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二题:香港的食水供应
以下为今日(四月二十一日)立法会会议上冯检基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的书面答复:
问题:
近月内地西南部(包括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出现百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受灾人数超过6千万。有内地气象专家估计,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背景下,中国西南部持续出现气温高及降雨少的天气,是形成今次大旱的主要原因。有评论指出,虽然今次灾情未有对广东地区河流的水源造成即时影响,但这反映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见明显,长远而言可能对本地水资源构成压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过去5年,有否就气候变化和一些中长期的气候现象(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内地东江水水源和本港降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就未来可能出现水资源减少的情况制定应对策略;若有,结果为何;若否,当局会否进行相关研究;
(二) 鉴于现时本港的食水供应中约有七成多依靠东江水,其余两成多则主要来自本地集水区收集的雨水,虽然现行的东江水输港协议已保证香港获得稳定的食水供应,但有评论指出,在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对水的需求上升,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长远难免出现水资源短缺,当局在节约用水、水费厘定和开发新的水资源方面有何具体的策略;及
(三) 鉴于当局曾研究以逆渗透技术进行海水化淡,并确认在本地采用该技术的可行性,当局会否参考新加坡和澳洲的成功经验,考虑在中长期内建立采用该技术的海水化淡设施,以增加未来水资源的供应渠道,减少严重缺水的风险?
答复:
主席:
现时香港水塘的存水量尚算充裕,加上东江水的供应,市民可享有稳定的食水供应。我们预计现时依靠东江水及本地水源的供水安排,足够应付香港至二零三零年的食水需求。尽管如此,我们必需居安思危,让香港能应付气候变化及低雨量等不确定因素,并强化香港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夥伴关系,在节约用水方面为地区出一分力。
就冯议员提问的三点,答复如下:
(一) 政府一向有就气候变化和一些中长期的气候现象可能对本港降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预料本港的平均年雨量在二十一世纪后期上升,而年与年之间的雨量变化亦会变得更大。此外,二十一世纪出现大雨的日数会增多。有关香港雨量变化推算的最新研究结果详情,可参阅香港天文台网页内的资料。
由于供应香港的东江水只占东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约百分之三,气候变化可能对供港东江水的影响应相对较小。然而,我们会与广东省政府紧密联系,以确保气候变化现象,不至于影响香港供水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应付香港长远的食水需求和能够更有效地面对未来难测的转变,例如气候变化及雨量下降等,政府自二零零五年已展开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并于二零零八年十月推出《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其重点是「先节后增」,强调节约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长。
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措施如下:
(i)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
- 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节约用水
- 提倡使用节约用水器具
- 透过更换及修复老化水管计划,利用新科技改善水压管理及渗漏侦察,从而加强控制渗漏
- 扩展海水冲厕系统
(ii) 供水管理措施
- 加强保护水资源
- 积极考虑使用再造水(包括循环再用洗盥污水及雨水)
- 发展海水化淡的方案
(二) 过去一年多,水务署「用水需求管理措施」的重点是在于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节约用水和分阶段推出自愿参与的「用水效益标籤计划」。我们在公众教育方面的工作,包括在电视及电台播放宣传片或宣传声带、派发单张、举办讲座和展览。我们亦透过在各小学举行的活动,加强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并表扬身体力行的学生,期盼节水意识得以持续。「用水效益标籤计划」目的是要令消费者知悉有关水务装置和用水器具的耗水量及用水效益,帮助消费者选择具用水效益的产品,提升市民的节水意识,从而节约用水。第一阶段推出的是「淋浴花洒-用水效益标籤计划」,目前已有二十一个型号的「淋浴花洒」完成注册。我们将在二零一零年内将「用水效益标籤计划」推广至「水龙头」。此外,我们亦已在一百二十八座政府楼宇和学校进行小型工程,安装各种节水器具。
在水费厘定方面,政府会一如既往根据「用者自付」原则定期检讨水费。
至于开发新的水资源方面,水务署在昂坪及石湖墟进行的再造水试验计划已经完成,确定了计划的技术可行性。我们已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工作小组,研究如何降低石湖墟污水处理厂生产再造水的成本,以期供应给上水及粉岭的用户作冲厕及其他非饮用性用途。同时,我们亦已在一些公共工程计划,例如「罗湖惩教所重建工程」和「黄大仙蒲岗村道的地区休憩用地」,引入洗盥污水及雨水循环再用的设施。
此外,水务署在二零零三年亦已开始先导研究,在屯门和鸭婣洲试验采用「逆渗透技术」作海水化淡。试验计划在二零零七年完成,并确认了在香港以「逆渗透技术」进行海水化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碍于远高于东江水供应的成本,目前来说,大量投资海水化淡并不符成本效益。
(三) 目前,根据外地包括新加坡和澳洲的应用经验,海水化淡的成本仍然偏高。随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能量回收设施效率的提升和大直径逆渗透薄膜的应用,我们预计海水化淡的成本将有下调空间。故此,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海水化淡技术的最新发展,作为未来增加水资源供应的可能渠道。
完
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44分
返回
新闻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