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传扬关爱 传承部门义工精神
(22/12/2024)
圣诞节是传扬爱与关怀的日子。我在中学时期参加了学校的「圣母军」,每星期须实践一项善行,当时我多数探访在医院留医、不良于行的长者。我特别记得,当我帮长者把橙子移到床边的袋子中,好让她们可以伸手能及,长者们高兴的样子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原来简单的小善行,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
活力维港 乘风启航20载
(8/12/2024)
维多利亚港(维港)是公认的香港象征,亦是独一无二的瑰宝。维港海滨发展今年已踏入20周年,我在上星期亦出席了海滨事务委员会于北角「东岸公园主题区」举行的庆祝活动。自共建维港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及海滨事务委员会于2010年继任以来,发展局及委员会一直致力促进维港两岸的海滨发展和改善工程。今次,我邀请了海滨事务委员会现任和前任主席,以及委员会辖下各专责小组主席,分享他们建设海滨的点滴,并介绍海滨发展的最新情况......
|
善用优势 把握机遇 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基建中心
(24/11/2024)
香港基建不论在建筑标准还是建造技术均属国际级水平,在全球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我们在「基础建设」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九位。此外,香港建造业的基建项目亦在国际间屡获奖项,受到广泛认可。发展局上星期成功举办首次「国际基建项目领导峰会」,云集约500位来自超过20个国家、180个政府部门和私人机构的大型基建及主要项目领袖,就基建项目的管理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在推动建造业创新方面,随着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于今年8月成立,已逐步开展初期工作计划。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领导峰会的参与者及建科院董事会主席为大家介绍相关详情......
|
发展与保育并存 生态公园与试验苗圃展成果
(10/11/2024)
发展局致力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积极发展的同时亦重视保育,以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例如昨日正式开放予公众的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就是一个引证我们如何藉发展机会积极保育的成功例子;另外,东涌东新市镇(东涌东)设立的试验苗圃,也为促进该区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城市景观发挥作用。今次,我邀请了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的同事介绍这两个项目,并分享工程师团队参与保育工作的点滴......
|
2024年施政报告 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
(27/10/2024)
行政长官在2024年《施政报告》以「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为重点方向,发展局亦秉持原则奋进向前。政府持续造地和推动基建的决心一直不变,发展局会继续审时度势,稳健有序推进各项目。其中北部都会区(北都)会进入收成期,我们会在保持公共财政稳健的前提下,提速推展北都内与经济及房屋发展相关的工程,并会善用香港丰富和独特的资源,勇于变革,尝试新的发展模式,打造香港成为更宜居的城市......
|
「南海I号」揭开海上丝绸之路谜团
(13/10/2024)
出土文物与考古遗址看似静默无语,但从它们身上的蛛丝马迹,却能超越时空,诉说历史遗留下来的故事。由发展局、国家文物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合办的「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现于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呈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景象,也扣连粤港澳地区于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今次,我邀请了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同事为大家介绍展览内容......
|
推展「改善码头计划」便利市民 西贡新滘西村码头投入服务
(29/9/2024)
为方便偏远地区的居民和游客出行及渔民作业需要,政府推展「改善码头计划」,透过重建或增建公共码头,及提升码头设施,改善新界及离岛偏远地方的对外海上交通,同时配合本地蓝绿旅游发展。继南丫岛北角码头在2022年底率先启用,西贡新滘西村码头亦于上周六(9月21日)正式启用。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同事为大家介绍新滘西村码头及「改善码头计划」的最新进展......
|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再造水成水资源生力军
(15/9/2024)
现时香港供水系统有三个主要来源,包括从广东输入的东江水、本地集水区收集的雨水及冲厕用的海水。随着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第一阶段于去年底开始运作,为香港供水系统引入淡化海水后,位处北区石湖墟的全港首座再造水厂亦于今年三月二十日投入服务,为香港供水系统引入另一新水资源 — 再造水。今次,我邀请了水务署同事及「滴惜仔」介绍再造水的资讯及今年新建成的石湖墟再造水厂......
|
强拍条例小业主支援中心投入服务 加强支援受影响小业主
(1/9/2024)
为应对楼宇老化,政府一直推行多项措施,落实复修和重建并行的策略。当中,立法会于今年7月18日通过《2024年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修订)条例》,循四个方向更新和精简强制售卖(俗称「强拍」)制度,包括降低强拍申请门槛、便利毗邻地段的强拍申请、精简强拍制度的法律程序,以及加强支援受影响的小业主。其中,「强拍条例小业主支援中心」最近已正式投入服务,为小业主提供一站式支援。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介绍有关条例修订的最新进展,以及政府如何加强对受影响小业主的保障......
|
推动创新应对挑战 部门科技成果扬威
(18/8/2024)
香港基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在「基础建设」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九位,显示香港在基建发展的强大优势得到全球认同 。发展局一直致力推动应用研发并取得卓越成绩,例如基建项目采用高强钢等新研发创新建筑物料,提升建造业绩效......
|
传承「百工之祖」鲁班精神 推动创新、弘扬技艺
(4/8/2024)
鲁班先师是「百工之祖」,建造行业敬奉的先师。推广鲁班文化,代表中国建筑技术的传承及革新。今年适逢鲁班先师庙建基140周年,香港建造业各界协力举办多项活动。发展局及建造业议会十分支持这项推广工作,弘扬鲁班文化在建筑技术、工艺传承、科技创新及工地安全方面的贡献。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介绍发展局与建造业界如何从多方面传承鲁班的匠人精神......
|
展城馆「建香港.见未来」展区 全新面貌开放
(21/7/2024)
位于中环的展城馆是规划署辖下以香港规划和基建发展为主题的展览馆,馆内二楼经过翻新工程后,现以全新面貌开放予公众参观,我早前亦亲身到场体验一下。新展区命名为「建香港.见未来」,增添了不少多媒体互动展品、沉浸式体验和「打卡」位,希望透过互动展品带给市民崭新体验。今次,我邀请了两位规划署同事为大家作介绍......
|
《政府租契续期条例》开始实施 精简地契续期程序便民利商
(7/7/2024)
《政府租契续期条例草案》(下称《条例》)已获立法会通过,并于7月5日生效。简化的续期安排体现了「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坚实保障。政府对于地契续期的明确态度,亦有助维持业权人和投资者的信心,便民利商,缔造更好条件让特区政府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我今次邀请了发展局同事介绍这项重要法例,以及立法会议员、商界、银行界、测量界及业主代表分享......
|
以人为本 全方位支援受发展影响人士
(23/6/2024)
政府近年因应社会需要,加快推展各个发展项目以增加土地供应,就涉及收地,发展局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秉持「以人为本」方针照顾受影响人士的需要。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地政总署及负责相关项目同事为大家介绍有关支援措施......
|
果断应变、迅速复常 加强应对极端天气
(9/6/2024)
面对越趋频繁的极端天气,发展局及辖下部门实施一系列强化措施,涵盖水浸、山泥倾泻、塌树及构筑物安全等范畴,期望做到果断应变,令社会迅速复常。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及辖下四个相关部门的同事,分享他们一连串的应对工作及准备......
|
广泛应用4S 提升工地安全
(26/5/2024)
「4S」是「安全智慧工地」系统(Smart Site Safety System)的简称,发展局为提升工地安全,一直致力推动建造业界广泛应用系统,为工地人员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鉴于私人工程使用系统的程度仍然偏低,因此政府推出三项新措施,鼓励和协助业界广泛应用系统。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介绍新措施,以及发展商、承建商、分包商和建造业工会的代表分享......
|
建筑署创新建筑 项目屡获肯定
(12/5/2024)
为令市民享有更优质公共服务,近年建筑署为各部门兴建多个新政府大楼,包括启德发展区的税务中心、将军澳入境事务处总部等。在2023年多个项目共获得超过100个奖项,涵盖国际设计、绿色建筑等,屡获肯定。而建筑署预计今年将会有30个工程项目陆续完成,包括政府综合大楼、公共泳池重建项目、学校及社区健康中心等,继续秉持创新思维,今次,我邀请了建筑署同事介绍各项目创新建筑设计的特色......
|
推动专业培训 支持城市林务可持续发展
(28/4/2024)
香港人口稠密、高度都市化,政府明白在发展的同时,规划优质绿地、保育林木资源亦是极为重要。有见及此,政府一直致力推动绿化工作,例如过去十年间,已在公园及道路旁等地,种植约400万棵树木及超过6000万棵灌木和其他植物。发展局积极推动相关专业培训工作,以支持城市林务可持续发展。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分享政府有关推动树艺与园艺培训的措施,以及不同持份者和相关课程学生分享......
|
建造业新机遇 「组装合成」建筑产业化
(14/4/2024)
面对土地和房屋日益迫切的需求,再加上基建工程量巨大,发展局积极推行「建造业2.0」,以「创新」、「专业化」和「年轻化」为方针,引领建造业界革新以应对新机遇。在推动先进建筑技术发展方面,发展局提出了多项措施加强「组装合成」建筑供应链。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介绍多项相关措施,以及多方面深化粤港建筑工程领域合作......
|
渠务署特色设施 美化及融入社区
(31/3/2024)
渠务署一直致力做好防洪和污水处理排放的工作。近年部门走多一步,为现有的渠务设施注入新元素,增加设施与市民、社区和大自然的连系,让设施发挥原本功能之余,同时能美化及融入社区。今次,我邀请渠务署KOL「下水水」和同事介绍富有地区特色的渠盖以及河道美化设施,大家不妨趁着假期前往打卡留念......
|
持续创新提升电梯安全 提高规管成效
(17/3/2024)
政府一直重视升降机及自动梯(统称为电梯)的安全,发展局辖下的机电工程署(机电署)既透过《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第618章)(《条例》),规管电梯的设计、安装、保养、试运行及检验等方面的工作,也会恒常进行巡查及突击检查《条例》所涵盖的电梯。为提升电梯规管及巡查成效,机电署积极善用科技,今次我邀请了机电署同事介绍在去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取得佳绩的电梯数码工作日志及正在开发的人工智能电梯部件影像分析系统,以及持份者分享使用数码工作日志的情况......
|
着力本地培训应对建造业人手需求 推动「一专多能」灵活发展
(3/3/2024)
为支持政府未来各项基建发展,建造业需要有足够的人力供应。发展局会继续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与建造业议会(议会)和业界紧密合作,做好本地工人培训的「质」和「量」。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及议会执行总监郑定寕分享政府在加强本地培训方面的工作,以及最近与工会合作推出的「一专多能」课程;工会代表及培训计划毕业生亦会分享建造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吸引力......
|
建设未来 专业发展:香港建筑工程招聘活动
(18/2/2024)
香港是个国际化城市,各行各业人才汇聚。随着建造业蓬勃发展,本地建造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建造业议会的统计显示,业内现时短缺约4,000名专业人员,包括工程师、建筑师和测量师,而预测在未来数年会增至约6,000名。由于相关专业的本地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在保障本地人才优先就业的前提下,发展局积极帮助业界「走出去」,适度引入海外和内地人才来港发展。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同事介绍局方自去年起与建造业界在英国和内地合办的企业招聘活动,以及获聘的毕业生及其雇主作分享......
|
将军澳海水化淡厂启用 提升本港供水韧性
(4/2/2024)
香港食水主要源自收集的雨水及从广东输入的东江水,分别占本港食水供应总量约20-30%和70%-80%。然而,这两个水源可提供的水量会受极端天气影响,食水需求亦可以因人口和经济增长而增加。因此,水务署致力探索和发展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新水源,淡化海水是其中之一。今次,我邀请了水务署同事讲解最近启用的将军澳海水化淡厂(下称海水化淡厂),以及当中的逆渗透海水化淡技术......
|
国宝级文物「番禺神楼」耀眼亮相香港
(21/1/2024)
由国家文物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和发展局合办的「同一屋簷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正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早前,我和一众嘉宾为展览主持开幕礼,有机会欣赏首次在香港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番禺神楼」和多项珍贵文物。今次,我邀请了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同事讲解展览构思及「番禺神楼」的精妙设计且与组装合成(MiC)建筑概念相近之处......
|
更新及精简强拍制度 增设专责办事处加强支援小业主
(7/1/2024)
香港与其他发展成熟的城市一样,正面对人口及楼宇「双老化」挑战。政府的策略强调复修和重建并行,自2018年先后注资190亿元,在技术和财政上支援业主维修自己的物业。不过,对于一些老旧失修的楼宇,维修未必合乎成本效益,而重建是相对切实可行的方案,亦可解决这些楼宇的安全隐患。政府在去年12月向立法会提交《2023年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修订)条例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