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在广州出席2017世界城市日论坛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倪副部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黄副部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Dr Clos(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Dr Joan Clos)、Mr Rosellini(联合国驻华协调员Mr Nicholas Rosellini)、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席2017年世界城市日论坛。在此,我谨祝会议成功!
城市化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全球趋势。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二○五○年,将有额外30亿人迁入城市;届时将有百分之七十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老化、基础建设落后、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变得更严重,同时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增加城市政府的负担。
香港也面对不同挑战与机遇。对外,我们面对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气候变化及科技带来的挑战,让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广东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大湾区的发展,以及在未来数年内落成的区域性基建设施,也会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同时,我们都需要处理香港面对的内部挑战,包括人口和楼宇建筑双老化、土地供应紧张和市民普遍渴望改善生活环境等等。
香港特区政府于二○一五年初展开《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的研究(《香港2030+》),以前瞻、务实及行动为本的方针,审视香港跨越二○三○年的规划策略和空间发展方向,对香港内外的形势作出策略性的回应。
《香港2030+》的规划愿景是要让香港成为宜居、具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国际都会”。我们建议三大规划元素,分别是规划宜居的高密度城市、迎接新的经济挑战与机遇,以及创造容量以达致可持续发展;并将三大规划元素转化为概念性空间框架并辅以运输配套网络,引领香港的发展。
面对土地供应紧张的情况,《香港2030+》建议推动不同策略增长区和为香港建立合理的土地储备,并确立香港集约高密度城市和铁路为本的发展模式。我们明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管齐下,没有独步单方。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刚在十月公布的二○一七年《施政报告》中提到,“发展智慧城市可以改善市民生活,令香港成为更宜居城市”。《香港2030+》也提出了一套“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的城市发展策略,包括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智慧出行,以及综合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的基建系统三大方面。
我先讲讲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集约型城市已被联合国认定为二十一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为市民,特别是长者,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亦有助减低碳排放及不必要的出行。
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让香港可以保留丰富的水体及绿化资源。我们的已发展土地,占我们总面积大概四分之一。作为世界上其中一个密度最高的城市,香港也面对不少的挑战,包括狭小的居住和工作空间、交通堵塞,以及热岛效应等。我们需要妥善地规划土地用途,采用具抗御力的城市设计模式,以改善生活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将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和推展不同的项目,例如在选定的市区地点进行“多功能智慧灯柱”试验计划,提供便捷讯息服务及收集各类城市数据,加强城市管理。另外,我们亦计划革新电子政府系统的开发技术及设立大数据分析平台。
“智慧城市”这概念也落实到不同的工程项目,例如,我们在建设地下蓄洪设施时安装水平感应器,以确保蓄洪池在最佳时间内蓄水,防止大量雨水因过早或太迟流入蓄洪池而出现渗漏的情况。另外一个例子(启德河改善工程),我们在改造旧机场的工程项目中提高区内河道的排水量,同时美化河道与附近景观,以提供休闲环境供市民享用,善用蓝绿自然资源改善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抗御力。还有一个例子(安达臣道石矿场重建计划),是我们利用已修复废弃石矿场的机会,加入防洪湖的设计,这个防洪湖可供市民在天气良好时享用,亦可在极端天气中用作防洪用途,减低下游雨水泛滥的风险。
第二方面,是智慧出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17年施政报告》中提到,“智慧出行是香港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元素”,目标是“希望透过应用科技利便市民规划行程、善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减轻交通堵塞”。我们在规划不同新发展区(古洞北及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过程中,均采用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概念,配以步行及单车。在部分新发展区(古洞北新发展区)内,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拟议人口将在新增铁路站的500米范围内居住。我们也会在新发展区(洪水桥新发展区)内兴建环保交通走廊,提供环境友善运输服务、行人道和单车径,连接居住和就业地点、铁路站及主要社区设施。
第三方面,建立具备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等元素的基建系统。T.PARK[源.区]是二○一六年开幕的设施。它主要是处理淤泥的设施,但也结合休闲、教育和自然生态的项目。除了每天可处理二千公吨淤泥焚化设施,还包括发电设备,也提供热水、温水和冷水的水疗池,供市民享用。
在未来,我们会努力建立一个整体框架,涵盖范围包括废物管理、可持续城市排水及排洪设施、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等,务求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我们也会加强各种关键设施的设计和操作要求,提升香港面对极端天气变化的抗御力。
最后,我希望再一次感谢大会,也感谢各位嘉宾,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分享香港在规划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努力和具体情况。我祝愿世界城市日的各项活动圆满成功!谢谢!
完
2017年10月3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6时54分