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乡村供水
香港是国际大都会,自来水供应系统复盖率约99.9%。虽说是弹丸之地,但基于成本效益和其他因素的考虑,香港仍有一些偏远和人口稀少的乡村未获自来水供应。不过,这些乡村是有原水系统供应溪水或井水作生活用途。尽管如此,我们一直关注并定期检讨这些乡村的供水情况。 自1980年开始,水务署在其他政府部门和新界乡议局协助下,为全港约七百多条乡村进行研究改善供水工程,并制订为乡村供水的优先次序。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直至2013年底,水务署共为719条乡村提供自来水供应。目前,只有24条偏远和常住人口不多的乡村未获自来水供应。但水务署已决定在港岛南区的东丫、东丫背、银坑及烂泥湾村展开自来水供应工程,并预计于今年动工,于2016年完成。届时,仍未获自来水供应的偏远乡村将只余下20条。这些乡村因远离市区和自来水供水网络,加上附近未有大型发展的规划,为它们供水的人均建设成本十分高昂,因而未有供应自来水计划。待日后有合适的时机,例如毗邻有新发展使供应自来水计划更符合成本效益,我们会重新考虑。 虽然如此,它们现时有溪水或井水作生活用途,这些原水供应系统已沿用多年,由民政事务总署负责维修保养,食物环境卫生署会定期监察和化验原水水质。如果原水水源枯竭或水质有变,政府会运送食水,解决居民用水需要。此外,民政事务处会在可能情况下,为未获自来水供应的乡村改善现有原水供应系统,例如离岛民政事务处已为长沙栏、分流及大浪村重铺水管和加装储水设施,并为蒲台岛提供储水缸。大埔民政事务处亦为东平洲的数条乡村加装储水设施及改善水管和储水设施工程。 考虑是否对某条偏远乡村供应自来水时,除了人口数量和人均建设成本外,我们还会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例如当人口少而用水量少时,自来水在水管内长期停留不动,水质容易变质的情况;以及这些乡村是否有其他水源和原水的水质。 另一方面,我们亦留意到一些乡村即使有自来水供应,部分村民仍不愿意向水务署申请自来水供应,又即使有申请,部分村民仍会继续使用溪水或井水作补充生活用水,例如作清洁、冲厕等用途,致使这些偏远乡村的自来水用水量往往远低于预期。 随着社区的发展,供水网络不断延伸,减低了部分偏远乡村供水计划的规模和建造成本,供水工程亦比过往更符合成本效益。考虑了这个因素,政府在过去10年已先后为18条偏远乡村完成或改善自来水供应系统,政府会继续密切关注并定期检讨偏远乡村的供水情况。 |
|
2014年2月16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