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九月二十日)上午出发前往广州前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记者:局长,想问你之前有没有考察一些关于货柜屋的构思?
发展局局长:上个月,我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部门同事和香港房屋协会的代表到江门参观其中一间“单元预制”建筑技术(Modular Construction)做得相当成熟的公司。政府其实已考虑了一段时间,就是有没有可能将这个技术带到香港。这个技术是怎样的呢?让我简单讲解一下。很多建筑活动,譬如以个别单位来说,它们其实不需要在工地现场建造,而是在厂房建造,特色是安全很多。单位在厂房建好,再在工地进行装嵌,这可让工友工作更为安全,因他们在高空作业的时间会大幅减少。至于工作环境方面,厂房是有瓦遮头的,个别甚至有冷气的,工作环境更舒适。大家也知道近年香港业界面对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人手非常短缺,年轻人亦未必愿意入行,因此若这个技术在香港能够得到合理应用,我们觉得是好的。这个技术另一个好处是甚么呢?由于过程中相当多的活动是在厂房进行,即是可以同步做很多功夫,一方面在工地做site formation,即工地平整,另一方面这些单元建筑的单位可以在厂房建造。两面一齐做的时候,就能节省很多时间。大家都知道我们一直争分夺秒,特别在建造公共房屋方面。所以我和陈帆局长及房协的同事是到过去考察的。
关于组合屋,组合屋的讨论不是新的。我留意到由昨天开始至今日都有相关报道。这个在张炳良做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时都已经提过。我们仍然面对一些基本的考虑,包括甚么呢?如果有一幅譬如说是很适合作居住用途的土地,那究竟是用作兴建临时性的房屋好,还是一些永久性的房屋好呢?即使做一些临时性的房屋,但仍然有很多东西要克服,例如交通及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都要面对。就政府而言,在这一刻我们没有一个既定立场,亦没有一个具体建议可以在这刻向市民介绍。我在这里要重述一次陈帆局长昨天所述,对任何可以纾缓香港住屋困难的措施,政府都会以开放态度面对。此说法很准确地形容了我们的态度。
记者:香港有没有合适的土地有机会可发展货柜屋?
发展局局长:我们不会说没有。但这个在我们作进一步考虑时,是要克服的一些问题,包括我刚才说的,就是土地本身如果已经适合发展较高密度的住宅,那究竟我们要用作兴建临时房屋还是长远房屋呢?另外,也要考虑每一块地皮本身的交通和环境等需要。
我亦要指出一点,昨天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刚刚宣布社会房屋共享计划,我和陈帆局长都很希望社会焦点可放在这个计划上。其实以往很多譬如说是唐楼的业主的单位是空置的,为何他们不愿意租出呢?因为有两个问题未能解决:一是怕收不回单位,二是怕出租的管理问题。社联昨天宣布的平台正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是330多个单位,600多户有机会参与这一个计划。政府在背后推动,我们都希望(单位数目)可以多一点。所以如果社会焦点散了,由留意这个社会房屋共享计划转到另一事上,可能反而令到计划成果没有那么理想。香港人的善心很强,我相信其实很多业主或者都会致电社联,因为已经有电话和网址可作联络,去令计划更成功。
记者:关于货柜屋或组合屋方面,如果真的落实,主要针对的对象会是哪些市民,有没有一个大概目标?会不会在《施政报告》交代?
发展局局长:就有否具体看法是言之尚早,在我们来说,不会简单地排除这个可能性。第二,《施政报告》在十月十一日宣布,在此之前我们不会作任何揣测,请大家明白。
完
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