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一题:粤港两地强化防治空气污染措施

以下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博士今日(二月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李华明议员的提问所作的书面答复:

问题:

据报,根据环境保护署设于观塘区的一般监测站纪录,该区在2001年共有18小时空气污染属“甚高”水平,而在2002及2003年则分别为64和136小时,显示该区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以全年空气污染属“甚高”水平的总时数来计算,在2003年,观塘区是本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观塘区的空气污染通常在甚么时段、天气及环境状况下较为严重;

(二) 鉴于近年不少位于该区的工业大厦已改变作非工业用途,当局有否研究为何该区的空气污染反而日趋严重;若有研究,结果为何;及

(三) 有否制订长远策略,以减轻该区的空气污染;若有,该项策略的详情;若否,原因为何?

答复:

主席女士:

(一)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本港某一地点和时段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来自位于该地点、本港其他地点及内地珠江三角洲排放源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此外,该地点发展的密度、地形和该时段的气象情况,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流动、消散,以及浓度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撇开气象因素,观塘区和本港大部分位于市区的地点一样,白天(特别是早上及傍晚繁忙时间)的交通流量及其他工商业活动较多,因此空气污染会比较晚间为高。如上文指出,气象情况对污染物浓度影响也非常大。例如,炎热天气和上升的空气有助空气污染物消散;降雨可冲走空气中部份的污染物;偶尔出现的逆温层现象能把空气污染物困在大气的低层;风静的情况可引致空气污染物不能有效消散;及当华南地区吹微弱北风时,整个香港受区域性空气污染问题影响也会特别严重。

(二)及(三) 位于观塘区的空气监测站,属于一般空气监测站,其于2003年所收集得的数据,跟位于土地用途相若地区的葵涌监测站所录得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均有上升趋势,所以这不是一个局部地区现象。

其实,与1999年相比,路边空气监测站所录得“甚高”空气污染水平的总时间减少了35%,但一般空气监测站所录得“甚高”空气污染水平的总时间则增加了8%。由此可见以香港整体而言,我们自1999年推行减少车辆排放量的措施改善了路边空气质素,但区域性空气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并且不时影响本港的空气质素。

为遏止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内空气质素恶化的趋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在2002年4月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尽最大努力,在2010年或之前把区域内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悬浮粒子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以1997年为参照基准,分别减少40%、20%、55%及55%。如能达到上述目标,不但能使香港达到现行的空气质素指标,而且还会大大改善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空气质素。

为了制定和跟进各项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两地政府在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之下成立了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管理及监测专责小组,负责制订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

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已经拟备妥当。粤港两地在计划中拟采取的空气污染强化防治措施详情,载于附件

二○○四年二月四日(星期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