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揭开海上丝绸之路谜团

出土文物与考古遗址看似静默无语,但从它们身上的蛛丝马迹,却能超越时空,诉说历史遗留下来的故事。由发展局、国家文物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合办的「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现于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呈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景象,也扣连粤港澳地区于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今次,我邀请了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同事为大家介绍展览内容。

「南海I号」是迄今全球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完整、体积最大、年代较早的远洋商船

古迹办总文物主任萧丽娟介绍,一艘中国宋代商船默默地躺在广东台山与阳江交界二十多米深的海床达八百多年,在1987年被发现,2007年考古人员将沉船整体打捞出水,现时船只存放于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沉船打捞出水和全面发掘之后,考古人员对船上装载的货物作仔细观察和研究,透过文物提供的线索,一步一步打开「南海I号」的出航时间、航行路线、前往目的地、沉没前最后离岸港口等谜团。

萧丽娟表示,「南海I号」是迄今全球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完整、体积最大,而且年代较早的远洋商船。船上载有大量外销瓷器、手工艺制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众多金银铜货币。船上还有大量肩部印有文字和纹饰的酱釉陶罐,这些陶罐一般被学者称为「广东罐」。谁料到这些用作储物盛酒、又毫不起眼的「广东罐」,为研究「南海I号」航线及最后离岸港口,开闢崭新视角!

从酱釉陶罐发现 香港是宋代贸易航线中转站

研究人员把「南海I号」船上出土的酱釉陶罐,与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文化层发现的「广东罐」作对比,发现两者非常相似。萧丽娟指,宫署遗址在宋代是广州知州官署,官署内的公使酒库遗址,出土大量与酒有关的印文酱釉罐,其器型、釉色和印文与「南海I号」部分酱釉罐极为相似;再将佛山南海多个窑址出土的同类酱釉罐作联系和对比,经深入研究后,证实这些酱釉罐都是南海诸窑的产品,从而推断广州是「南海I号」最后离岸港口。而香港也有不少遗址出土同类酱釉「广东罐」残片,其中尤以九龙城宋皇台圣山遗址为多,反映香港自宋代以来,是贸易航线的中转站,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中扮演一定角色。

出土文物数量庞大 创中国单个水下考古项目发掘数量之最

「南海I号」出土的文物数量庞大,接近18万件(套),其中瓷器约占16万件(套),铁器凝结物有124吨,开创中国单个水下考古项目发掘数量之最。在云云16万件瓷器中,一件福建德化窑白釉双系罐,底部有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字样。研究人员考证,「郑尽金」应为南宋时期福建德化三班村的瓷器经营者;「癸卯岁次」便成为研究人员推断货船最后出航时间的关键线索。

癸卯年在南宋曾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淳熙十年,即1183年;第二次是淳祐三年,即1243年。从船上发现最晚年号的铜钱是南宋孝宗时期的「淳熙元宝」(1174 - 1189年),结合船上发现至关重要的「淳熙十年」印文酱釉罐,基本上可确定「南海I号」沉没时间是在1183年或之后不久。

船上丰富蕴藏 助重组「南海I号」旅程

「南海I号」的文物在数量、工艺和造型方面,都蕴藏非常丰富的资料,是南宋时期的考古材料中罕见。船上发现的金银货币、镶嵌金饰和铜镜,相信产自都城临安(今杭州)和湖州地区;金器并非两宋的主流样式,而是海外流行的款式,推测是半制成品,例如金戒指的戒面,留有镶嵌宝石的位置,或留待运到海外的宝石产地或集散地后再行加工;来自江西景德窑和浙江龙泉窑的瓷器,大部分经临安、明州(今宁波)、温州等地集散和销售。根据船上货物的产地,研究人员可重组「南海I号」的旅程:货船沿漫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途经浙江、福建地区,最后在广州港放洋出海。

展期至明年2月 免费入场

今次「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共展出255项展品,展期至2025年 2月 12 日,免费入场。我们也藉今次展览,请来专家和学者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举行四场以「南海Ⅰ号」为主题的讲座。主讲嘉宾包括中国第一代水下考古专家、「南海Ⅰ号」考古发掘领队崔勇;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前广东省博物馆馆长、现任复旦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峻,以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

我诚邀大家前来尖沙咀九龙公园的香港文物探知馆,参观这个内容丰富的展览,细心欣赏船上珍贵的文物,静静聆听「南海I号」守护了八百多年的故事。有关展览详情及开放时间请参阅以下网址:https://www.amo.gov.hk/sc/news/index_id_153.html

 
请按上图观看影片
古物古迹办事处总文物主任萧丽娟表示,「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透过「南海I号」、广州、香港、澳门的相关出土文物,呈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景象,也扣连粤港澳大湾区于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
古物古迹办事处总文物主任萧丽娟表示,「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透过「南海I号」、广州、香港、澳门的相关出土文物,呈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景象,也扣连粤港澳大湾区于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
「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于八月十五日举行开幕礼。图示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右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左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右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郑继明(左一)主持开幕礼,并于典礼后参观展览。「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于八月十五日举行开幕礼。图示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右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左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右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郑继明(左一)主持开幕礼,并于典礼后参观展览。
「从湾区启航:『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于八月十五日举行开幕礼。图示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右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左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右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郑继明(左一)主持开幕礼,并于典礼后参观展览。
展览分为「南海I号」与「广东罐」、「南海I号」航线再考、「广东罐」与海上丝绸之路三个部分, 共展出255项展品。展览分为「南海I号」与「广东罐」、「南海I号」航线再考、「广东罐」与海上丝绸之路三个部分, 共展出255项展品。展览分为「南海I号」与「广东罐」、「南海I号」航线再考、「广东罐」与海上丝绸之路三个部分, 共展出255项展品。
展览分为「南海I号」与「广东罐」、「南海I号」航线再考、「广东罐」与海上丝绸之路三个部分, 共展出255项展品。
「南海I号」现存15个船舱,货物堆叠整齐。红框为第九及十号船舱下部,出土大量肩部印有文字和纹饰的酱釉罐,破解「南海I号」出航前最后停靠港口的谜团。(图片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南海I号」现存15个船舱,货物堆叠整齐。红框为第九及十号船舱下部,出土大量肩部印有文字和纹饰的酱釉罐,破解「南海I号」出航前最后停靠港口的谜团。(图片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南海I号」载有被称为「广东罐」的酱釉陶罐,图为南海窑酱釉四系罐,上有「酒墱」印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香港亦有同类陶罐残片出土,南丫岛沙埔村出土的酱釉陶罐残片,上有佛山奇石窑「梁宅酒」印文(右图)(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藏)。
「南海I号」载有被称为「广东罐」的酱釉陶罐,图为南海窑酱釉四系罐,上有「酒墱」印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香港亦有同类陶罐残片出土,南丫岛沙埔村出土的酱釉陶罐残片,上有佛山奇石窑「梁宅酒」印文(右图)(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藏)。
图为德化窑白釉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印花双系罐,罐底部有墨书「癸卯岁次」字样。2018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图为德化窑白釉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印花双系罐,罐底部有墨书「癸卯岁次」字样。2018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为德化窑白釉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印花双系罐,罐底部有墨书「癸卯岁次」字样。2018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为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海窑酱釉「淳熙十年」印文四系罐。2018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酱釉罐上有「淳熙」及「十年」印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为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海窑酱釉「淳熙十年」印文四系罐。2018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酱釉罐上有「淳熙」及「十年」印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为南宋(1127 - 1279年)镶嵌宝石金戒指。2014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为南宋(1127 - 1279年)镶嵌宝石金戒指。2014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为南宋(1127 - 1279年)金单顶链犀角形锥筒饰项鍊。2014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项鍊设计复杂,由金链、两件左右对称犀角形锥筒饰、五连扣环链和三条流苏组成,而流苏接有两个石榴和一个桃心坠饰,项鍊的设计和造形,都不是宋代中国的主流样式。
图为南宋(1127 - 1279年)金单顶链犀角形锥筒饰项鍊。2014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项鍊设计复杂,由金链、两件左右对称犀角形锥筒饰、五连扣环链和三条流苏组成,而流苏接有两个石榴和一个桃心坠饰,项鍊的设计和造形,都不是宋代中国的主流样式。
图为南宋(1127 - 1279年)镶宝石空心金镯,2014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金镯由镯体及镯口焊接的两个相对的镶宝石十四面体金珠组成,宝石脱落不存。镯体推测为筑模浇铸一次成型,沙特阿拉伯利雅德曾出土类似的器型。
图为南宋(1127 - 1279年)镶宝石空心金镯,2014年于「南海I号」沉船出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金镯由镯体及镯口焊接的两个相对的镶宝石十四面体金珠组成,宝石脱落不存。镯体推测为筑模浇铸一次成型,沙特阿拉伯利雅德曾出土类似的器型。

2024年10月13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