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全港有17个水塘,水塘的存水含有多种生物,如水藻、原生动物、鱼类等,它们能自然地生长达至生态平衡,但有水塘曾因水藻过度繁殖而影响水质,因此水务署每年会在水塘投放鱼苗,维持一定数量的鱼类,以摄食水藻,确保生态平衡、水质优良。今次,我邀请了水务署的同事,为大家介绍这支鱼类「兵团」,以及「水塘渔夫」在水塘工作的情况。
鱼兵团防水藻过度繁殖
水务署水务化验师邓浩维早前与同事到船湾淡水湖视察。他介绍说,水塘长期被太阳照射,有些养分较高的,有利水藻生长。部门会定期把鱼苗放进这些曾发生水藻过度生长的水塘,鱼会摄食浮游植物,对控制水藻繁殖尤其有效。香港水塘的鱼类兵团,主要由鳊鱼、大头鱼和鲮鱼组成。
鳊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在水面活动,其鳃耙细密,能隔滤十分细微的浮游植物如水藻作为食物。大头鱼为杂食鱼类,在水的中上层活动,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作为食粮。鲮鱼则主要在水的中下层活动,摄食水中有机腐物。鱼类兵团在不同位置发挥作用。由于鳊鱼和大头鱼均属河鱼,需要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产卵,不会在静止的水塘内繁殖,因此水务署需要定期把鱼苗放入水塘。
水塘渔夫「刺网捕鱼」
为监察水塘的水质及生态环境,邓浩维说,水务署会定期从各水塘抽取水样本进行检测,亦会进行「刺网捕鱼」调查,以监察水塘内鱼的情况,确保水塘生态平衡。他说,根据过往的监测纪录,香港水塘的水质都是维持在良好状况。
谈到「捕鱼」工作,不得不介绍两位被称为「水塘渔夫」的水塘渔务技工同事─郭带喜和叶志安。他们每天早上出水塘,几乎一整天都在船上工作;一人负责驾驶小艇,一人把鱼网打开放进水塘,每星期在不同监测点进行「刺网捕鱼」,识别水塘内不同的鱼类,记录鱼的种类、大小、数量比例等基本资料。同时,他们会抽取水样本,送往化验所予同事化验,以监测水质。
监测水塘水质最前线
在水塘工作29年的郭带喜,还有18个月就退休。见惯风浪的他说,水塘的水面看似平静,遇上不稳定的天气,其实跟海面的情况没有太大分别,尤其是到了季候风季节,有时刮起大风,水塘水面一样会翻起白头浪。另外,在水塘开网捕鱼,要懂得避过近堤坝位的取水口附近,以免鱼网被水底的吸力吸走。郭带喜希望能把多年累积的经验传承予同事,提醒他们时刻注意安全。
入行6年的叶志安说,他享受在水塘「捕鱼」的乐趣,而「水塘渔夫」的职责还包括在水塘巡逻,留意水塘内的情况,例如有否出现水藻过度繁殖,尽快向部门汇报相关情况,以及时处理和跟进。
水务署一向重视水塘水质,除了利用鱼类系统,以控制及预防水藻过度繁殖外,还会研究引入新技术,加强监察水塘水质,例如尝试利用无人船协助抽取水样本。我感谢前线同事肩负监察食水水源的工作,努力确保水塘水质优良,保障香港食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