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在政府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策略联合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今日(五月十六日)在政府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策略联合记者会上的开场发言:
 
  我会向大家讲解一下发展局及辖下部门在四个范畴方面的工作,包括处理水浸、山泥倾泻、塌树及构筑物安全四个环节。
 
超前准备策略
 
  正如刚才政务司司长所说,我们的策略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超前准备。就我刚才说的四个环节,我们已经做了或将会做甚么超前准备呢?
   
  首先,在应对水浸方面,可分为四个方面向大家交代。第一,渠务基建工程现正全方位推进中,其中自去年九月特大暴雨发生后,渠务署已在各区加快并完成约120项地区小型改善工程,包括改善现有进水口、加建路边集水沟和排水渠等。另外,渠务署现正进行11项大型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当中包括兴建雨水渠和地下蓄洪池,预计这11项较大型的工程,会陆续在二○二四至二○三○年期间分批完成。向前看,我们亦计划在本月稍后时间向立法会申请七项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的拨款,当中包括黄大仙及港岛东区等,希望尽快可以展开这些较为大型的工程。
 
  第二方面与应对水浸有关的是加强监测和警示。在这方面,渠务署自去年开始已在全港八个沿岸低洼地区增设警示标志,亦与路政署和运输署合作,在多处水浸风险较高的行车道路试行设置警示标记,希望当水浸范围到达标记位置,政府交通部门及驾驶者可作出一些交通调道安排。
   
  第三方面是加强应用创新技术。在这方面渠务署增设监测洪水风险的远程防洪装置,由从前300个增至320个,亦计划今年内于元朗市及尖沙咀试行以人工智能系统,实时分析街道影像,辨识街道水浸情况。
   
  与水浸有关的第四个环节就是在抗洪行动方面做好部署。渠务署已将应变队伍由去年的144队增加至约160队,亦将应急运作基地的地域复盖面扩阔,由从前13个增至超过30个,目的是希望当我们预计有暴雨或台风来临时,在最短时间将人员调动到这些基地,让他们从基地出发,在最短时间作出部署和应对抗洪。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谈谈应对山泥倾泻方面的准备。这方面香港向来都有一个恒常而且相当严谨的安排,我们会就60 000多个人造斜坡,每年要求负责当局进行例行维修检查,另外每五年进行一次「大检」,由工程师负责进行检查。我们有甚么新猷呢,其实在这些恒常检查之上,我们因应去年的经验,发现有些斜坡虽然旁边没有建筑物,但其旁边的通道是通往一些建筑物,而且是主要通道,所以一受影响便令居民和设施使用者出入不便。我们辨识了约500个这类斜坡位置,现时正进行特别巡查,至目前为止已完成过半的巡查,当中发现约百分之五,即十多个这类斜坡,需要进行简单维修工程,余下的巡查预计于本月底完成。

  接下来,我想谈谈处理树木风险方面。相关部门正按恒常的年度树木风险评估,根据发展局作出的指引,为约100万棵位处人流和车流较高地区的树木进行风险评估,现时工作进度良好,预计可于风季前完成评估及跟进工作。

  最后一个环节是应对建筑物外露的构件,例如石屎批荡和招牌,有可能在台风和暴雨——主要是台风——有堕下的风险。屋宇署除了继续进行恒常的招牌巡查工作,由今年起,每年会恒常挑选大约360幢楼宇,针对其外墙进行勘察,当发现有明显危险时会进行紧急工程,确保公众安全。署方希望今年雨季前,即六月底前,完成当中三分之二的勘察工作,即完成约240幢的勘察工作,一年就是360幢。

果断应急和迅速复原策略

  刚才政务司司长提到,我们有另一个重要的策略方向,就是果断应急和迅速复原。在这方面,发展局在极端天气下会启动紧急应变系统,整合和灵活调配各工务部门承建商的资源,包括人员、机器及装备,承建商的数目已由去年的43个增至现时系统的66个,涉及可调动人数约1 300人,我们希望确保有足够资源在紧急情况下灵活调动。

  另一项应急方面很重要的工作,是不断有新一轮的巡查和跟进。其实在每一次威胁香港的暴雨或台风来临之前及过后,有关部门都会启动新一轮的针对性巡查及后续行动,例如如预计暴雨会集中在香港东面,渠务署便会尽快调配人员巡查该一带的设施,又例如台风来临之前,各树木管理部门会加快完成处理手上已知有风险的个案。当然台风过后,大家亦会检视及处理受恶劣天气影响而出现的风险。

  我们以上提及的工作非常需要市民大众的支持及配合,我在此除了呼籲市民留意各政府部门的公布外,亦呼籲大家如果留意到一些与水浸、山泥倾泻、危险树木、招牌不稳等相关情况,我们很需要借用大家的眼睛,通知我们,让我们可以跟进处理。我交代到这里。
 
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14分

相关连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