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塑造 可持续大屿
长远规划发展往往需要经年累月,政府一直透过多管齐下的策略,致力增加土地供应,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较早前我曾经执笔在网志中分享「全面觅地 迎难而上」、「共同努力 规划未来」等一系列有关我们如何为当下及未来积极开拓土地的文章,我们刚公布的《可持续大屿蓝图》正好朝着这些方面以「北发展、南保育」为中心、向前迈进,希望为香港发展提供更多土地,配合香港长远社会、经济及保育需要,让我们努力凝聚共识,共同规划未来。 机遇处处 持续发展 大屿山不仅是全港最大的岛屿,更坐拥策略性的地理位置。随着北大屿各项基建设施的落成,如港珠澳大桥、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东涌新市镇扩展、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等,将有助促进本港与发展蓬勃的大珠三角地区在地理和功能上的连系,并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即广东省的九个城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跨境交通网络,从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的地位,并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创新及科技事业、旅游等发展。我们深信大屿山将会成为香港通往全球和大珠三角地区的国际和区域门户。 除了经济贡献,同样重要的是大屿山拥有珍贵的自然及文化资源,包括浓厚的文化历史、广阔的郊野公园、保存完好的宗教传统、丰富的动植物种,以及极具价值的生态环境。我明白社会上每每触及有关议题时,必定会水花四溅,但这里既是自然文化保育的宝藏,亦是香港长远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故我们必定致力达至发展与保育并重,以回应社会大众的关注。 发展与保育并重 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于2016年为大屿山的「发展愿景」、「策略性定位」和「规划原则」提出多方面的建议。我们之后就建议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参与。在制订《可持续大屿蓝图》时,我们已充分考虑公众及委员会的意见,将其愿景定为「发展与保育并重」,并延续2007年《经修订的大屿山发展概念计划》,秉持「北发展、南保育」的路向。目的是使大屿山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乐及宜学的智慧型、低碳社区;在提升自然、文化和文物资源保育的同时,为香港在土地及房屋供应、经济商贸、休閒、康乐及旅游发展方面带来新机遇,造福市民。 经济机遇 优质生活 《可持续大屿蓝图》正正为大屿山勾画出未来的路向。在「北发展」的路向上,「北大屿山」和「东大屿都会」将聚焦房屋及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舒适宜居的智慧型、绿化和低碳社区,同时推动香港整体经济发展,我们的建议包括:
自然保育 休閒娱乐 当然,我们清楚知道大屿山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大屿」,拥有独特和优美的景观、丰富的物种、珍贵的生态环境、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乡村特色。因此,我们希望藉此加强自然保育,并适当地作可持续休閒及康乐用途,让更多市民可以欣赏到大屿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产。在「南保育」的路向上,我们的建议包括:
由此可见,《可持续大屿蓝图》订定了各项措施,加强保育大屿山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乡村特色,令香港市民更能适意地欣赏到大屿山的自然和文化面貌,同时为香港长远发展创造机遇。当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谈论大屿山的发展与保育问题时,彷彿两者必然存在矛盾,而事实上,《可持续大屿蓝图》正好引证发展与保育之间能够相辅相成。就让我们抓紧时机,坚持互信,同心塑造可持续大屿,香港未来肯定会变得更多姿多采。 《可持续大屿蓝图》的文件和宣传活动详情载于以下网页: http://www.lantau.gov.hk/ |
|
2017年6月4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