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三题:新界的防洪工作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刘业强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的答复:

问题:

上月连场暴雨令天水围数条乡村严重水浸,水深及腰并有多名村民被困。有村民反映,过去两年超强台风袭港期间,他们蒙受巨大损失及生命受威胁。极端天气日趋频繁及今年台风季节将至,令村民十分担忧。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每年渠务署接获多少宗水浸报告,有多少个水浸位置属水浸黑点,以及水浸的成因为何;

(二)自去年九月超强台风山竹袭港以来,政府就改善新界水浸黑点及位处易受海水淹浸低洼地点的乡村的排洪能力,采取了甚么措施及其详情为何;及

(三)过去半年,有否重新检视及更新新界水浸黑点名单,以及易受海水淹浸低洼地点的名单,并采取相应防洪工程;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复:

主席:

新界乡郊地区的排水设施包括天然河溪、人工渠道及管道。一般而言,渠务署和其他相关部门及有关私人业主会按各自的责任建造及保养所需的排水设施。为预防渠道淤塞引发的水浸,渠务署每年在雨季前会联同相关部门加强清洗公共渠道及管道,并且会透过派发宣传小册子,提醒私人业主在雨季前妥善检查及维修在他们土地上的排水设施。

当接获水浸报告,渠务署会提供紧急支援帮助市民处理水浸问题。以在二○一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午为例,当时天文台发出了黄色暴雨警告,表示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每小时超过30毫米的降雨量,但当时屯门及元朗局部地区(包括天水围)的降雨量实际上已超过每小时70毫米。其间,渠务署共接获五宗发生在屯门及元朗区的水浸报告,并随即派人员到场协助,不论位于私人或政府土地,有关人员都会全力清理淤塞的渠道及疏导积水。这些地点的水浸在清理后迅速回复正常。

除了提供紧急支援,渠务署会就过去有水浸纪录的乡村进行研究,以制定适当的排水改善措施。渠务署已在新界地区完成多项防洪工程,包括双鱼河、山贝河和锦田河的治理工程。我们现正向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在新界北、元朗和昂坪等乡郊地区进行排水改善工程。此外,民政事务总署亦会考虑村民要求,透过小型工程计划为村内排水设施进行小型建造或改善工程。

就刘业强议员提问的三个部分,经谘询相关部门的意见,现回复如下:

(一)根据纪录,渠务署在过去五年共接获约400宗水浸报告,每年平均80宗。发生于新界水浸黑点上的有七宗。这些水浸基本上都属于局部和短暂水浸情况,经渠务署紧急处理后,迅速回复正常。根据渠务署的调查所得,相关水浸事故主要涉及在持续暴雨而渠道淤塞或排水设施不足的地方和在台风期间受海水倒灌或海水淹浸的低洼地点。

(二)和(三)渠务署每年都会检视全港的水浸黑点及位处容易受海水倒灌和海水淹浸的地点。

随着多个主要防洪工程计划相继完成,水浸黑点的数目已显着减少。截至二○一九年三月,我们共消除了125个水浸黑点,现时馀下只有六个水浸黑点。因应两个位于大埔汀角路和湾仔区的黑点,渠务署已完成改善工程,现正进行紧密监察,相信适时可以予以剔除。其馀四个黑点,两个位于新界区,分别是新田石湖围及林村谷盘地,另外两个黑点则位于尖沙咀和南区。渠务署正分阶段加强相关地点的排水设施。就此,我们现正向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以提升南区水浸黑点的排洪能力。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上游截流及下游疏浚在策略上均可有效缓减乡村水浸的风险。

政府已根据过往强或超强台风吹袭期间的情况,识别一些容易受海水倒灌或海水淹浸的低洼地点(包括联安新村、嘉和里、深井新村、鲤鱼门、西贡南围、大澳及元朗西北的沿海低洼地区等)。渠务署及相关部门正透过兴建挡水墙、安装可拆卸式挡水板或在排水口安装阀门来阻止海水涌入,或透过沿岸加建石屎墙及石筑海堤,从而减低因越堤浪所导致的水浸风险。此外,政府部门已为多个容易受海水淹浸的低洼地区设立风暴潮预警系统,当天文台发出风暴潮预警后,渠务署会在有关位置放置水泵、安装挡水板及提供沙包给有需要的居民及商户使用,以减低风暴潮带来的水浸风险。

为全面检视沿海低洼或当风地点的情况及进行相关的风暴潮和风浪研究,以评估极端天气对沿海低洼或当风地点的影响,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于今年四月委托顾问公司开展可行性研究,研究名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下的沿岸灾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订”。政府会根据研究结果制订合适的防御措施,当中包括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等选项,冀长远加强沿海地区抵抗巨浪的能力。
 

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2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