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主教山配水库的前深水埗配水库去年年底开始有限度开放予市民参观,虽然因应疫情发展,现已暂停开放,导赏团亦暂时停办,但对配水库有兴趣的市民,仍可透过水务署的360度虚拟导览,认识配水库的历史和特色。早前,我亦邀请了水务署的同事,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座有逾百年历史的配水库。 见证九龙半岛供水历史 古物谘询委员会去年6月的会议上,确认前深水埗配水库为一级历史建筑。水务署的同事在筹办导赏活动时,亦翻查了不少配水库的资料及图则。初期,九龙半岛供水只靠三口井,井水和地下水是唯一的食水来源。随着人口迅速增长,政府在1902年开展九龙重力自流供水计划,当中包括兴建九龙水塘及引水道、前深水埗配水库(时称九龙塘配水库)等。前深水埗配水库和九龙水塘分别于1904年及1906年落成启用,供应食水给九龙塘/深水埗/大坑东一带居民,亦见证了九龙半岛由依靠地下水转为水塘供水的情况。 首个以圆形筑成的地下配水库 前深水埗配水库呈环状设计,是香港第一个以圆形筑成的地下配水库,直径150呎,储水高度逾20呎,库容量为 218万加仑(约 9 900立方米)。与早期有盖的砖砌配水库相比,相当高且大。配水库曾于1951至52年间进行大维修,以改善渗漏问题,直至石硖尾配水库1970年投入服务,其庞大库容量(3千万加仑)能稳定地供水给深水埗一带的大量居民,前深水埗配水库才正式停用。 仿罗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 水务署工程师/九龙区(供应及保养)郑凯儿介绍配水库多个值得欣赏的地方,第一是其历史建筑特色,配水库的圆形特性是能以最短的周界达至最大的面积,节省兴建水库墙身的成本;其拱顶、拱券及支柱以仿罗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红砖拱券上承混凝土拱顶天花,下接108条花岗岩石柱。这三种结构形态(即圆形墙身、拱顶及拱券)在工程学上是非常有效率的结构设计。 昔日运作设备保持原貌 配水库第二个焦点是其地下储水空间由花岗岩石块、红砖和混凝土三种建筑物料组合而成,这样的组合未发现在水务署其他的配水库出现。第三是配水库仍保留着重要的功能构件,例如静水井、半圆去水导坑、12吋直径出水管、进水管、溢流管等,保持原貌程度极高。 临时加固工程 为保持配水库设施结构稳定,水务署向古物古迹办事处就文物保育方面寻求意见后,进行了多项临时加固和整理工程,包括为顶部有潜在松脱可能的混凝土板块、砖拱和其他有潜在危险的结构部分安装临时支架;在拱顶有裂缝的地方安装仪器,监察裂缝的情况;装设玻璃天窗,保护外露部分免被风化侵蚀,更可引入自然光和鲜风。另外,为配合举办导赏团,水务署亦进行多项改善工程,如内部照明、通风和消防设备、架高地台通道、便利进出设施、绿化配水库上盖地面等。 导赏团因应疫情暂停 我很高兴受访的导赏团参加者,均满意水务署的安排,认为配水库很值得参观,加上导赏员讲解清晰,令他们认识水务署以往的运作及水务建筑的历史。不过,因应疫情,水务署早前宣布取消导赏团,直至另行通知。市民仍可透过水务署的360度虚拟导览,探索配水库的历史和特色。至于配水库的长远保育和活化方案,发展局会进行研究,务求让市民大众可以享用到这个地方。 |
2022年1月9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