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更新不只是硬件的改造,如旧楼重建、改善已建设环境等,更重要的,是要让生活在区内的市民,感受到居住地的独特性和活力,推动社区的长远发展。日前,我联同两位参加「与香港同行」计划的中学生落区,参观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位于中环闹市的社区空间「H6 CONET」,听取市建局同事介绍在推展更新项目时,如何结合地区特色,配合当区的人文景观,营造具特色的地区环境,增加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加入「地方营造」概念元素
「H6 CONET」(注)占地约2 600平方米。该地方在前土地发展公司开展中环中心项目时,划作政府、机构及社区设施用地。2017年,市建局翻新及重新设计原有设施,并加入「地方营造」(Place-making)概念元素,将设施塑造为连系社区、多元、共享的社区空间,设有绿化及休憩地方,同时为社区团体及市民提供筹办各种不同活动的场地。H6 CONET每日的访客人数,由开幕初期每日约4 000多人次,上升至目前超过8 000人次,增幅超过一倍。
城市捷径贯通毗邻街道
市建局总监区俊豪介绍说,H6 CONET位处中环商业区,在重新规划时融入便利行人的空间设计,开通出入口,贯通毗邻6条街道,即机利文街、机利文新街、永安街、同文街、兴隆街及铁行里,提升畅达性及步行空间。另外亦特别让艺术家绘画多幅巨型壁画,在H6 CONET内呈现6条街道的特色和历史,例如机利文街原有的大排档、永安街的花布档等,并在街道上竖立展板,叙述街道的历史,如维港海岸线的演变如何影响当区面貌等,彰显地区的独特背景。
释放社区活动空间
现时H6 CONET已融入「中环人」的生活中。参观当日,看到不少市民在閒坐休息、吃午餐、看电视、享用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等。它同时亦为多间社会服务团体提供办公室,并设有不同大小的多用途活动室、展览及表演场地,让机构或团体预订,举办各类社区活动。由启用至今,H6 CONET已举办超过80项文化艺术展览、音乐表演、工作坊等,展览场地平均使用率高达八成以上。区俊豪说,市建局会按社区的需要,推展合适的活动,充份运用H6 CONET的空间。
先规划、后项目
当天,我们亦沿中环至半山行人扶手电梯前往中环卑利街/嘉咸街一带,了解市建局在发展重建项目时,如何保育地区历史文化。区俊豪说,市建局的市区更新工作,由早期的「项目主导」,逐步迈向「规划主导」模式,即「先规划、后项目」,在考虑整体规划布局和公共空间的设计时,先了解当区特色,以「地方营造」概念活化社区,让地区元素和历史建筑,得以保育和传承。
保存百年市集特色
以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项目为例,嘉咸街上的百年露天小贩市集是中环重要的地区特色,推行重建时,市建局尽力保留街道氛围,延续市集活力,如提供一个鲜货零售中心,让售卖鲜货的商铺继续经营。另一方面,市建局保育地盘内4栋战前唐楼,即威灵顿街120号(永和号旧杂货店),以及依嘉咸街斜度而建的26A-C的外立面,让当区特色得以承传。
重建发展不能像「橡皮擦」
我同意区俊豪说,重建发展不能像用橡皮擦般,擦去所有东西,然后自己把东西放进去。H6 CONET项目和中西区的更新过程,把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入规划之中,令「新」与「旧」融合;亦灵活配置空间设施,配合不同需要,凝聚社区。我期望市建局凭藉多年市区更新的经验,继续透过与不同持份者沟通,推行市区更新工作,为居民缔造更好的市区生活环境。
注:CONET 的5个英文字母,取自Community(社区)的「C」,Open Space(公共空间)的「O」 及Network(网络)的「NET」,旨在提供一个 「连系社区、让市民共享」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