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在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会议就规划及地政政策范畴开场发言
主席:
在二○二五/二六年度,发展局的规划地政科及其辖下部门(主要是屋宇署、地政总署及规划署)的开支预算总额约为80亿3,700万元,相比去年修订预算减少约2,300万元,公务员职位则减少了168个。我们会继续透过重订工作优次、内部调配、精简程序等措施,更有效善用资源,并秉持提量、提速、提效和提质的宗旨,推行以下范畴的工作。
提速提效增加土地供应
土地供应方面,我们会持续造地,支持发展新产业,并改善市民生活质素。当土地造好后,我们会审时度势,因应最新情况有节有度推出土地作各样发展。
政府会继续优先投入资源,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北都)建设,预计未来五年收回600公顷的私人土地,完成平整至少570公顷土地。而未来五年,公、私营界别预计合共于北都落成六万个房屋单位,以及提供100万平方米经济楼面。此外,我们会今年内完成沙岭数据园用地的改划程序,让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尽早把土地推出市场。今年内亦会敲定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镇及马草垄的土地用途建议。
我们亦会采用更多元发展模式。我们正分析就北都三个「片区开发」试点收到的市场意向书,今年下半年起陆续招标。我们今年稍后会邀请土地业权人就新田科技城提出原址换地申请。此外,两幅分别位于元朗及洪水桥的多层现代产业大楼用地,正以「双信封制」进行招标。政府早前从善如流,微调招标条款,并延长招标期限至七月底。
为利便市场参与,提升投资意欲,我们正研究几项土地管理工作。第一,研究容许业权人主动交回政府在北都计划征收的土地,以抵销同一业权人在新发展区进行原址换地或「片区开发」需缴付的地价。第二,研究更广泛应用「按实补价」概念,包括容许发展商无须按最高楼面进行补地价,而是按实际兴建楼面厘定补地价金额。第三,考虑特长租约,即较目前最多七年的短期租约为长。
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其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特别是进入工程阶段的各项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建筑成本。
我们在二月底公布二○二五/二六年度政府卖地表。计及可出售的八幅住宅用地以及其他来源,二○二五/二六年度私人房屋土地潜在供应估计可供兴建约13 700个单位,与《长远房屋策略》的年度供应目标相若。政府已表明今个财政年度不会推售商业用地,亦会考虑将部分原本可在未来数年准备好及推售的商业用地改划作住宅用途,或在用途上提供更多弹性。
贯彻「产业主导」的规划思维,我们上星期刚邀请了市场就三个海岛海岸旅游项目提交意向书,这是政府近年首次推动打造新的旅游及康乐「片区」,并着力善用企业参与和市场力量落实安排。至于香港仔避风塘扩建部分发展游艇停泊设施,我们现正征集市场意向,将会在本月底截止。此外,今年年中会公布龙鼓滩和屯门西包括内河码头的土地用途建议,提供用地发展重要产业,包括新能源、现代物流、先进建造和循环经济等。
有关「提质」方面的工作
「提质」方面,其中的重点工作是市区更新和楼宇安全。经修订的强拍条例去年十二月实施,而「强拍条例小业主支援中心」去年八月投入服务。我们正联同市区重建局就荃湾和深水埗进行地区规划研究,今年内提出更新大纲蓝图。我们亦正探讨利用新发展区土地为未来公私营旧区重建项目创造更有利条件,希望可以推动更多重建,今年内提出初步建议。
就修订《建筑物条例》以加强楼宇安全、处理僭建物,以及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我们正统整公众意见,期望明年上半年提交条例草案。
善用海滨资源方面,我们今年会在中环、湾仔、北角及尖沙咀这些人流较多的海滨,加设轻食饮品摊档,为游人带来更好体验。我们亦会在今个月就红磡站临海用地的商住项目和游艇停泊设施建议谘询持份者意见,包括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此外,我们刚完成了《保护海港(修订)条例草案》的审议,下个月恢复二读,我们会善用经拆墙松绑的机制推动有利市民享受维港海滨的工程。
以上是一个简介,我和同事乐意解答议员进一步的提问。
完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05分
香港时间17时05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