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实况 支持拨款

近期新界东北新发展区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我希望借此机会说明几点,让大家更清楚了解有关事实。

首先,香港房屋供求多年来严重失衡。目前有20多万户市民正在轮候公屋,不少家庭居住于环境恶劣的劏房,私楼的楼价及租金高企。我们必须面对事实,尽快增加房屋供应。新发展区将提供6万个住宅单位,其中六成是公营房屋,是中长期房屋土地的重要来源,因此推展新发展区的工作绝不能放慢。

第二,「不迁不拆」并不可行。在规划新发展区时,我们已尽量减低对现有居民、农户及商户的影响,但要做到「不迁不拆」实在不可行。以古洞北为例,落马洲铁路支线已经预留了古洞站,这里附近一带将会是市中心,会作高密度发展,方便居民出入。因此,必须拆迁这个范围的建筑物,腾出空间。

第三,初步估计,受新发展区影响约一千户居民当中,不少是住在未得许可而搭建在政府土地或私人农地上的寮屋或牌照屋,这些屋并没有业权、也不可转让。政府一贯政策是暂时容许它们存在,但到有关土地需要发展时便要清拆。香港以往新市镇的发展经过都是如此,我们十分理解村民对拆迁的忧虑,因此已预留土地给合资格的居民原区公屋安置,亦会提供特设特惠补偿,协助他们搬迁。

第四,坊间指新发展区内只有百分之六的土地用作兴建公营房屋,其余用来兴建豪宅。这个指控是歪曲和误导,事实是:新发展区的可发展面积约300公顷,其中近三成,即约90公顷是房屋用地,公私营各占约一半。而兴建私人住宅的用地,绝大部分是中、高密度发展,与公营房屋差不多,整个新发展区只有约1.6公顷因为环境和交通因素等而须作低密度发展。

第五,粉岭高尔夫球场及周边范围已经在今年初纳入新界北规划研究,须进行各类技术和环境评估、公众参与活动等,单是研究便要花上几年时间,不可能替代新界东北新发展区。

第六,坊间又有指控政府的「加强版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有条件下容许契约修订申请(包括原址换地),是向发展商输送利益。这是罔顾过往发展新市镇的一贯做法和今次我们加入了四项更严谨的要求:(1)土地必须坐落于规划作私人发展的范围内;(2)用地面积不少于4 000平方米及业权统一;(3)须按政府所定时间表完成;(4)申请人对租户/占用人提供的补偿须与政府提供的现金补偿相若。再者,土地业权人必须补足地价。

采用此模式是回应2012年公众参与活动收到的意见,包括当时有泛民议员强烈反对政府强徴私人土地后再拍卖,剥夺土地业权人自行发展的权利。事实上,按上述条件容许这類申请有助加快房屋供应,却不会影响全面规划及适时有序地提供基础及社区设施,并保障现时在土地上的占用人能获得公平对待。目前,在新发展区内私人土地约160公顷,政府会征收其中起码约七成作资助房屋、基础设施等。而即使位于私人发展范围内的私人土地,若不符上述条件,一律会由政府征收,所以整个新发展区是由政府主导发展。

第七,坊间另又有指控香港有4 000公顷可用閒置土地,可建数十万房屋,这是严重误解。过去一年多,我们在回应立法会质询时已多番清晰指出,全港法定图则中,规划作「住宅」及「商业/住宅」用途,但未经批租或拨用的政府土地,经扣除道路/通道、人造斜坡、简易临时拨地及零碎地块后的面积只有390多公顷。这些地块多是后巷、建筑物间的空隙……等没甚么发展潜能,位置已全部上载至发展局的网页,欢迎查阅。试问,在房屋用地短缺的今天,还有閒置土地的话,我们又怎会舍易取难?

第八,至于我们将毁掉香港活跃农地四分之一的指控,更是无稽。受新发展区计划影响的常耕农地只有28公顷。而据规划署资料,全港约有5 000多公顷农地(包括常耕、休耕及荒废农地)!此外,我们亦会推出措施协助受影响的真正务农人士复耕。

凡此种种歪曲事实的指控和谣言,我们早已透过发展局的「脸书」回应,欢迎大家登入了解(www.facebook.com/DevelopmentBureau)。

现时政府向立法会申请3.4亿元拨款,进行前期工程设计和工地勘测,确保第一期的1.6万个单位(其中1.3万个是公营房屋)可以在2023年起分批落成。主体工程最早2018年才开展,到时仍要立法会审批。未来,我们会继续为香港整体利益努力,与受影响的居民、农户及商户商讨安置和补偿。我希望市民和立法会议员理解实况,支持通过拨款申请。

2014年6月22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