区内的文娱中心。

计划的实施模式:
我们考虑了不同意见之后,决定借鉴上一代开拓新市镇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强版」的「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推行,因应规划用途征用私人土地进行发展,目的是加快整个发展时间表。

其实,过往很多新市镇都曾容许私人土地业权人,以契约修订/原址换地(即申请将农地改变土地用途,转为住宅或商业用地)的形式发展个别私人项目,例如粉岭/上水的海联广场及皇府山。此外,在荃湾、沙田、屯门、元朗、将军澳等新市镇都有过上述契约修订/原址换地的私人项目发展。

因应今次计划实施时间的重要性,政府订出更严谨的要求去处理「有条件契约修订申请」(包括原址换地),私人土地业权人必须符合四项申请要求,才可提出申请自行发展,包括:(1)土地必须坐落于规划作私人发展的范围内;(2)须符合特定准则和条件,包括用地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及业权统一;(3)为确保适时供应房屋和其他设施,申请人须按政府所定时间表完成申请,否则由政府征地发展;(4)申请的土地业权人须公平对待租户/占用人,包括提供与政府补偿安排相若的现金补偿方案。此外,土地业权人必须补足地价。

如果有土地业权人的用地面积少于申请要求,业权人可与相邻的土地业权人合作向政府提出申请,但用地须是一整幅便于布局,且地界比较整齐。政府不会协助业权人征收其他私人用地供其发展。

新市镇可供发展土地333公顷,私人拥有土地占162公顷,政府须征收其中114公顷作资助房屋和基础设施包括社区设施/道路桥樑/医院/学校。换句话说,我们会征用逾七成的私人用地。但我们没有多少幅土地符合可申请有条件契约修订的资料,在征地时也不会考虑土地业权谁属。

2013年7月7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